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超常教育的思考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對超常教育的思考
思考超常教育--從上海交大"少年班"停辦說起
上官子木
大眾網 11月09日消息:上海交大“少年班”以“生源范圍越來越窄,質量也逐年下降”為由停止了已持續15年的招生,這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教育事件,引發了人們進一步思考超常教育。
當年自科大首創少年班之后,全國眾多重點大學隨之仿效而紛紛建立了少年班,但當發現少年大學生的總體發展水平不夠理想之后,不少學校就陸續取消了少年班。有些超常教育的研究者在分析了大學少年班的教訓后,認為失敗的根源在于這些超常少年缺乏系統的學校教育,因基礎不好而出現了沒有后勁的結果,于是有針對性地開辦了中學超常班,以便與大學的少年班接軌。很快,又有了與中學的超常教育接軌的小學超常教育實驗班。于是,如今我國的超常教育比以往已大大系統化了。然而,也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
在小學階段經選拔進入超常班的超常兒童,經過四年以進入中學超常班為目標的專門訓練之后,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孩子最后能實現這一目標。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接受小學超常教育的兒童要被淘汰出超常教育的軌道,并同比他們大兩歲的普通孩子共度中學時光,在中學階段,這些不再接受超常教育的孩子由于歲數小而在很多方面處于劣勢。因此,小學階段超常教育的主要問題是,選拔的科學性、可靠性低,遂導致高成本低效率的局面。
中學超常教育的主要問題是,選拔的時候主要是以數學能力是否超常作為標準,而一旦被選中,卻是以各門學科均超常的速度進行教學。這樣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在那些不超常的學科方面,將處于拔苗助長的狀態。其實,不同的學科需要不同的智力類型,數學能力強不僅不意味著語文、外語能力強,甚至也不意味著物理、化學能力強。由此,縮短學習年限的超常教育,使那些單科超常的孩子不僅易于在并不超常的學科方面從平常滑向低常,而且由于學習年限的大幅度縮短,不超常的學科對其他學科的后滯作用相對加大,也易使原本超常的那些學科受到影響而難以繼續超常發展。
由于課程經過精心壓縮是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所以縮短學習年限后,真正缺少的并不是課時和在課堂上傳授的顯性知識,而是課余時間和在課余積累的隱性知識。孩子們在閑暇時間會從事各種各樣的與課程無關的活動,這些活動都對綜合能力的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而縮短課時后,由于進度快,即使是強項課程也需要學生占用業余時間來進行課前的準備和課后的消化,更不用說那些原本不超常的學科則更需要大量占用業余時間,因而比起普通的孩子,接受超常教育的孩子缺少了很多參與非課程性活動的閑暇時間和積累隱性知識、親歷直接經驗的機會,這對他們的能力發展無疑是個雖隱蔽卻是長遠的影響,這也是他們后勁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
人們普遍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觀念:學習能力強的人,創造能力也一定強。正是由這種觀念導致了社會對超常教育的不合實際的高期望,即認為精心選拔出來的超常少年就一定是未來的世界一流人才。其實,現有的選拔方式充其量只能選拔出比較聰明、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孩子,而這一點點優勢僅僅能體現在學習現成的書本知識上,與將來工作上的創造性成就并無必然關聯。更何況,目前我國的超常教育因將目標定在提前考大學上,因而不得不將培養的重點放在快速積累知識的能力上。也就是說,與應試教育接軌的超常教育,使學生的超常能力只能限于學習知識的能力,而既定的升學目標和有限的時間,都不可能把教學的注重點放在培養與創造性活動有關的廣泛能力上。
實際上,我國更需要的是讓那些明顯超出現行普通教材進度的孩子能夠接受符合他們能力的超常教育。也就是說,單科超常就只進行單科的超常教育,不超常的學科還在普通學校普通班里接受教育。譬如,數學超常的孩子可以跳級學數學,小學生可以到中學上數學課,中學生可以到大學上數學課。我國的教學管理體制太僵化,致使超常教育不能以符合超常兒童實際狀況的方式開展,這是超常教育的發展受到限制的體制因素。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