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第9個字的詩句
三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出自唐·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 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 -- 出自元·劉基·古戍
- 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 出自·蔣氏女·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
- 無半點閑愁去處,問三生醉夢何如。 -- 出自元·喬吉·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 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 -- 出自宋·晏幾道·更漏子·柳絲長
- “為別未幾日,去日如三秋。”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 出自唐·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 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 出自唐·李白·采蓮曲
- 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 出自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 -- 出自唐·李白·寄東魯二稚子 在金陵作
- 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 -- 出自唐·李白·寄東魯二稚子 在金陵作
- 危苦惜頹光,金波忽三圓。 -- 出自唐·李白·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 蠖屈雖百里,鵬鶱望三臺。 -- 出自唐·李白·贈從孫義興宰銘
- 此時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 出自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 出自唐·李白·江夏行
- 吾曾弄海水,清淺嗟三變。 -- 出自唐·李白·贈王漢陽
- 夫子今管樂,英才冠三軍。 -- 出自唐·李白·贈何七判官昌浩
- 奕世皆夔龍,中臺竟三拆。 -- 出自唐·李白·送岑徵君歸鳴皋山
- 春風狂殺人,一日劇三年。 -- 出自唐·李白·寄韋南陵冰余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
- 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 -- 出自唐·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 明君越羲軒,天老坐三臺。 -- 出自唐·李白·金陵鳳凰臺置酒
- 長吟字不滅,懷袖且三年。 -- 出自唐·李白·酬崔十五見招
- 這些百歲,光陰幾日,三萬六千而已。 -- 出自宋·蘇軾·哨遍·睡起畫堂
- 酒盡君可起,我歌已三終。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我欲作九原,異世為三游。 -- 出自宋·蘇軾·和陶讀山海經
- 問向前、猶有幾多春,三之一。 -- 出自宋·蘇軾·滿江紅 東武會流懷亭
- 孔明不自愛,臨老起三顧。 -- 出自宋·蘇軾·與周長官、李秀才游徑山,二君先以詩見寄,
- 每用愧淵明,尚取禾三百。 -- 出自宋·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
- 爰有謫仙人,舉酒為三客。 -- 出自宋·蘇軾·妒佳月
- 端如柳下惠,焉往不三黜。 -- 出自宋·蘇軾·子由生日
- 人生不滿百,一別費三年。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苦寒見寄
- 遂令色香味,一日備三絕。 -- 出自宋·蘇軾·到官病倦未嘗會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
- 當年誰刺史,應未識三公。 -- 出自宋·蘇軾·過巴東縣不泊聞頗有萊公遺跡
- 周公與管蔡,恨不茅三間。 -- 出自宋·蘇軾·和陶歸園田居六首
- 蕭蕭止還作,坐聽及三鼓。 -- 出自宋·蘇軾·答郡中同僚賀雨11111111
- 江山非一國,烽火畏三巴。 -- 出自宋·蘇軾·荊州十首
- 作詩解子憂,持用日三省。 -- 出自宋·蘇軾·潁州初別子由二首
- 敗蒲翻覆臥,破裓再三連。 -- 出自宋·蘇軾·過廣愛寺見三學演師觀楊惠之塑寶山朱瑤畫文
- 始知共此世,物外無三伏。 -- 出自宋·蘇軾·次韻劉景文登介亭
- 明年花開時,舉酒望三巴。 -- 出自宋·蘇軾·三月二十日多葉杏盛開
- 只今那復見,仿佛似三生。 -- 出自宋·蘇軾·去歲與子野游逍遙堂日欲沒因并西山叩羅浮道
- 獨秀江南知有意,要三二別四三壺。 -- 出自宋·蘇軾·予初謫嶺南過田氏水閣東南一峰豐下銳上俚人
- )燕南異事真堪記,三寸黃柑擘永嘉。 -- 出自宋·蘇軾·次韻曾仲錫元日見寄
- 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遷。 -- 出自宋·蘇軾·和陶怨詩示龐鄧
- 后余館伴,北使屢誦三蘇文。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見寄四首
- 詩鳴草圣余,兼入竹三昧。 -- 出自宋·蘇軾·題文與可墨竹
- 乃嘆曰:吾師告我,遇三蘇則住。 -- 出自宋·蘇軾·游凈居寺(并敘)
- 樂全先生夢人以詩三篇示之,字皆旁行而不可識。 -- 出自宋·蘇軾·記夢(并敘)
- 吾先君子嘗蓄木山三峰,且為之記與詩。 -- 出自宋·蘇軾·木山(并敘)
- 須煩李居士,重說后三三。 -- 出自宋·蘇軾·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