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在第12個字的詩句
踏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 出自·劉禹錫·竹枝詞
-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 出自宋·歐陽修·豐樂亭游春·其三
- 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 出自唐·白居易·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
-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 出自明·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 出自唐·李白·贈汪倫
- 平明別我上山去,手攜金策踏云梯。 -- 出自唐·李白·別山僧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 出自宋·蘇軾·和董傳留別
- 興來一揮百紙盡,駿馬倏忽踏九州。 -- 出自宋·蘇軾·石蒼舒醉墨堂
- 城上湖光暖欲波,美人唱我踏春歌。 -- 出自宋·蘇軾·和王勝之三首
- 他年汝曹笏滿床,中夜起舞踏破甕。 -- 出自宋·蘇軾·過于海舶得邁寄書酒作詩遠和之皆粲然可觀子
- 東海獨來看出日,石橋先去踏長虹。 -- 出自宋·蘇軾·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
- 豈知泉下有豬龍,臥枕雷車踏陰軸。 -- 出自宋·蘇軾·次韻舒堯文祈雪霧豬泉
- 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 出自宋·蘇軾·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
- 困眠不覺依蒲褐,歸路相將踏桂華。 -- 出自宋·蘇軾·次韻周長官壽星院同餞魯少卿
- 猶有愛山心未至,不將雙腳踏飛梯。 -- 出自宋·蘇軾·留題仙游潭中興寺,寺東有玉女洞,洞南有馬
- 春來何處不歸鴻,非復羸牛踏舊蹤。 -- 出自宋·蘇軾·次韻法芝舉舊詩
- 萬松嶺上黃千葉,載酒年年踏松雪。 -- 出自宋·蘇軾·用前韻作雪詩留景文
- 雨過郊原一番新,尋芳車馬踏無塵。 -- 出自宋·蘇軾·和代器之
- 坐待夕烽傳海嶠,重城歸去踏逢逢。 -- 出自宋·蘇軾·登州孫氏萬松堂
- 公廚十日不生煙,更望紅裙踏筵舞。 -- 出自宋·蘇軾·寄劉孝叔
- 正是神都有事時,又來南國踏芳枝。 -- 出自·毛澤東·七律·有所思
-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 出自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 -- 出自清·納蘭性德·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
- 只待新晴梅塢去,青鞋未怯踏春泥。 -- 出自宋·陸游·雪
- 白帝城邊鶯亂啼,憶騎瘦馬踏春泥。 -- 出自宋·陸游·感昔
- 霏霏小雨忽已晴,堤上相攜踏殘照。 -- 出自宋·陸游·野飲
- 樓頭寒日低將盡,陌上殘泥踏欲無。 -- 出自宋·陸游·晚歸
- 旅飯風埃小市傍,卻呼拄杖踏斜陽。 -- 出自宋·陸游·平水
- 扁舟不盡凌風興,郤著青鞋踏野橋。 -- 出自宋·陸游·水鄉泛舟
- 露濕青松細細香,旋呼拄杖踏斜陽。 -- 出自宋·陸游·青溪道中行古松間因少留瀹茶而行
- 偶從北崦繚東崗,曳杖行歌踏夕陽。 -- 出自宋·陸游·散步東村
- 久矣扁舟弄江月,往哉駸馬踏京塵。 -- 出自宋·陸游·送蘇趙叟赴省試
- 九月吳中尚裌衣,江郊策馬踏斜暉。 -- 出自宋·陸游·九月初郊行
- 桃杏酣酣蜂蝶狂,兒童相喚踏春陽。 -- 出自宋·陸游·春日暄甚戲作
- 五岳名山采藥身,可憐騎馬踏京塵。 -- 出自宋·陸游·月夕幽居有感
- 夜半歸來步松影,真成赤腳踏層冰。 -- 出自宋·陸游·夏夜泛舟書所見
- 禿衿小袖調鸚鵡,紫繡麻霞踏哮虎。 -- 出自唐·李賀·秦宮詩
- 柳臉半眠丞相樹,珮馬釘鈴踏沙路。 -- 出自唐·李賀·沙路曲
- 中軍留醉河陽城,嬌嘶紫燕踏花行。 -- 出自唐·李賀·貴主征行樂
- 竹馬梢梢搖綠尾,銀鸞睒光踏半臂。 -- 出自唐·李賀·唐兒歌〈杜豳公之子〉
- 令節想君攜綠酒,故情憐我踏黃塵。 -- 出自宋·王安石·欲往凈因寄涇州韓持國
- 溪水清漣樹老蒼,行穿溪樹踏春陽。 -- 出自宋·王安石·天童山溪上
-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 -- 出自唐·劉禹錫·竹枝
- 諫院過時榮棣萼,謝庭歸去踏芝蘭。 -- 出自唐·劉禹錫·送國子令狐博士赴興元覲省
- 氈裘君長迎風馭,錦帶酋豪踏雪衙。 -- 出自唐·劉禹錫·送渾大夫赴豐州
- 為君成陰將蔽日,迸筍穿階踏還出。 -- 出自唐·岑參·范公叢竹歌
- 回風度雨渭城西,細草新花踏作泥。 -- 出自唐·岑參·首春渭西郊行,呈藍田張二主簿
- ◇來車馬游山客,貪看山花踏山石。 -- 出自宋·歐陽修·贈許道人
- 寒山帶郭穿松路,瘦馬尋春踏雪泥。 -- 出自宋·歐陽修·冬後三日陪丁元珍游東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