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四中到英國劍橋博士今年22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從北京四中到英國劍橋博士今年22
北京青年報 祁昕
在北京四中讀完高中二年級,就得到英國愛塞克斯(Essex)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隨后只身前往英國留學,第一學年即獲得學院第一名的好成績,并得到了院長的親筆賀信。經過3年的學習,2000年獲得一等榮譽學士學位,同時接到4所英國著名大學直升博士的邀請函,最后選擇了劍橋大學女王學院,成為那里最年輕的中國籍博士。
上面的這段描述并非虛構,而是一個人的親身經歷,他的名字就叫張馳,一個高高大大但心細如發的男孩兒。他身邊所有的人,包括家長、老師和同學都認為他并不是智力超群或是機緣巧合才有的今天的成就,而是經過制定精心的計劃和踏實的努力,一步步地向自己的目標邁進,這也就是我們關注他的最大原因。
-求學路上的3封信
由于張馳在簽證時被耽誤了兩個月的時間,因此校方提出讓他先進行一年的預科學習,但張馳堅持要上本科,最后學院各系的教授決定進行一次考試來判斷他的能力。原本設計兩個小時的答卷,他只用了20分鐘就答完了,并獲得了滿分,就這樣他收到了學院給他的第一封信:“如果在明年一月的考試中表現不能使校方滿意的話,將會被要求轉到預科學習。”
接下來3周的學習和生活恐怕是張馳畢生難忘的,每天上課,在各個教授不同口音的講授中學習,下課后泡在圖書館查資料,補上落下的功課,利用答疑時間不厭其煩地向老師詢問,回到宿舍的所有時間都開著電視練習聽力,每天睡眠控制在3個小時左右,漢堡和方便面是所有的食物。在學期結束的日子到來之前,張馳完成了所有的作業,并在最后的考試中取得了第二名,進入了所有學生的前1%。第二封信也在此時交到了他的手中,而且這次還有院長的親筆簽名:“我對于你在今后能取得學業上更大的成就沒有一點懷疑。”
終于,在第一學年末,張馳奪得了學院的總成績第一名,院長親筆的第三封信也出現在他面前:“祝賀你在第一學年的出眾表現,并頒與你榮譽稱號,如果你能在明年和未來的學習中得到類似的成績,你將有望得到一等榮譽學士學位。”
就在張馳本科畢業的時候,他果然得到了一等榮譽學士學位,并收到了4封直接就讀博士的錄取通知書,分別來自劍橋大學、帝國理工、愛塞克斯和另一所大學。經過精心挑選,他最終進入了劍橋大學女王學院,得到了全額獎學金(ORS)。
-今日成就來自高中時代的計劃
記者又采訪了張馳中學時代的班主任鄭長軍老師,她告訴記者張馳特別熱情,好強而且刻苦,思考問題比同齡人周到、長遠。做事非常細心,所有的練習試卷他都整理得很好,在別人還在忙亂地尋找時,他就已經從容地拿出了試卷。
一上高一,張馳就有計劃地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他利用每個節假日尋找機會陪同外國人出去旅游,利用旅途中的機會練習口語,并從中了解國外的文化、歷史和教育情況。兩年下來,他英語有了極大的提升,在托福考試中得到600多分的高分。
另外,張馳很早就開始在網上搜集資料,對于國外學校的排名、知名度和科研水平做了很深入地分析。選擇愛塞克斯大學也有著他自己的理由,一名中國高中生想要進入劍橋、牛津這樣的名牌大學可能性不大,但不好的大學也不愿意去。而愛校在計算機專業方面的排名位列第4,雖然總排名并不靠前,但該專業在英國享有盛譽,因此選擇這樣一個大學就讀顯然比較合適,這也是他申請成功的重要原因。
張馳還有目的地培養自己的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給人印象最深的事應該是高二年級的運動會,張馳作為體育委員精心挑選運動員,組織周密的訓練,保證最有優勢的項目,最后取得了年級第一名。其間,他表現出極強的責任心和組織能力。他的班長李申回憶說,張馳總是善于將自己最優秀的方面表現出來,這樣不僅同學們更信服他,也提高了他對自己的信心,這使他在面臨困難時可以冷靜地分析,從容作出決定。
張馳的父親張明山在提到對孩子的教育時說道,他們一直認為應該“先學做人,后做學問”,所以并沒有特別督促他的學習,而是培養他的求知欲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一點一點地誘導,以身作則的表現,比一味的說教和批評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