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超常教育的探索與研究(中)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中學超常教育的探索與研究(中)
5.專才學校 專門為培育超常兒童的才能所開辦的學校;在某些領域里表現優秀的學生被集中在自成體系的特殊學校接受專業的培訓。例如在香港有沙田體藝中學和香港演藝學院,但是香港沒有為學業成績卓越的學生設立專才學校,還是鼓勵在超常兒童所就讀的原校推行校本課程來滿足他們的需要。設立專才學校有它師資和發展方向集中的優點,可是在現今講求多元化發展才能和平等教育機會(每個兒童都有權利接受最適當的教育)的時代,專才學校的目標與發展需要謹慎探討和計劃,才有助于高效率培養人才而不至于引起「菁英教育」壟斷社會資源的誤解。
二、各具特色的基礎超常教育實驗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一些中學重點探索了對智力超常兒童以及其它類型的超常兒童教育,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及所學校:
1、以科研為先導的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實驗
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一開始就是以教育科研實驗課題的形式提出的。在有關科研單位的幫助下,擬訂實驗方案,提出比較明確的指導思想和實驗目的、內容和方法,經過一定的科學認證,再付之于實踐。在超常兒童的鑒別、超常班的課程設置、教學結構改革、學科教學,超常兒童的認知能力、非智力個性品質的培養,以及德育、體育等各個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成果,總結出一套使超常兒童全面發展的經驗和理論,成為國內超常教育的借鑒。
2、"校中校"的人大附中超常教育研究
北京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人大附中從1985年開始進行超常教育實驗,探索超常教育模式,與中國科學院華羅庚實驗室、中國科技大學聯合創辦了"北京市華羅庚學校"(簡稱"華校")。"華校"是人大附中超常教育的實驗基地,由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組成。北京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特色是在普通教育基礎上,根據學生發展的不同水平和特長,開辦各種不同教學要求的特色實驗班,進一步發展成為各具特色的"校中校"。從1985年創辦數學特色班開始,到1994年已陸續創辦了華羅庚學校、外語學校、計算機學校、足球學校、銅管樂學校、發明學校等六個"校中校"。通過辦特色學校特色班,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其個性和特長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實驗班采取A、B班淘汰制,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及時調整班級,對不能適應的學生,回到普通班繼續學習,不影響學生的正常教育和發展。
3、天一中學的"集中辦班,分流培養"超常教育實驗研究
江蘇省天一中學在集中辦班的基礎上,不斷地把智力超常的學生按照他們的能力,分批插到各高年級去學習。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注重對超常兒童的鑒別,他們在超常教育的研究過程中,十分重視對超常學生的個性特征與行為習慣的研究;而在超常教育的操作過程中更注重的是對學生學習潛能與對學習行為影響較大的個性品質的測定與鑒別,并以此作為其分流的依據。
4、多模式并存的東北育才學校的優才教育模式
由于兒童少年的個性差異和發展的不平衡,優才教育的模式也應有所不同,東北育才學校優才教育模式有如下三個:
(1)中學四年制超常教育實驗班
這種實驗班以年齡在11周歲以下,智力超常、非智力因素良好、身體健康,數學、語文兩科基本達到小學五年級知識水平的在校學生為對象,進行中學4年超常教育。在4年內完成中學6年學習任務,達到重點中學優秀高中畢業生水平,在15周歲前升入大學。比一般中學升大學年齡提前4年以上。博士后畢業在25歲左右,即可進入工作期。
(2)中學數學、外語和計算機強化實驗班
由于具有優質素質的兒童少年,并不都適宜在超常教育實驗班學習,還有的孩子受到年齡限制和智力發展晚的原因,不能進入超常教育實驗班,中學數學、外語和計算機強化實驗班就是另一模式的中學優才教育。
數學、外語和計算機強化班并不是為了培養數學、外語或計算機方面的專門人才。而是采取單科獨進、"舉一反三"的辦法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異人才,使他們在中學階段在各科全面打好基礎的前提下,在某一工具學科方面形成一種優勢,在單科獨進的教學過程中,思想、能力、方法得到全面的訓練和特殊的提高。
這種單科強化實驗班面向小學畢業生招生,中學學制仍為6年。在初中三年級上學期結束時,進行一次分流,一部分不適宜繼續在實驗班學習的學生,編入普通班,留在實驗班的學生直升到高中強化實驗班。
(3)常態---超常特別實驗班
超常教育實驗班和數學、外語、計算機強化實驗班,都是以受教育者已表現出智力高為前提,面對的僅是占百分之幾甚至千分之幾的少數兒童少年,把他們培養成優異的人才,這固然有重大意義。但如果能把尚呈現常態的兒童少年,經過特殊教育,也培養成為優秀的和特別優秀的人才以至優異人才,這將具有更重大的意義。
常態---超常特別實驗班,從小學中等和中等偏上的程度的畢業生中招生。中學學制不變。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時計劃、教材、教學手段和教法,按著整體優化的原則進行設計和安排,減少學生記憶負擔,增加思維訓練,重視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重點加強語文、數學、外語和計算機等學科教學。
5、將學科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相結合的天津耀華中學超常教育研究
耀華中學將主體參與、自學探究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的方式引入課堂教學,構建體現主體性和自主參與教與學的課堂模式,使探究性和問題解決活動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一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并納入課程體系,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將情感教育、價值觀教育、學習意志品質教育等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程目標中,使學生獲得終身難忘的體驗;一方面,設計研究性的科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健康成長打下深厚的基礎。
6、納入學校整體教改,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湖南師大附中的超常教育
從八十年代初期,他們就相繼舉辦了"初高中六年連貫的整體改革實驗班"、"全面打好基礎發展個性特長實驗班",而"超常發展教育實驗"班只是他們整體教育改革的實驗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目的不僅僅是培養少年大學生,而是著眼于充分發展學生的智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國家培養高層次的人才。
三、中學超常教育模式
從超常學生教育規模上看,我國基礎教育中的超常教育,其辦學模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個別教育的模式,另一種是集中辦學的群體教育模式。
1、 個別教育模式
(1)配有各種資源的隨班就讀
對于那些沒有條件建立超常學校或超常班的地區,或者超常學生"超常"的程度不是很高,也可以安排超常學生隨班就讀。
(2)個別指導學習
分散在普通班(同年齡常規班)學習的超常兒童,由于他們在某門學科(或多方面)的特殊優勢或潛力,被教他的老師(班主任)發現,在老師的指導下指定個人前進的學習計劃,以對他們實行徹底的因材施教。近年來,隨著社會上對超常兒童的重視,已有越來越多的老師成了伯樂,對自己班上的超常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并取得了許多突出的效果。例如在國內外數、理、化、計算機等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的學生中不少是得益于個別指導的學習。
(3)加速-彈性升級
個別化的"加速教育"形式,即以個別錄取、個別對待的方式,通過鑒別確定為超常兒童,接納超他們提前進入各級學校,允許他們超前學習和跳級,直至提前畢業。
2、 群體教育模式
學校集體教育,即通過各種形式的測驗進行選拔,將超常學生集中起來,為他們建立特殊培養的學校,或在常規學校中為他們組建特殊的班級進行教育。
(1)超常學校或超常班
在超常學生比較集中或有一定條件的地區,根據學生的特殊才能,建立超常學校或超常班。我國一些地區和學校創辦的少年班將一些智力等方面超常的學生提前入學,集中學習,這也是超常班的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