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常兒童的鑒測(下)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中國超常兒童的鑒測(下)
在中國超常兒童協作研究組根據調查和追蹤研究,從認知的各方面概括出超常兒童有以下特點:
1. 感知敏銳,觀察力強。
2. 注意集中,記憶力強。
3. 語言發展好,表達力強。
4. 思維敏捷,邏輯性強。
可是,有些人覺得超常兒童是這樣的……
1. 凡事好奇,過度活躍。
2. 對自己與外界事物都非常敏感,表現過分緊張。
3. 傾向「完美主義」,容易對別人和自我埋怨和批評。
4. 挑戰成人的觀點,漠視尊卑。
5. 破壞傳統及批評既定的價值觀念,容易與人發生沖突。
6. 關注太多難題,對世界未來感到不安和恐懼。
7. 自覺與別人不一樣,表現抑郁、疏離。
8. 固執、自以為是,不善于與人合作。
9. 表現極端,總要得到別人注意。
10. 對其感興趣的事情太專注,缺乏在生活上平衡的發展。
超常兒童可能表現出如此極端的特點正表示教育培養的重要性和其本身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社會文化、學校與家庭教育對幫助超常兒童全面及健康的發展起主導性作用,結合三方面的正面影響,超常兒童得以更充分更良好地發揮其獨特才能與個性,呈現出一張張可愛的真面目! 然而,超常兒童的個性發展與行為表現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心理學家稱這種特殊性為“不同步發展綜合癥” (Asynchronous Development)。
超常兒童的智力水平明顯高于一般兒童,他們在不同領域里通常有優秀表現,特別是學業成績方面,可是在超常兒童的群體里也有一部分是沒有在學業或工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他們表現出的不協調情況,例如智商高卻表現差;喜歡學習卻討厭學校;甚至是具備才能卻無興趣發展等。他們表現的個性與行為特征在某方面反映出學校與家庭教育對栽培超常兒童存在不足的地方。不過,跟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和實踐,通過教育方案的調整和心理輔導等,可以幫助低成就超常兒童恢復各方面良好的表現。
鑒別有障礙的超常兒童的能力無疑是評量工作上的一大挑戰。除了智力落后外,其它的障礙都有可能與高智力水平同時出現在超常兒童身上。例如:視力、聽覺、語言、情緒、學習、肢體等等的障礙。傳統的智力測驗無法準確地評量出這些兒童的能力,因此,多維度的鑒別方法和對各種不同的障礙影響能力表現的理解是必需的。
培養這些超常兒童的老師面對的挑戰也不小,他們最好能具備以下的一些專業知識與技能:
◆了解學生的能力與缺陷,并知道這些個別差異如何影響學習,如需要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的評鑒。
◆懂得如何發展與補償受障礙影響的能力的方法
◆運用適應性的策略來為個別學生調整課程。
◆有效及審慎地使用輔助性工具與科技知識、服務等。
◆知道如何提供有特殊需要兒童心理輔導。
◆有強大的隊伍力量來提供教育服務。
◆協助學生與沒有障礙的兒童建立友好關系,加強雙方的社交發展。
◆開辦家長培訓課程,提供信息、支持與專家意見。
◆對有和無障礙的超常兒童的能力表現都有合理的期望值。
單以智力測驗來評量超長智力水平很可能會對非主流文化背景的超常兒童不公平。很多心理學家探討他們的情況,例如在早期鑒別的過程中,這類超長兒童通常表現不突出,他們越升到高年級,智力測驗的成績就越明顯下降 〈 Coleman, et al., 1966, Passow, et al., 1974〉 。一般的智力測驗存在文化因素,非主流文化背景的超常兒童很可能在他們獨特的文化價值觀或欠缺與主流文化的接觸影響下,未能「準確」表現他們真正的能力;他們面對的問題,可以透過各方的幫助來解決。
這類超長兒童所具有的特點表現出他們對多元化鑒別方法的需求,心理學家如 (Baldwin, 1973; Farrell, 1973) 通過對他們接受能力評量的研究,歸納出他們的一些主要特點: ◇數學能力高◇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環境的警覺性◇獨立行動 ◇主動學習,日常生活中愛勞動 ◇非語言的表達能力高◇聯想力強◇運用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經驗中學習,吸收力強◇高創造性思維◇對視覺媒體反應快◇有具體鮮明的興趣◇有負責任的社會行為◇有經商的頭腦,懂得生財之道◇具有幽默感
超常女孩的各方面發展不只是具有超常兒童的特殊性,還受到社會文化、學校與家庭教育和女性成長過程中的特點等外在及內在的因素相互影響,她們在才能發展中遇到的阻礙和特殊需要值得我們關注。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怎樣的文化背景下,超常女孩所面對的是頗為相似的挑戰:突破困局、爭取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