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在第5個字的詩句
通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且欲圖變通,安能守拘束。 -- 出自唐·劉長卿·贈別于群投筆赴安西
- 閶闔九天通奏籍,華亭一鶴在朝行。 -- 出自唐·劉長卿·喜朱拾遺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 南楚迢迢通漢口,西江淼淼去揚州。 -- 出自唐·劉長卿·留辭
- 病中忽誤通真理,靜處專尋入定工。 -- 出自宋·文天祥·又二絕
- 為憐湖水通宵望,不學樊楊卻月樓。 -- 出自唐·李紳·新樓詩二十首·滿桂樓
- 淺深芳萼通宵換,委積紅英報曉開。 -- 出自唐·李紳·新樓詩二十首·海棠
- 連野碧流通御苑,滿階秋草過天津。 -- 出自唐·李紳·重入洛陽東門
- 濁水秦渠通渭急,黃埃京洛上原斜。 -- 出自唐·盧綸·寒食
- 繞郭桑麻通淅口,滿川風景接襄州。 -- 出自唐·盧綸·送鄧州崔長史
- 更深尚有通樵處,或是秦人未可知。 -- 出自唐·皮日休·虎丘寺西小溪閑泛三絕
- 孟氏至誠通竹筍,姜詩純孝感淵魚。 -- 出自宋·黃庭堅·傷歌行四首
- 清如接筧通春溜,快似揮刀斫怒雷。 -- 出自宋·黃庭堅·吏部蘇尚書右選胡侍郎皆和鄙句次韻道謝
- 言語竟不通,噞喁亦何益。 -- 出自宋·黃庭堅·阻風銅陵
- 青云路不通,歸計奈長蒙。 -- 出自唐·羅隱·遣興
- 萬轉江山通蜀國,兩行珠翠見褒人。 -- 出自唐·羅隱·送人赴職任褒中
- 三署履聲通建禮,九霄星彩映明光。 -- 出自唐·羅隱·送陸郎中赴闕
- 夾道歡呼通老稚,従官雜遝數徐陳。 -- 出自宋·蘇轍·次韻曾子開舍人四月一二日扈従二首
- 積因得果通三世,臨老長閑自一時。 -- 出自宋·蘇轍·諸子將筑室以畫圖相示三首
- 新科未暇通三尺,舊曲惟知有六莖。 -- 出自宋·蘇轍·次韻頓起考試徐沂舉人見寄二首
- 規模先遣通蹊隧,后乘應容眾客陪。 -- 出自宋·蘇轍·次韻筠守毛維瞻司封觀修城三首
- 共對一尊通夜語,相看萬里故鄉情。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與安節夜坐三首
- 規模先遣通蹊隧,後乘應容眾客陪。 -- 出自宋·蘇轍·次韻筠守毛維瞻司封觀修城三首
- 夾道歡呼通老稚,從官雜遝數徐陳。 -- 出自宋·蘇轍·次韻曾子開舍人四月一二日扈從二首
- 解將沖氣通枯指,易甚新陽發舊莖。 -- 出自宋·蘇轍·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五次韻張君病起二首
- 復理溝渠通屈曲,重開池沼放澄清。 -- 出自宋·蘇轍·舜泉復發
- 舟楫自能通蜀道,林泉真欲老黃州。 -- 出自宋·蘇轍·舟次磁湖以風浪留二日不得進子瞻以詩見寄作
- 師嘗與余通書,見之欣然。 -- 出自宋·蘇轍·東軒長老二絕〈并序〉
- 元臣事業通三世,舊將威名服四鄰。 -- 出自宋·蘇轍·送文太師致仕還洛三首
- ”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復移守膠西,而轍滯留于淮陽、濟南,不見者七年。 -- 出自宋·蘇轍·逍遙堂會宿二首〈并引〉
- 久青車牛通,薪炭家家有。 -- 出自宋·蘇轍·欲雪
- 縈山一徑通,過水微橋構。 -- 出自宋·蘇轍·畫學董生畫山水屏風
- 曲巷深深通竹所。 -- 出自宋·戴復古·減字木蘭花·羊城舊路
- 司馬八篇通道妙,豐干一語指人迷。 -- 出自宋·戴復古·送蒙齋兄長游天臺二首
- 篇翰靡不通。 -- 出自南北·鮑照·擬古詩
- 善宦一朝通。 -- 出自南北·鮑照·數名詩
- 朝奏因歲通。 -- 出自南北·鮑照·還都口號詩
- 霜雪凝未通。 -- 出自南北·鮑照·從拜陵登京峴詩
- 回廊幾步通深院。 -- 出自宋·賀鑄·木蘭花/玉樓春
- 連延復道通馳道,十二門開。 -- 出自宋·賀鑄·羅敷歌/采桑子
- 觸處小橈通。 -- 出自宋·賀鑄·畫樓空/訴衷情
- 坐想蘭亭通曲水,行聞上已接清明。 -- 出自宋·賀鑄·呈李之儀
- 橋邊野水通漁路,籬外青山見寺鄰。 -- 出自宋·林逋·園廬
- 崖岨步纔通。 -- 出自南北·沈約·八詠詩 被褐守山東
- 孤芳豈自通。 -- 出自南北·沈約·江蘺生幽渚
- 惟使云路通。 -- 出自南北·沈約·游沈道士館詩
- 從容賢路通江海,慷慨公心貫雪霜。 -- 出自宋·曾鞏·上杜相三首
- 直欲論情通漢地,獨能將恨寄胡琴。 -- 出自宋·曾鞏·明妃曲二首
- 指麾細柳通河外,歌詠甘棠付漢濱。 -- 出自宋·曾鞏·送高秘丞
- 河漢槎雖通遠客,蓬萊風未縱歸船。 -- 出自宋·曾鞏·酬王微之汴中見贈
- 定視乃漸通,紀數難迫促。 -- 出自宋·曾鞏·山水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