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在第5個(gè)字的詩句
火在第五個(gè)字的詩句
-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 出自唐·白居易·村居苦寒
-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戰(zhàn)場(chǎng)。 -- 出自唐·李頎·古塞下曲
- 不知何處火,來就客心然。 -- 出自唐·沈佺期·寒食
- 丹灶初開火,仙桃正落花。 -- 出自唐·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 “野船明細(xì)火,宿雁聚圓沙。”全詩鑒賞 -- 出自··
- 其十四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 出自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 南星變大火,熱氣馀丹霞。 -- 出自唐·李白·早秋贈(zèng)裴十七仲堪
- 地底爍朱火,沙旁歊素?zé)煛? -- 出自唐·李白·安州應(yīng)城玉女湯作
- 江陵識(shí)遙火,應(yīng)到渚宮城。 -- 出自唐·李白·荊門浮舟望蜀江
- 莫辨陳鄭火,空霾鄒魯煙。 -- 出自唐·李白·大庭庫
- 南奔劇星火,北寇無涯畔。 -- 出自唐·李白·南奔書懷
- 白露濕螢火,清霜凌兔絲。 -- 出自唐·李白·代秋情
- 已改煎茶火,猶調(diào)入粥餳。 -- 出自宋·蘇軾·南歌子·日薄花房綻
- 豈若炷微火,縈煙嫋清歌。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黃。 -- 出自宋·蘇軾·和陶讀山海經(jīng)
- 何當(dāng)從山火,束縕分寸燭。 -- 出自宋·蘇軾·和陶讀山海經(jīng)
- 伐薪供養(yǎng)火,看作棲鳳宅。 -- 出自宋·蘇軾·和陶雜詩十一首
- 夜燒松明火,照室紅龍鸞。 -- 出自宋·蘇軾·夜燒松明火
- 不用殘燈火,船窗夜自明。 -- 出自宋·蘇軾·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二首。
- 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閑。 -- 出自宋·蘇軾·和黃魯直燒香二首
- 病眼亂燈火,細(xì)書數(shù)塵沙。 -- 出自宋·蘇軾·病中夜讀朱博士詩
- 僧房有宿火,手足漸和柔。 -- 出自宋·蘇軾·雪后至臨平與柳子玉同至僧舍見陳尉列
- 長(zhǎng)安三日火,至寶隨飛煙。 -- 出自宋·蘇軾·次韻水官詩?并引原收有老泉水官詩,今刪?
- 寒爐余幾火,灰里撥陰何。 -- 出自宋·蘇軾·答子勉三首?此詩為黃庭堅(jiān)作?
- 斥堠銷烽火,邊城息鼓鼙。 -- 出自宋·蘇軾·款塞來享
- 丹田自宿火,渴肺還生津。 -- 出自宋·蘇軾·地黃
- 終日但迸火,何時(shí)見飛瀾。 -- 出自宋·蘇軾·白鶴山新居鑿井四十尺遇盤石石盡乃得泉
- 要會(huì)無窮火,嘗觀未盡油。 -- 出自宋·蘇軾·海上道人傳以神守氣訣
- 如今一弄火,好惡都焚去。 -- 出自宋·蘇軾·和陶神釋
- 雖然燈是火,不悟鐘非飯。 -- 出自宋·蘇軾·石塔寺
- 雖知燈是火,不悟鐘非飯。 -- 出自宋·蘇軾·石塔寺(并引)
- 亦復(fù)舉膏火,松間見層層。 -- 出自宋·蘇軾·上元夜(惠州作)
- 楚山經(jīng)月火,大旱則斯舉。 -- 出自唐·杜甫·火
- 悵望但烽火,戎車滿關(guān)東。 -- 出自唐·杜甫·遣興五首
- 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 出自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 東郊尚烽火,朝野色枯槁。 -- 出自唐·杜甫·送長(zhǎng)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 不是無膏火,勸郎勤六經(jīng)。 -- 出自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zèng)
- 獵人吹戍火,野店引山泉。 -- 出自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
- 京都不再火,涇渭開愁容。 -- 出自唐·杜甫·往在
- 愿戒兵猶火,恩加四海深。 -- 出自唐·杜甫·提封
- 峽中都似火,江上只空雷。 -- 出自唐·杜甫·熱三首
- 九鉆巴噀火,三蟄楚祠雷。 -- 出自唐·杜甫·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
- 觀著這般火色,告媽媽將息。 -- 出自宋·辛棄疾·好事近·醫(yī)者索酬勞
- 人生如石火,為樂常苦遲。 -- 出自唐·白居易·秋懷
-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 -- 出自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 兵刀與水火,盡可違之去。 -- 出自唐·白居易·送春
- 何處爐有火? -- 出自唐·白居易·歲暮
- 憂喜皆心火,榮枯是眼塵。 -- 出自唐·白居易·感春
- 飛電化為火,妖狐燒作灰。 -- 出自唐·白居易·和古社
- 始知天降火,不必常為災(zāi)。 -- 出自唐·白居易·和古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