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在第6個字的詩句
夏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 -- 出自魏晉·陶淵明·四時
- 春至花如錦,夏近葉成帷。 -- 出自南北··芳樹
- 諸公渠渠若夏屋,吞吐風月清隅隈。 -- 出自宋·蘇軾·再用前韻
- 春秧幾時花,夏稗忽已穟。 -- 出自宋·蘇軾·糴米
- 誦詩得非子夏學,紬史正作丘明書。 -- 出自宋·蘇軾·次韻黃魯直赤目
- 愿子聚為江夏枕,不勞麾扇自寧親。 -- 出自宋·蘇軾·軾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數升如芡實可作枕聞梅
- )卻狄安諸夏,先王社稷臣。 -- 出自宋·蘇軾·大行太皇太后挽詞二首
- 秋霖暗豆漆,夏旱臞麥人。 -- 出自宋·蘇軾·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
- 紛紛蒼雪落夏簟,冉冉綠霧沾人衣。 -- 出自宋·蘇軾·壽星院寒碧軒
- 人神相慶,夷夏來同。 -- 出自宋·蘇軾·紫宸殿正旦教坊詞致語口號
- )分秧及初夏,漸喜風葉舉。 -- 出自宋·蘇軾·東坡八首(并敘)
- 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 出自先秦·詩經·蕩
- 匪適株林,從夏南兮! -- 出自先秦·詩經·株林
- 堂上燕,又長夏。 -- 出自宋·辛棄疾·賀新郎·翠浪吞平野
- 春草夢,也宜夏。 -- 出自宋·辛棄疾·賀新郎·覓句如東野
- 蟬噪也,綠陰夏。 -- 出自宋·辛棄疾·賀新郎·碧海成桑野
- ]峴陽亭寂寞,夏口路崎嶇。 -- 出自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將綻。 -- 出自唐·白居易·秋霽
- 春禽馀哢在,夏木新陰成。 -- 出自唐·白居易·首夏
- 次言陽公跡,夏邑始棲遲。 -- 出自唐·白居易·和陽城驛
- 開衿向風坐,夏日如秋時。 -- 出自唐·白居易·新構亭臺,示諸弟侄
- 獨占芳菲當夏景,不將顏色托春風。 -- 出自唐·白居易·紫薇花
- 獨行還獨臥,夏景殊未暮。 -- 出自唐·白居易·晝寢
- 煩冤寢不得,夏夜長于秋。 -- 出自唐·白居易·將之饒州,江浦夜泊
- 春去來幾日,夏云忽嵯峨。 -- 出自唐·白居易·清龍寺早夏
- 春拋紅藥圃,夏憶白蓮塘。 -- 出自唐·白居易·惱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 春葩雪漠漠,夏果珠離離。 -- 出自唐·白居易·裴侍中晉公以集賢林亭即事詩三十六韻見贈,
- 春盡雜英歇,夏初芳草深。 -- 出自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
- 春華信為美,夏景亦未惡。 -- 出自唐·白居易·和微之四月一日作
- 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里出湓城。 -- 出自唐·王維·送楊少府貶郴州
- 淡靄輕颸入夏初,一窗新綠鳥相呼。 -- 出自宋·陸游·初夏
- 春旱久閔雨,夏潦復望晴。 -- 出自宋·陸游·晚雨
- 冬夕宜晚睡,夏日思晨興。 -- 出自宋·陸游·晨興
- 斸筍不思鄣夏日,典衣那計御霜風。 -- 出自宋·陸游·貧甚戲作長句示鄰曲
- 高莽眇無界,夏木獨森疏。 -- 出自魏晉·陶淵明·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 其一
- 無間要荒華夏,盡萬里、走梯航。 -- 出自宋·柳永·送征衣·過韶陽
- 問侯兒何讀,夏商及唐虞。 -- 出自宋·王安石·張氏靜居院
- 長樹老陰欺夏日,晚花幽艷敵春陽。 -- 出自宋·王安石·次韻答平甫
- 秋瘴寧我毒,夏水胡不夷。 -- 出自唐·張九齡·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
- 薤葉照人呈夏簟,松花滿碗試新茶。 -- 出自唐·劉禹錫·送蘄州李郎中赴任
- 城外園林初夏天,就中野趣在西偏。 -- 出自唐·劉禹錫·和牛相公游南莊醉后寓言戲贈樂天兼見示
- 僧房云濛濛,夏月寒颼颼。 -- 出自唐·岑參·登嘉州凌云寺作
- 秋來唯有雁,夏盡不聞蟬。 -- 出自唐·岑參·首秋輪臺
- 新篁抽筍添夏影,老◇亂發爭春妍。 -- 出自宋·歐陽修·滄浪亭
- 春深紫蘭澤,夏早黃梅雨。 -- 出自宋·歐陽修·送劉十三南游
- 黃鳥亂飛深夏木,紅榴初發艷清晨。 -- 出自宋·歐陽修·去思堂會飲得春字
- 寒初榮橘柚,夏首薦枇杷。 -- 出自唐·柳宗元·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
- 小序鄉人有夏侯威者。 -- 出自魏晉·曹植·離友詩
- 泥雨城東路,夏槐作云屯。 -- 出自唐·韓愈·送進士劉師服東歸
- 春在已愁熱,夏來還解涼。 -- 出自宋·楊萬里·和仲良春晚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