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在第6個字的詩句
旌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 -- 出自唐·李白·發白馬
- 途冬沙風緊,旌旗颯凋傷。 -- 出自唐·李白·出自薊北門行
- 組練照楚國,旌旗連海門。 -- 出自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 風霜推獨坐,旌節鎮雄藩。 -- 出自唐·李白·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 馬行邊草綠,旌卷曙霜飛。 -- 出自唐·李白·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 今茲討鯨鯢,旌旆何繽紛。 -- 出自唐·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 回首鳳翔縣,旌旗晚明滅。 -- 出自唐·杜甫·北征
- 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 -- 出自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 冕旒俱秀發,旌旆盡飛揚。 -- 出自唐·杜甫·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
- 管弦歌舞更旌旗。 -- 出自宋·辛棄疾·鷓鴣天·戲馬臺前秋雁飛
- 美人在浚都,旌旗繞樓臺。 -- 出自唐·白居易·立秋夕涼風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
- 風光閑寂寂,旌旆遠悠悠。 -- 出自唐·白居易·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龍泉憶去歲禊洛
- 山水衙門外,旌旗艛艓中。 -- 出自唐·白居易·送嚴大夫赴桂州
- 床帷半故簾旌斷,仍是初寒欲夜時。 -- 出自唐·白居易·舊房
- 騎吹凌霜發,旌旗夾路陳。 -- 出自唐·王維·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 天子幸新豐,旌旗渭水東。 -- 出自唐·王維·和仆射晉公扈從溫湯(時為右補闕)
- 傳鼓上清湘,旌旗蔽牛斗。 -- 出自宋·王安石·送吳仲庶出守潭州
- 劉郎今日擁旌麾,傳到江南喜可知。 -- 出自宋·王安石·送劉和父奉使江西
- 倏若萬馬馳,旌旗聳奫淪。 -- 出自唐·劉禹錫·有僧言羅浮事,因為詩以寫之
- 管弦泛春渚,旌旆拂晴虹。 -- 出自唐·劉禹錫·湖州崔郎中曹長寄三癖詩,自言癖在詩與琴酒
- 衣冠南渡遠,旌節北門雄。 -- 出自唐·劉禹錫·酬太原令狐相公見寄
- 軍城臨漢水,旌旆起春風。 -- 出自唐·劉禹錫·令狐相公頻示新什,早春南望遐想漢中,因抒
- 今想臨戎地,旌旗出汶陽。 -- 出自唐·劉禹錫·酬令狐相公春日言懷見寄
- 盛衰同俯仰,旌旐送山丘。 -- 出自宋·歐陽修·劉丞相挽詞二首
- 笳鼓下層臺,旌旗轉長嶼。 -- 出自宋·歐陽修·和人三橋
- 劍戟凜秋霜,旌棨閃朝曦。 -- 出自宋·歐陽修·南獠
- 鼓吹吳云外,旌旛楚水壖。 -- 出自宋·秦觀·次韻莘老
- 故人辭禮闈,旌節鎮江圻。 -- 出自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 印綬歸臺室,旌旗別將壇。 -- 出自唐·韓愈·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 何當邊草白,旌節隴城陰。 -- 出自唐·王昌齡·江上聞笛
- 金出孤竹,飛旌掩二榆。 -- 出自明·唐寅·出塞·烽火照玄菟
- 五營河畔列旌旗,吹角鳴鼙日暮時。 -- 出自唐·韓翃·梁城贈一二同幕
- 帳殿別陽秋,旌門臨甲乙。 -- 出自唐·李嶠·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
- 窮鄉未省識旌旄,雞犬歡呼巷陌騷。 -- 出自宋·范成大·峨眉縣
- 槐陰忽到簾旌上,遲卻尋常一線花。 -- 出自宋·范成大·倦繡
- 玉階舞蹈謝旌節,生死向前山可穴。 -- 出自唐·王建·東征行
- 自來不說雙旌貴,恐替長教百姓愁。 -- 出自唐·王建·贈華州鄭大夫
- 星象移何處,旌麾獨向東。 -- 出自唐·劉長卿·送齊郎中典括州
- 長沙耆舊拜旌麾,喜見江潭積雪時。 -- 出自唐·劉長卿·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臘月連日降雪見示之作
- 天書萬里至,旌旆上江飛。 -- 出自唐·劉長卿·奉送盧員外之饒州
- 歌謠隨舉扇,旌旆逐鳴騶。 -- 出自唐·高適·東平旅游,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
- 軒車辭魏闕,旌節副幽都。 -- 出自唐·高適·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
- 雷霆七校發,旌旆五營連。 -- 出自唐·高適·信安王幕府詩
- 已曾幾遍隨旌旆,去謁荒郊大禹祠。 -- 出自唐·賈島·送周判官元范赴越
- 鼓吹威夷狄,旌軒溢洛陽。 -- 出自唐·李隆基·送張說巡邊
- 弧矢威天下,旌旗游近縣。 -- 出自唐·李隆基·校獵義成,喜逢大雪,率題九韻,以示群官
- 張公身逐銘旌去,流落不知今主誰。 -- 出自宋·黃庭堅·答王道濟寺丞觀許道寧山水圖
- 依稀吳生手,旌旆略可識。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章禹直開元寺觀畫壁兼簡李德素
- 鵠鷺紛來下,旌旗儼未攻。 -- 出自宋·蘇轍·試院唱酬十一首 觀試進士呈試官
- 依然吳生手,旌旆略可識。 -- 出自宋·蘇轍·次韻張禹直開元寺觀畫壁兼簡李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