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在第13個字的詩句
母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 出自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 杯盤慣作陶家客,弦誦常叨孟母鄰。 -- 出自宋·蘇軾·潘推官母李氏挽詞
- 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 出自唐·杜甫·漫興九首
- 卻嫌鳥雀投林去,觸破當樓云母屏。 -- 出自宋·辛棄疾·鷓鴣天·泉上長吟我獨清
-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 出自唐·白居易·鳥
- 處分家中送疎水,莫[教]父母喚頻聲。 -- 出自唐·白居易·十二時行孝文
- 莫取妻言兄弟疏,卻[教]父母流雙淚。 -- 出自唐·白居易·十二時行孝文
- 飯余常貯新陳谷,農隙閑眠子母牛。 -- 出自宋·陸游·農家
- 相去三千里,無異娛旁側,乃知母子意,更遠未嘗隔。 -- 出自宋·陸游·過林黃中食柑子有感學宛陵先生體
- 龍蛇(左角右戢)寒筍束,子母累累丹柿實。 -- 出自宋·陸游·病告中遇風雪作長歌排悶
- 一村婚娉皆鄰里,婦姑孝慈均母子。 -- 出自宋·陸游·書村落間事
- 遨游八極,乃到昆侖之山,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 -- 出自魏晉·曹操·氣出唱
- 舞霞垂尾長盤珊,江澄海凈神母顏。 -- 出自唐·李賀·瑤華樂
- 臨波似染瑯琊草,映葉疑開阿母桃。 -- 出自唐·劉禹錫·吐綬鳥詞
- 友朋欣慕自如此,何況斯民父母親。 -- 出自宋·歐陽修·寄題宜城縣射亭
- 養個兒子會做賊,偷得蟠桃供母親。 -- 出自明·唐寅·女人
- 學飛未得一尺高,還逐母行旋母腳。 -- 出自唐·王建·雉將雛
- 少年雖嫁不得歸,頭白猶著父母衣。 -- 出自唐·王建·促刺詞(一作促促行)
- 萬方臣妾同瞻望,疑在曾城阿母家。 -- 出自唐·劉長卿·聞奉迎皇太后使沈判官至,因有此作
- 前年惠州哭母斂,去年邳州哭母期。 -- 出自宋·文天祥·哭母大祥
- 丹心不改君臣誼,清淚難忘父母邦。 -- 出自宋·文天祥·泰和
- 草承香輦王孫長,桃艷仙顏阿母栽。 -- 出自唐·李紳·憶春日太液池亭候對
- 啁啾鳥恐鷹鹯起,流散人歸父母來。 -- 出自唐·賈島·頌德上賈常侍
- 平生治獄有陰功,忠孝臨民父母同。 -- 出自宋·黃庭堅·叔父給事挽詞十首
- 古來圣賢多不飽,誰能獨無父母心。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答張沙河
- 太醫爭獻天師艾,瑞霧長縈堯母門。 -- 出自宋·蘇轍·學士院端午貼子二十七首 皇太妃閣五首
- 偷安旋種十年木,肉食還須五母雞。 -- 出自宋·蘇轍·官居即事
- 昭王已死不復南,意欲歸老父母邦。 -- 出自宋·蘇轍·三不歸行
- 云英未嫁損華年,心緒曾憑阿母傳。 -- 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187
- 蛾眉新畫覺嬋娟,斗走將花阿母邊。 -- 出自唐·司空圖·游仙二首
- 五更窗下簇妝臺,已怕堂前阿母催。 -- 出自唐·司空圖·樂府
- 金枝元是玉皇孫,遐算愿同王母壽 -- 出自元·元好問·玉樓春·風穿繡幕紅波皺
- 課魚使者矢魚急,馮夷噓唏龍母泣。 -- 出自明·劉基·送姚伯淵之清溪河泊所任
- 可憐虎竹西樓色,錦帳三千阿母家。 -- 出自唐·陳陶·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
- 半酣乍奏云和曲,疑是龜山阿母家。 -- 出自唐·權德輿·戲贈張煉師
- 紅妝寶鏡珊瑚臺,青瑣銀簧云母扇。 -- 出自唐·王翰·飛燕篇
- 洞宮寂寞人不去,坐見月生云母屏。 -- 出自唐·陸龜蒙·洞宮秋夕
- 伯奇掇蜂賢父逐,曾參殺人慈母疑。 -- 出自唐·李端·雜歌
- 乳狗食竟掉尾歸,嘔食餵母使母肥。 -- 出自宋·無名氏·和孝狗歌
- 江田插秧鵓姑雨,絲網得魚云母鱗。 -- 出自宋·梅堯臣·送江陰簽判晁太祝
- 老牯望{左牛右孛}犢望母,母下平坡離牧童。 -- 出自宋·梅堯臣·觀黃介夫寺丞所收丘潛畫牛
- 西垣久望神仙侶,北部休夸父母官。 -- 出自宋·王禹偁·贈浚儀朱學士
- 犢車緩緩隨芳草,不去桃源阿母家。 -- 出自宋·晁補之·陌上花八首
- 要得友朋之譽可聽聞,即是父母之前相諾唯。 -- 出自宋·陳著·送兒深赴婺之月泉山長
- 畢逋撥剌月銜城,八九雛飛其母驚。 -- 出自唐·顧況·相和歌辭·烏夜啼二首
- 下看人界等蟲沙,夜宿層城阿母家。 -- 出自唐·顧況·曲龍山歌
- 寒蟬自為齊王怨,歸燕長逢阿母飛。 -- 出自宋·宋祁·秋陰
- 天連漲海鵬飛近,風卷孤城颶母生。 -- 出自宋·張耒·送丁宣德赴邕州僉判
- 真仙逍遙兮澹不可挹,西有王母兮戴勝穴居,壽歷萬古兮忘終泯初。 -- 出自宋·張耒·登高
-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 出自唐·李頎·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