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在第5個字的詩句
通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康衢四辟通萬里,天駟得地方騰驤。 -- 出自宋·曾鞏·送李撰赴舉
- 為斯妙用通,今古長不滅。 -- 出自明·朱元璋·賡僧韻
- 采樵或恐通來徑,更寫高山一片遮。 -- 出自清·鄭燮·蘭
- 手書成兩通,貯之古錦囊。 -- 出自宋·司馬光·和沖卿崇文宿營直睹壁上題名見寄并寄如了不
- 困久理須通,非徒保無咎。 -- 出自宋·司馬光·聶著作三舅謫官長沙作耐辱亭書來索詩
- 雞犬相聞通故里,旨甘絕奉晨羞。 -- 出自宋·司馬光·濟川有書見貽云以親老須守遠郡以便祿養不得
- 曲沼揉藍通底綠,新梅翦彩壓枝繁。 -- 出自宋·司馬光·獨樂園新春
- 澗水送花通閣底,寺鐘催月落崖頭。 -- 出自宋·張先·將赴南平宿龍門洞
- 回廊屈曲通晴雨,馳道流離瑩月波。 -- 出自明·湯顯祖·江東歌
- 青瑤疊甃通懸甕,白玉雙龍掣迅霆。 -- 出自元·元好問·晉溪
- 輕香幸自通。 -- 出自南北·謝朓·詠薔薇詩
- 寒渠左右通。 -- 出自南北·謝朓·和沈祭酒行園詩
- 體密用宜通。 -- 出自南北·謝朓·詠竹火籠
- 城晚角聲通雁塞,關寒馬色上龍堆。 -- 出自清·朱彝尊·云中至日
- 能於山上通來往,風攪九天霜雪寒。 -- 出自宋·白玉蟾·華陽吟三十首
- 此心本是通神藏,一念差時萬狀生。 -- 出自宋·白玉蟾·萬法歸一歌
- 秦皇鑿山通四溟,漢帝掣之一長笑。 -- 出自宋·白玉蟾·贈城西謝知堂
- 炎洲高焰通。 -- 出自南北·庾信·和樂儀同苦熱詩
- 銅梁翠氣通青蛉,碧雞啼落天上星。 -- 出自明·劉基·蜀國弦
- 畫圖應有通神處,他日相從子細論。 -- 出自明·劉基·題山水圖為寶林衍上人作
- 當時粳稻通遼海,今日風濤隔具區。 -- 出自明·劉基·遣悶柬石末公
- 滄溟自古通天漢,夢繞黃姑織女機。 -- 出自明·劉基·重用韻答嚴上人(二首)
- 清溪之水通秋浦,石白水清魚可數。 -- 出自明·劉基·送姚伯淵之清溪河泊所任
- 云樹杳冥通上界,峰巒回合下閩川。 -- 出自唐·陳陶·上建溪
- 江路靜來通客貨,郡城安后絕戎裝。 -- 出自唐·杜荀鶴·獻池州牧
- 世亂信難通,鄉心日萬重。 -- 出自唐·杜荀鶴·寄舍弟
- 仙島煙霞通鶴信,早春雷雨與龍期。 -- 出自唐·杜荀鶴·送友人入關
- 舍下煙蘿通古寺,湖中云雨到前軒。 -- 出自唐·權德輿·待漏假寐夢歸江東舊居
- 達人曠跡通出處,每憶安居舊山去。 -- 出自唐·權德輿·奉送孔十兄賓客承恩致政歸東都舊居
- 四野山河通遠色,千家砧杵共秋聲,遙想青云丞相府,何時開閣引書生。 -- 出自唐·錢起·樂游原晴望上中書李侍郎
- 明月既能通憶夢,青山何用隔同心。 -- 出自唐·錢起·七盤嶺阻寇聞李端公先到南楚
- 海眼三井通,洞門雙闕拄。 -- 出自唐·張祜·游天臺山
- 絕瑞與天通。 -- 出自宋·無名氏·導引·圣真下武
- 追慕孝誠通。 -- 出自宋·無名氏·導引·虞觴奉主
- 獸炭共圍,通宵不寐,守盡殘更待春至。 -- 出自宋·無名氏·失調名
- 玉燭四時通。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
- 木金間隔通玄路。 -- 出自宋·無名氏·掛金索·認真趣
- 悠然四望通,渺渺水無窮。 -- 出自宋·無名氏·空水共澄鮮
- 途路無不通,行貧足如縛。 -- 出自宋·梅堯臣·行路難
- 車馬不閑通曙色,康莊時見拾珠鈿。 -- 出自宋·梅堯臣·和宋中道元夕二首
- 天門風相通,盛衰理可無。 -- 出自宋·梅堯臣·寄題西洛致仕張比部靜居院四堂
- 來望野與通,古城何額額。 -- 出自宋·梅堯臣·依韻和韓子華陪王舅道損宴集
- 已知清音通九霄,定應悔說蘄州竹。 -- 出自宋·梅堯臣·江口遇劉糾曹赴鄂州寄張大卿
- 桂林地險通椎髻,陽朔峰奇削劍鋩。 -- 出自宋·梅堯臣·送廣西提刑潘比部
- 情語既不通,豈止腸九回。 -- 出自宋·梅堯臣·依韻和原甫昭君辭
- 問俗言未通,觀風想先喜。 -- 出自宋·梅堯臣·送馬廷評知康州
- 因擇健才通便民,付職與權將有設。 -- 出自宋·梅堯臣·送施屯田提點銅場兼相度嶺外鹽入虔吉
- 漕河有處通陂水,深入荷花人不知。 -- 出自宋·梅堯臣·和刁太博新墅十題其六小舫
- 愿使商自通,輸金無暴猝。 -- 出自宋·梅堯臣·送朱表臣職方提舉運鹽
- 臨水竹樓通市陌,跨橋云屋接川湄。 -- 出自宋·梅堯臣·依韻和烏程子著作四首其二霅上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