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在第1個(gè)字的詩句
口在第一個(gè)字的詩句
- 口銜云錦字,與我忽飛去。 -- 出自唐·李白·以詩代書答元丹丘
- 口耳固多偽,識(shí)真要在心。 -- 出自宋·蘇軾·和陶讀山海經(jīng)
- 口腹恐累人,寧我食無肝。 -- 出自宋·蘇軾·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xiāng)
- 口業(yè)向詩猶小小,眼花因酒尚紛紛。 -- 出自宋·蘇軾·庚辰歲正月十二日,天門冬酒熟,予自漉之,
- 口舌安足恃,韓非死說難。 -- 出自宋·蘇軾·寄題清溪寺?在峽州,鬼谷子之故居?
- 口不談時(shí)經(jīng)噩夢,心常懷蜀俟秋衣。 -- 出自宋·蘇軾·附米黻所作挽詩五首
-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 出自唐·杜甫·臘日
- 口干垂血轉(zhuǎn)迫促,似欲上訴于蒼穹。 -- 出自唐·杜甫·杜鵑行(一作司空曙詩)
- 口不能言臆對(duì),雖扁鵲、藥石難除。 -- 出自宋·辛棄疾·六州歌頭·晨來問疾
- 口澤母杯圈,改作唇齒寒。 -- 出自宋·辛棄疾·周氏敬榮堂詩
- 口吟歸去來,頭戴漉酒巾。 -- 出自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 口稱采造家,身屬神策軍。 -- 出自唐·白居易·宿紫閣山北村
- 口吟耳自聽,當(dāng)暑忽翛然。 -- 出自唐·白居易·酬吳七見寄
- 口詠獨(dú)酌謠,目送歸飛翮。 -- 出自唐·白居易·北亭
- 口既不減食,身又不減衣。 -- 出自唐·白居易·烹葵
- 口動(dòng)櫻桃破,鬟低翡翠垂。 -- 出自唐·白居易·楊柳枝二十韻
- 口藏宣傳十二部,心臺(tái)照耀百千燈。 -- 出自唐·白居易·贈(zèng)草堂宗密上人
- 口厭含香握厭蘭,紫微青瑣舉頭看。 -- 出自唐·白居易·酬嚴(yán)十八郎中見示
- 口詠玄云歌,手把金芙蓉。 -- 出自唐·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
- 口腹嗟幾何? -- 出自宋·陸游·對(duì)食
- 口夸遠(yuǎn)嶺青千疊,心憶平波綠一篙。 -- 出自宋·陸游·過東灘入馬肝峽
- 口腹雖饞肯累人? -- 出自宋·陸游·小雨頗寒
- 口言報(bào)國直妄耳,斷簡圍坐晨至夕。 -- 出自宋·陸游·書懷示子遹
- 口中無齒難藏老,頰上加毛自有神。 -- 出自宋·陸游·贈(zèng)傳神水監(jiān)
- 口兒里、道知張陳趙。 -- 出自宋·柳永·傳花枝
- 口吟舌話稱女郎,錦袪繡面漢帝旁。 -- 出自唐·李賀·榮華樂( 一作東洛梁家謠)
- 口銜天憲手持鈞,已是龍墀第一人。 -- 出自宋·王安石·題山寺扉
- 口語成中遘,毛衣阻上征。 -- 出自唐·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
- 口不言功心自適,吟詩釀酒待花開。 -- 出自唐·劉禹錫·和令狐相公初歸京國賦詩言懷
- 口誦不及寫,一日傳都城。 -- 出自宋·歐陽修·答蘇子美離京見寄
- 口含鋒刃疾風(fēng)雨,毒腸不滿疑常饑。 -- 出自宋·歐陽修·答朱寀捕蝗詩
- 口為禁闥。 -- 出自魏晉·曹植·矯志詩
- 口厭常珍鹿曤。 -- 出自魏晉·曹植·樂府
- 口前截?cái)嗟诙洌b虐顧我顏不歡。 -- 出自唐·韓愈·記夢
- 口銜山石細(xì),心望海波平。 -- 出自唐·韓愈·學(xué)諸進(jìn)士作精衛(wèi)銜石填海
- 口角哦詩細(xì)有聲,不妨半醉不妨行。 -- 出自宋·楊萬里·夜窗二首
- 口角誦書如布谷,眼光骨法俱冰玉。 -- 出自宋·楊萬里·送李童子西歸
- 口頭余映在,劍佩已相摩。 -- 出自宋·楊萬里·擬進(jìn)士金波麗鳷鵲詩
- 口不言金帛,心常任屈伸。 -- 出自唐·王昌齡·送喬林
- 口云七十馀,能救諸有苦。 -- 出自唐·王昌齡·諸官游招隱寺
- 口中秘丹訣,肘后懸青囊。 -- 出自唐·元稹·春月
- 口不兩匙休足縠,身能幾屐莫言錢。 -- 出自宋·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十首
- 口邊一任醭去,鼻也慵將涕收。 -- 出自宋·范成大·題請(qǐng)息齋六言
- 口銜鋼針鋒,力洞衲衣襲。 -- 出自宋·范成大·嘲蚊四十韻
- 口穿豈為空銜石,山中草木無全枝。 -- 出自唐·王建·精衛(wèi)詞
- 口誦碧簡文,身是青霞君。 -- 出自唐·孟郊·送李尊師玄
- 口尚袁安節(jié),身無子賤名。 -- 出自唐·賈島·別徐明府
-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 出自唐·賈島·義雀行和朱評(píng)事
- 口吐天上文,跡作人間客。 -- 出自唐·皮日休·七愛詩·李翰林(白)
-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品令 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