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班進行“超常教育”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在普通班進行“超常教育”
剛過9歲的孩子跳級兩次上六年級了,五年級的學生已出了幾本作品集,有藝術、體育天賦的學生在學校有充分發展的空間……這些事不是發生在超常班、少年班,而是深圳普通的學校——福田區天健小學、新沙小學的普通班。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兩所學校參與了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和差異教學策略”課題研究,在普通班里進行超常教育,以個性化的教學設計,為超常學生提供符合自身需要的教育。
一篇報道引發“超常生”話題
10月8日,本報發表了《八歲小女孩上初一》一文,報道了8歲小女孩何曦上初中的故事,引起了市民的關注。有多個市民給記者打來電話,說他們身邊也有像小何曦這樣智力超常的孩子。他們還提出:教育部門禁止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超常班、重點班,這樣的超常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怎么得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教育呢?天健小學陳金才校長介紹:在普通班里對超常兒童實施個別化的教學設計,超常孩子也能發展得很好。
除了天健小學外,新沙小學也參與了中央教科所課題研究。該校鄭耀宗校長告訴記者,他們的重點是對體育及科技天賦超常的兒童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
陳金才校長告訴記者,天健小學在普通班進行超常教育已經有三年了,起因就是現行教育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班級授課制“一刀切”,但一個班40多個孩子發展的條件、發展的程度都有差異,在一個標準的要求下,一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就會“吃不飽”,而有些孩子“吃不了”,他們都達不到最好的發展水平和目標。他這樣形象地比喻:姚明是著名籃球運動員,劉翔是著名跨欄運動員,但假如讓姚明去跨欄,劉翔去打籃球,結果會怎樣?假如有這樣的運動會,姚明、劉翔還要參加這些項目——體操、舉重、游泳、擊劍,結果會怎樣?陳金才認為,我們的教育就是這樣的一種“殘酷的運動會”,而天健小學的宗旨是“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最優的發展”,學校應該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于是他們承擔了中央教科所課題,在普通班進行超常教育。
為智力超常學生設計個性化教學
研究顯示,智力超常的兒童約為7%,藝術、體育天賦超常的孩子也有7%左右。陳金才告訴記者,他們學校的超常孩子特別多,但他們實施個別化教學設計的優秀兒童總數為80多人,約占全校學生數的10%。
這些超常孩子是怎么甄別出來的呢?陳校長說,專業的智商測查,正常值為70至120,超過130就是超常,但他們慎用,因為測查可能對某些孩子造成傷害。在天健小學,主要是通過觀察分析,因為智力發展超出同齡學生,一般語言中詞匯豐富,可以迅速地進行復雜的計算和思考,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敢于標新立異打破常規,有好奇心和廣泛的興趣。
對于甄別出來的超常學生,天健小學沒有為他們單獨設班,還是與普通同學一起上課,但老師會與家長溝通,設計個性化的教學,而且這些孩子正常上課時間可以自學。每年暑假結束前,學校還舉行跳級考試,水平特別超前的可以跳級,每年都有三四十人報名參加考試,一般成功跳級的學生有4名。
超常孩子教育更注重心智發育
陳校長說,在天健小學,不是成績好就可以跳級,他們還要看他的心智發展是否適應。比如9歲的女孩小欣已經兩次跳級,今年讀六年級,實際上她去年的學業水平就可以上六年級了。但這個孩子的心智發展還跟不上,比如上學遲到了,她不敢到班上跟老師解釋原因或道歉,就在校門口哭,非要父母代她向老師解釋原因。在對她的個性化教學設計中,學校特別把發展她的心智水平放在重要位置。
除了智力外,藝術、體育天賦突出的也進入天健、新沙小學的個性化教學設計名單。他們都有各種學生社團及專業教師,滿足超常孩子的發展需要。
楊振寧曾經在比較中美教育中說:“中國按部就班把知識傳授給孩子,平均起來是好的,可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從中小學起,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對特別好的,占總數5%的最聰明的學生比較不利。這不利的一面,在美國卻做得非常好,孩子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現在,深圳一些學校的教學科學研究,將讓“最聰明的學生”也能發揮自己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