通在第5個字的詩句
通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莫辭秉燭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隴煙。 -- 出自明·王守仁·諸門人送至龍里道中二首
-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 出自唐·張仲素·秋夜曲
- “四野山河通遠色,千家砧杵共秋聲”全詩鑒賞 -- 出自··
- 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 -- 出自唐·李白·嘲魯儒
- 客曾與天通。 -- 出自唐·李白·寄上吳王其三
- 問答了不通,嘆息指屢彈。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云捧玉皇。 -- 出自宋·蘇軾·上元侍宴
- 盡壞屏障通內外,仍呼騎遭為馬曹。 -- 出自宋·蘇軾·送李公恕赴闕
- 夷音僅可通名姓,癭俗無由辨頸腮。 -- 出自宋·蘇軾·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 雞號黑暗通蠻貨,(胡人謂犀為黑暗。 -- 出自宋·蘇軾·送喬施州
- 惟有王玄通,階庭秀芝蘭。 -- 出自宋·蘇軾·以雙刀遺子由子由有詩次其韻
- 閉息萬竅通,霧散名干浴。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浴罷
- (柳子玉云,通若及第,不過似我。 -- 出自宋·蘇軾·成都進士杜暹伯升出家名法通往來吳中
- 已聞龜策通神語,更看龍蛇落筆痕。 -- 出自宋·蘇軾·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稱天人
- 劍舞有神通草圣,海山無事化琴工。 -- 出自宋·蘇軾·授經臺(乃南山一峰耳,非復有筑處。)
- 元豐二年,通教自杭來,見予于吳興。 -- 出自宋·蘇軾·送表忠觀錢道士歸杭
- 無因上到通明殿,只許微聞玉佩音。 -- 出自宋·蘇軾·次韻樂著作送酒
- 故人不復通問訊,疾病饑寒疑死矣。 -- 出自宋·蘇軾·送沈逵赴廣南
- 圣人與天通,有詔寬獄市。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覿正言喜雪
- 白灰旋撥通紅火,臥聽蕭蕭雨打窗。 -- 出自宋·蘇軾·書雙竹湛師房二首
- 侍臣鵠立通明觀,一朵紅云捧玉皇。 -- 出自宋·蘇軾·上元侍飲樓上三首呈同列(一作正月十四日夜
-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 出自唐·杜甫·秋興八首
- 簾戶每宜通乳燕,兒童莫信打慈鴉。 -- 出自唐·杜甫·題桃樹
- 路上人夸通判雨。 -- 出自宋·辛棄疾·玉樓春
- 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 -- 出自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
- 東道既不通,改轅遂南指。 -- 出自唐·白居易·長慶二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藍溪
- 何似家池通小院,臥房階下插魚竿? -- 出自唐·白居易·家園三絕
- 馴犀馴犀通天犀,軀貌駭人角駭雞。 -- 出自唐·白居易·馴犀-感為政之難終也
- 攜將道士通宵語,忘卻花時盡日眠。 -- 出自唐·白居易·贈蘇煉師
- 偶與前山通。 -- 出自唐·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 ?
- 俯十二兮通衢。 -- 出自唐·王維·登樓歌
- 妝華影箔通。 -- 出自唐·王維·扶南曲歌詞五首
- 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 出自唐·李商隱·重過圣女祠
- 河伯軒窗通貝闕,水宮帷箔卷冰綃。 -- 出自唐·李商隱·利州江潭作
- 莫遣碧江通箭道,不教腸斷憶同群。 -- 出自唐·李商隱·失猿
- 地接蓬萊通御氣,波翻豆蔻散朝涼。 -- 出自清·納蘭性德·湯泉應制
- 因鋤衰草通南阜,偶洗叢篁見北村。 -- 出自宋·陸游·幽居
-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 出自宋·陸游·病起書懷
- 今朝雨止通溪路,又向沙頭岸幅巾。 -- 出自宋·陸游·春雨
- 姓字不須通,從來號放翁。 -- 出自宋·陸游·遠游
- 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 -- 出自宋·陸游·花時遍游諸家園
- 市壚分熟通賒酒,鄰舍情深許借驢。 -- 出自宋·陸游·新晴
- 近傳下詔通言路,已卜余年見太平。 -- 出自宋·陸游·新夏感事
- 有無鄰里通,笑語婦子樂。 -- 出自宋·陸游·豐城高安之間憩民家景趣幽邃為之慨然懷歸
- 巖溜甘寒通碧沼,野梅清絕隔疏籬。 -- 出自宋·陸游·乍晴至園中
- 潮生水欲通南澗,雪霽云猶冒北山。 -- 出自宋·陸游·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懷
- 北商久不通,犁棗罕登盤;山舍惟有橘,瑣細如彈丸,此外則柿栗,收拾猿鳥殘。 -- 出自宋·陸游·示福孫井示喜曾
- 青饑旋搗通鄰好,白葛新裁制暑衣。 -- 出自宋·陸游·春盡遣懷
- 客來不肯通名姓,熟視吾廬為破顏。 -- 出自宋·陸游·末題
-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 出自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