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釋義] 見<胸有成竹>。
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ㄔㄥˊ ㄓㄨˊ ㄗㄞˋ ㄒㄩㄥ成竹在胸
◎ 成竹在胸 chéngzhú-zàixiōng
[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處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謀劃打算
詞語解釋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ㄔㄥˊ ㄓㄨˊ ㄗㄞˋ ㄒㄩㄥ成竹在胸
畫竹子以前,心中先已有竹子的形象。語本 宋 蘇軾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焙笠杂魈幚硎虑橹靶睦镌缬型ūP的考慮和打算。《老殘游記》第六回:“先生必有成竹在胸,何妨賜教一二呢?” 柳亞子 《紀夢》詩序:“老謀深算,成竹在胸?!?鄒韜奮 《經歷》十:“這樣,他們在落筆的時候,便已有‘成竹在胸’、‘左右逢源’的形勢。”亦省作“ 成竹 ”。 清 鄭燮 《題畫·竹》:“然有成竹無成竹,其實只是一個道理。” 柯靈 《香雪?!模记镨獋鳎菊f到<賽金花>》:“有成竹無成竹,應作如是觀。”參見“ 胸有成竹 ”。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成竹在胸
成語(Idiom):成竹在胸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g zhú zài xi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先已有充分的準備和計劃,心中有一幅清晰的藍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竹在胸是指在做事情之前,已經有了充分準備和計劃,心中有一幅清晰的藍圖。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人在做事之前思考周全,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它強調了做事情之前的思考和準備的重要性,以及對事情的把握和掌控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竹在胸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們在工作、學習或其他事務中的表現。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準備一場演講之前,已經做了充分的調研和準備工作,心中有一幅清晰的演講藍圖;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企業家在創業之前,已經制定了詳細的商業計劃和發展策略,心中有一幅清晰的未來藍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杜牧傳》中有這樣的記載:杜牧在任職時,有一天他寫了一首詩給朋友,詩中有一句“筆上有成竹”,意思是說他在寫作之前已經有了清晰的構思。后來,人們就用“成竹在胸”來形容事先有準備和計劃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竹在胸的結構是“成竹”+“在胸”,其中,“成竹”指已經有了清晰的構思和計劃,“在胸”表示在心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籌備這次活動之前,我們要確保每個人都有成竹在胸。
2. 他在開會之前已經有了成竹在胸,所以會議進行得非常順利。
3. 這位演講者在上臺之前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心中有一幅成竹在胸的演講藍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竹在胸與“心中有一幅清晰的藍圖”這個含義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在做事之前,我們心中已經有了一幅清晰的藍圖,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成竹在胸相關的成語,如“胸有成竹”、“成竹在目”等,可以擴展對這個主題的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布置作業之前,總是成竹在胸,知道我們需要學習什么。
2. 初中生:參加比賽之前,我會做充分的準備,確保成竹在胸,以便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考試之前,我會提前復習并制定學習計劃,這樣就能心中有成竹,順利應對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