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guò ěr ěr ㄅㄨˋ ㄍㄨㄛˋ ㄦˇ ㄦˇ不過爾爾(不過爾爾)
不過如此而已。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游記快》:“其 紅門局 之梅花, 姑姑廟 之鐵樹,不過爾爾。”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過爾爾
成語(Idiom):不過爾爾
發音(Pronunciation):bù guò ěr ě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輕佻,不嚴肅認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過爾爾是指言語輕浮,不嚴肅認真的樣子。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陽貨》:“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其中“爭”字的古字形為“爾”,后來引申為言辭輕浮,不認真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言談不莊重、不嚴肅的場合,用來批評或諷刺對方言辭輕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孔子的一次教育經歷。有一次,孔子的學生陽貨在外面和朋友玩耍,孔子看到后問他:“你在做什么?”陽貨回答:“我在和朋友辯論。”孔子對他說:“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這句話意味著一個人應該有莊重的言談舉止,不應該輕佻和爭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過爾爾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不過”表示否定,“爾爾”表示輕浮、不嚴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回答總是不過爾爾,不夠認真。
2. 在正式場合,我們要注意言辭,不要不過爾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過爾爾”拆分成“不過”和“爾爾”兩個部分來記憶。同時,可以將其與言辭不莊重的形象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言辭和態度有關的成語,如“言而無信”、“言行不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總是不過爾爾,老師不喜歡他。
2. 初中生:她的回答顯得不過爾爾,沒有認真對待這個問題。
3. 高中生:在辯論賽中,他的言辭不莊重,總是不過爾爾,導致失去了觀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