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兒童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培養的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超常兒童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培養的
-孫楠:11歲考進南開大學,因成績優異畢業時被幾所著名大學教授相中,爭相招為自己的研究生,就在同時,他以“托福”623分、GRE2250分的成績考進國外一所知名院校。
-王先杰:9歲進少兒班,13歲進大學,去惠普公司應聘時還不到18歲。讀碩士時寫的論文被列為美國高校計算機參考文獻。
-新聞背景:名額只有三十幾個,報名的卻來了1300多人。在日前北京市8中兩年進行一次的超常兒童班的招生會上出現了十分火爆的場面。這個班的招收對象是智力超常的小學四年級學生。一旦進了超常班,孩子們將在4年中完成普通學校8年的課程,在14歲左右考入大學。
同樣的場景在育民小學超常兒童班得到重演,第一天就有400多個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蜂擁而至。為了讓自己年齡不夠的孩子參加考試,一些家長費盡口舌。
有報刊引用一項數據說,智商在130以上的超常兒童約占兒童總數的2%至3%,并以此引申說,由于超常班寥寥無幾,供不應求,北京目前有6萬超常兒童正嗷嗷待哺。而有專家一語道破:超常班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樣是個傳奇的“神童孵化器”。超常班所吸引家長的,恐怕最主要的還是升學率的一張“保票”,以及縮短學業時間的優勢。
-揭秘“天才兒童”
在小學考個“雙百”或是門門90多分,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并不困難?!按髶苻Z”式的教學內容讓多數孩子將就“糊口”。
欽欽:兩歲就能背誦幾十首詩詞,可以獨自一人看一天小人書,對有趣的事特別動心。四歲已完全掌握了正負數,并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進入超常班,14歲參加全國統一高考,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大。
在北京8中和育民小學,像欽欽這樣被人認為是“神童”、“早惠兒”、“天才”的絕頂聰明的孩子還有許多,但教育界的學者們更愿意稱這些孩子叫“超常兒”。他們是一群10—14歲的充滿神奇與個性的群體,以超常智力的名義接受“超常班”教育。超常教育提出自己的概念就是“讓孩子的大腦吃飽”。
究竟什么樣的孩子屬于超常兒童?記者昨天走訪了北京華清軟IEQ心理素質培訓中心。
中心孫慶君博士是一位多年研究超常教育的專家,他說:“超常兒童是存在的?,F在尋找超常兒童的主要辦法是做智力測試,通過測試,智商在125以上的孩子通常被叫做超智商兒童,愛因斯坦的智商高達160,北京發現過智商超過140的孩子。此外,有些超常兒童或許在智力測驗中沒有杰出的表現,而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如音樂、繪畫等。還有人把創造性也作為衡量標準之一。記憶力好,想象力豐富是超常兒童的突出表現。”
“超常孩子進入超常班接受特殊教育。通過壓縮學制,用4年的時間讀完小學,再用4年的時間讀完中學,14歲時就可以讀大學,這種打破常規的學制讓孩子可以提早成材,這些無疑是最吸引家長的地方。”
-交鋒一:超常班超常在哪里?
“因材施教”恰恰是超常班教育的特色。記者了解到,在8中,在育民,這些在現行教育中“吃不飽”的孩子常被另行對待。在8中,據說孩子按照學習成績、學習動機和情感意志被分為A、B兩個組,A組學生以自學、講座、練習為主,B組學生以老師講授為主。兩組之間可以自由流動。此外,超常班還有一門新鮮的課程:綜合自然科學基礎。用老師的話說就是:幫助孩子建立攀登學習自然科學的“腳手架”,讓他們自己爬上去。
-交鋒二:超常兒童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培養的?
對超常兒童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培養的,歷來是學術界經常爭論的話題。大約有90%的人認為:超常兒童是可以經過特殊教育進行培養的,但也有一些堅守自己理念的專家始終認為:超常兒童就是天生的。當然還有一些專家會說:超常兒童應該是這兩種觀點的結合。
孫慶君的解釋是:“天才意味著是與生俱來的,天才不是知識、能力,但如果不具備與生俱來的聰明的神經元素,超常兒童也是培養不了的,遺傳基因很重要。天才這個稱呼未免偏頗,超常也許更中性。”
-交鋒三:智力超常一定意味著成功嗎?
從超常班走出的孩子大部分考進了國內重點大學,不少學生到國外繼續深造。我國最早嘗試超常教育的科大少年班就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智力超群讓這些孩子更早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但起跑快并不意味著能跑遠。”在孫博士做過的測試中曾經有個四歲的小女孩,這個孩子有著驚人的識字能力,“不論是筆劃多復雜的字,這個孩子都能準確地說出來。但接觸了一段時間后,我們發現這個孩子在別的方面又顯出很多弱點,許多基本的問題答不上來。”
有專家做過一項研究,收集大量數據來研究影響一個人一生經歷的因素。后來他們發現,再多的數據也無法證明人的生長過程中究竟受哪些因素影響,因為變量實在是太多??疾炷切┱嬲龀鼍薮筘暙I的人,如愛因斯坦、魯迅等,早期并沒有表現出什么超常,成名其實很晚。智商只是影響人們發展的變量之一,與成功并沒有必然關系。
-交鋒四:超常兒童遭遇的尷尬
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過測試,驕傲地被選入超常班。許多家長并不同意孩子上超常班,他們認為:聰明的孩子本來就因為他們的聰明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遭遇比別人多的困難,如果加速他們的成長,他們就更多地超出了常人,也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另外這些聰明的家伙跑到一起,可能會引發新的問題,心理壓力一定很大,所以應該讓聰明的孩子像普通人那樣,按照正常的生活軌跡成長。
超常兒童可能有不同的性格,但求知欲強,懂道理是共同的特點,但他們也表現出不和群的問題,其次是容易受欺負,第三是經常遭嫉妒。能不能最終成材,并一直保持良好的競爭心態,這些都是超常兒童面臨的問題。贊成上超常班的家長說:“成長絕對需要一種土壤,也需要一種超常的見地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