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神童進行教育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如何對神童進行教育
經過近兩個月的教學,福州一些小學教師驚訝地發現,能認識幾百個漢字并完成100以內加減法的一年級新生竟然不少。而這些,都大大超過了小學一年級的教學內容。
這些小“神童”是家庭“超前訓練”的結果。一位學生家長一語道破天機:“大家都在學前拼命教自己的孩子,你不教,那你的孩子就虧大了!”
小“神童”給學校的教學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福州湖濱小學的小羿同學說:“老師教的都是‘小case’(小意思),我早就會了!”一位數學老師說,有的學生對老師教的20以內簡單加減不屑一顧,上課越來越不專心。
是教師和教學內容“落伍”了,還是家長和孩子們太“超前”了?對此家長和學校的看法大相徑庭。
一位姓陳的家長自豪地說,我的小孩今年不到6歲,已經會背不少唐詩宋詞,還會做4年級才教的四則混合運算題,但現在學校卻非要孩子在6周歲后才能上一年級。他建議,對聰明的孩子完全可以讓他們提前上學,甚至直接跳級。福州亞峰社區的吳先生認為,小孩提前掌握知識是件好事,說明現在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相關教育體制應作相應的調整,不能機械地應對教育中出現的新問題。一位姓潘的女士則認為,時代在變化,學校還是按部就班地照原定教材教育孩子,這有悖于“因材施教”原則,應適當地對孩子進行分類教育,可以嘗試辦“精英班”。福建省直機關的一位干部覺得頗為無奈:“其實很多家長不是主觀上刻意去訓練自己的孩子,問題是有些學校在學生入學時要進行考試,若不教孩子,就可能被分到‘差班’,影響孩子一輩子。”
與家長們一邊倒的看法相反,校方認為家長們在孩子早期教育問題上進入了一個“死胡同”。福州錢塘小學陳老師說,相對于智力教育,孩子們在學前生活技能、生活常識、文明禮儀等方面的教育極為重要,因為這些是孩子“EQ”(情商)正常發展的基石。孩子能不能以正確的做人態度、學習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是決定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而所有這一切,都和孩子的早期“EQ”教育緊密關聯。烏山小學郭老師也說,只要孩子是正常的,家長完全不必擔心孩子上學后會“落伍”,因為教材編排是循序漸進、符合孩子心智發展規律的,因此家長在對待孩子教育問題上千萬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福州實驗小學陳老師認為,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教師要面對的是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所以不可能偏離教材而“倚重”那些“神童”。由于小“神童”學習興趣不高,上課不愛聽講,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不良學習習慣,學到后面反而會跟不上。
學校如何應對班上的小“神童”現象,則是老師與家長爭議的另一個“焦點”。
家長們幾乎是“清一色”地要求學校對小“神童”實行分班教育、超前教育,并提出跳級和縮短小學教育時間等建議。他們呼吁學校不能“刻舟求劍”,而應根據孩子知識體系變化,因材施教、超前培養。
老師們則同樣對家長的意見普遍持反對態度。臺江第三中心小學的謝老師說,孩子們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識,并不代表孩子心智就超出了“一年級”這個“階”,因為這些孩子只不過是“人工神童”而已,這些孩子同樣必須納入一年級的教育體系,進行學習基本常識、紀律常識以及文明禮儀常識等教育。倉山實驗小學游老師也說,家長完全誤解了小學教育。實質上,一年級教育絕不僅僅是簡單的阿拉伯數字的加減學習,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的培養則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內容,孩子脫離這一階段,思維教育勢必“畸形”。
中青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