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在第6個字的詩句
夏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黍高稻宜低,夏耘春勤耕,望杏杏未紅,瞻蒲蒲已青。 -- 出自清·乾隆·檢近稿偶志
- 大雪冬沒脛,夏秋多虵蚖。 -- 出自宋·蘇洵·憶山送人
- 大雪冬沒脛,夏秋多蛇蚖。 -- 出自宋·蘇洵·憶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韻
- 收恢臺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 出自先秦·宋玉·九辯
- 辟支老漢,炎夏衣楮,嚴(yán)冬浴冰,謾自辛勤,徒勞檢束,爭似而今禪和,三三兩兩,水邊林下,寒向火,熱乘涼,又誰管你地覆天翻,天翻地覆。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眷五顧?quán)l(xiāng),在夏之日。 -- 出自隋·佚名·雨師雷神七首
- 春末冬暮,徂夏杪秋。 -- 出自隋··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送神
- 會面炎炎朱夏日,門庭雪澹自相看。 -- 出自宋·徐元杰·贈日者林雪庵
- 萬物洪纖俱夏長,九天寬大遍春生。 -- 出自宋·徐元杰·宿部觀銓法苦蚊
- 炎郁甚炊蒸,夏蟲難語冰。 -- 出自宋·劉克莊·戲效屏山書齋十詠
- 世吏寬嚴(yán)若夏冬,欲安欲富此情同。 -- 出自宋·劉克莊·三和二首
- 去年臘月來夏口,黑風(fēng)白浪打頭吼。 -- 出自唐·李涉·卻歸巴陵途中走筆寄唐知言
- 南坡佳絕處,夏木晝成陰。 -- 出自宋·曾幾·皇石堂
- 占斷春光及夏初,琉璃剪葉朵珊瑚。 -- 出自宋·周必大·彭孝求以綠野行送芍藥數(shù)種鄙句為謝
- 冬與滕六宜,夏與趙盾敵。 -- 出自宋·周必大·王才臣求園中六詩楊秘監(jiān)謝尚書皆賦·松庵
- 享備鈞臺同夏啟,果分漢會愧桓榮。 -- 出自宋·周必大·恭和御制聞喜宴詩
- 入眼宮槐宜夏日,轉(zhuǎn)頭關(guān)柳易秋風(fēng)。 -- 出自宋·洪咨夔·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詞·皇帝閣
- 窗竹未抽今夏筍,庭梅曾試當(dāng)年花。 -- 出自唐·方干·山中
- 湓城潮不到,夏口信應(yīng)稀。 -- 出自唐·李冶·送韓揆之江西(一作送閻伯鈞往江州)
- 清風(fēng)長入坐,夏月似秋天。 -- 出自唐·戎昱·玉臺體題湖上亭
- 只可且論經(jīng)夏別,莫教琪樹兩回春。 -- 出自唐·施肩吾·送端上人游天臺
- 蓼渚白波喧夏口,柿園紅葉憶長安。 -- 出自唐·鄭谷·舟行
- 久早臘月如夏熱,夜來忽降一尺雪。 -- 出自宋·潘閬·喜臘雪
- 燕子將雛語夏深,綠槐庭院不多陰。 -- 出自宋·汪藻·即事
- 曉山隨意開,夏氣含露澄。 -- 出自宋·劉子翚·入白水懷士特溫其
- 晚煙漁艇遠(yuǎn),夏潦荻洲平。 -- 出自宋·王之道·過富池題澄江閣二首
- 閱史舊嘗疑夏五,參禪今遂薦前三。 -- 出自宋·王之道·次方正叔知縣韻仆今年六十有三竊觀正叔贈陳
- 蒼玉幾番披夏籜,老龍長此戰(zhàn)秋聲。 -- 出自宋·王之道·題元發(fā)弟竹軒
- 著龜亦何知,夏來又將老。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韻朱元順食萱草羹
- 一榻云山供夏簟,滿江煙雨看春潮。 -- 出自元·倪瓚·題張以中野亭
- 況乃指廩間,夏楚劫以勢。 -- 出自元·楊維楨·周急謠
- 日日芙蓉生夏水,年年楊柳變春灣。 -- 出自唐·姜皎·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五章
- 操環(huán)昔聞迎夏啟,發(fā)匣先來瑞有虞。 -- 出自唐·崔日用·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六章
- 雙峰諸道友,夏滿有書招。 -- 出自唐·齊己·送僧
- 自來還獨去,夏滿又秋殘。 -- 出自唐·齊己·寄楚萍上人
- 晴新看蛺蝶,夏早摘芙蕖。 -- 出自唐·劉憲·侍宴長寧公主東莊
- 豪客每來清夏葛,愁人才見認(rèn)秋檐。 -- 出自唐·薛能·水簾吟
- 高波萬丈瀉,夏禹幾年功。 -- 出自唐·薛能·龍門八韻
- 庾樓逢霽色,夏日欲西曛。 -- 出自唐·王貞白·雨后從陶郎中登庾樓
- 春馀仍哢鳥,夏近未舒蓮。 -- 出自唐·趙冬曦·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xué)士賜宴賦得蓮字
- 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 -- 出自唐·李嘉祐·句
- 我行自春仲,夏鳥忽綿蠻。 -- 出自唐·閻防·夕次鹿門山作
- 即見引須緣夏木,定知如跖薦冬筵。 -- 出自宋·蔡挺·南京種山藥法
- 既有相催春夏,自解轉(zhuǎn)成今古,誰後更誰前。 -- 出自宋·程大昌·水調(diào)歌頭·坐上羽觴釂
- 一杯首餞江夏黃,一詩竅比振履商。 -- 出自宋·陳造·鹿鳴燕
- 斯文屬耆儒,夏屋況巨棟。 -- 出自宋·陳造·題張仲思孝友堂
- 秀水穩(wěn)宜眠夏簟,惠泉香可煮秋菰。 -- 出自宋·吳泳·關(guān)成都添倅李微之分韻得巫字
- 天子已籌西夏策,將軍未易許安閒。 -- 出自宋·李新·下鹿頭坂偶成
- 杜門惟一靜,夏日不知長。 -- 出自宋·鄭剛中·夏夜小雨獨坐
- 春雨兩甲子,夏雨知復(fù)多。 -- 出自宋·李彌遜·次韻連江陳丞閔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