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在第6個字的詩句
奏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擒奸従窟穴,奏捷上煙霄。 -- 出自宋·蘇軾·獲鬼章二十二韻
- 是日,涇原復奏夏賊數十萬人皆遁去。 -- 出自宋·蘇軾·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讀史官燕
- 其湛曰樂,各奏爾能,賓載手仇,室人入又。 -- 出自先秦·詩經·賓之初筵
- 酌彼康爵,以奏爾時。 -- 出自先秦·詩經·賓之初筵
- 薄伐玁狁,以奏膚公。 -- 出自先秦·詩經·六月
- 曳裾置醴地,奏賦入明光。 -- 出自唐·杜甫·壯游
- 清商欲盡奏,奏苦血沾衣。 -- 出自唐·杜甫·秋笛
- [微之使東川,奏冤八十余家,詔從而平之,因分司東都。 -- 出自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 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 出自唐·白居易·和陽城驛
- 不獨文詞供奏記,定將談笑解兵戈。 -- 出自唐·白居易·聞李六景儉自河東令授唐鄧行軍司馬以詩賀之
- 古琴無俗韻,奏罷無人聽。 -- 出自唐·白居易·鄧魴、張徹落第
- 詰旦九門傳奏章,高車大馬來煌煌。 -- 出自唐·李商隱·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
- 占斷五陵游,奏脆管、繁弦聲和雅。 -- 出自宋·柳永·拋球樂·曉來天氣濃淡
- 張《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 出自先秦·屈原·遠游
- 去去便看歸奏計,莫嗟行路有崎嶇。 -- 出自宋·王安石·送王詹叔利州路運判
- 披文驚可畏,奏下始開封。 -- 出自宋·歐陽修·喜定號和禹玉內翰
- 脆管清弦、欲奏新翻曲,依約林間坐夕陽。 -- 出自宋·晏殊·玉堂春·斗城池館
- 斗班香案上,奏語玉晨尊。 -- 出自唐·元稹·酬東川李相公十六韻
- 寫入吳絲自奏。 -- 出自宋·姜夔·角招
- 斯誰士諸謝,奏此沉苦言。 -- 出自唐·孟郊·峽哀
- 愿于堯琯中,奏盡郁抑謠。 -- 出自唐·孟郊·晚雪吟
- 閶闔九天通奏籍,華亭一鶴在朝行。 -- 出自唐·劉長卿·喜朱拾遺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 共許陳琳工奏記,知君名行未蹉跎。 -- 出自唐·劉長卿·送孔巢父赴河南軍(一作皇甫冉詩)
- 佐幕方巡郡,奏命布恩威。 -- 出自唐·韋應物·贈李判官
- 我愿作一疏,奏之于穹蒼。 -- 出自唐·皮日休·太湖詩·包山祠
- 安得五十弦,奏此寒士歌。 -- 出自宋·黃庭堅·謝公定和二范秋懷五首邀予同作
- 虜去邊城少奏章,雪殘中禁罷焚香。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上元扈從觀燈二首
- 余年迫懸車,奏莫屢濡筆。 -- 出自宋·蘇轍·罷提舉太平宮欲還居潁川
- 停車須傍水,奏樂要驚塵。 -- 出自唐·崔顥·上巳
- 何必三年求奏計,詔書朝夕賜金褒。 -- 出自宋·司馬光·送齊學士公知荊南
- 聽笙歌云里奏。 -- 出自元·元好問·洞仙歌·千崖滴翠
- 行看換龜紐,奏最謁承明。 -- 出自唐·權德輿·郴州換印緘遣之際,率成三韻,因寄李二兄員
- 脆管繁弦迭奏。 -- 出自宋·無名氏·賀新郎·賀鵲冰檐繞
- 躬嚴配、笙鏞奏鳳來翔。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
- 金聲玉色,和奏翕鏗純。 -- 出自宋·無名氏·十二時/憶少年
- 更有簫韶九奏,簇魚龍、百戲俱呈。 -- 出自宋·無名氏·萬年歡慢/萬年歡
- 梨園弟子,齊奏新曲,半是塤篪。 -- 出自宋·無名氏·金盞子令
- 神仙籍、梨園奏弦管。 -- 出自宋·無名氏·繞池游
- 俗情難可學,奏記向來無。 -- 出自宋·梅堯臣·聞高平公殂謝述哀感舊以助挽歌三首
- 播之于金石,奏之于大庭。 -- 出自宋·邵雍·詩書吟
- 肯讓貴家常奏樂,寧慚富室賸收錢。 -- 出自宋·邵雍·安樂窩中詩一編
- 金鑾殿,有新奏。 -- 出自宋·陳著·瑞鶴仙·云無心出岫
- 過耳南宮捷奏鈴,功名宿夢頓呼醒。 -- 出自宋·陳著·趙氏樓偶成
- 朝講暮說音奏諧肆驁,日漸月漬學子飽雋詩書膏。 -- 出自宋·陳著·送陳笠峰路教之燕
- 大府翩翩慚奏記,閑齋咄咄厭書空。 -- 出自宋·宋祁·官舍二首
- 幾日霄涂歸奏御,景龍妍唱掩牙緋。 -- 出自宋·宋祁·賀齊都官
- 坐曹煩折獄,奏牘佇懷鉛。 -- 出自宋·宋祁·江休復潞掾
- 微飚披拂,吹奏竽籟。 -- 出自宋·張耒·友山
- 千官大朝日,奏事臨赤墀。 -- 出自唐·李頎·送崔侍御赴京
- 共許陳琳工奏記,知君名宦未蹉跎。 -- 出自唐·皇甫冉·送孔巢父赴河南軍(一作劉長卿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