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強挫折承受能力(三)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如何增強挫折承受能力(三)
3.自信心的影響
(1)自信心強的人(過去曾有多次成功的經驗),比缺乏自信心的人所定出的抱負水平,要更高一些,也較為適當一些。
(2)自信心強的人喜歡較為困難的工作和活動,其抱負水平也高,并常有遭到失敗的危險。
(3)自信心與努力從事某一特定領域的工作有關,在這個領域內所定的抱負水平比較符合實際,但在其他領域內所定的抱負水平,就可能不符合實際。
(4)不穩定的過分努力的人所定的目標,往往會遠遠超出他們以往的成績。
4.外界條件的影響
如父母、老師、朋友、上級的期望,社會風氣、團體氣氛的影響,都可能使個人的抱負水平發生變化。若整個社會氣氛都指向較高的目標,則個體的抱負水平也會隨之提高。同樣,一個士氣高昂的團體,一個充滿生氣的集體,其成員的抱負水平也往往比較高。
5.目標的接近程度
距離目標越近,越易提高抱負水平,反之,抱負水平則低。例如:一個國家隊的運動員立場要在國際比賽中奪得世界冠軍,而一個一般運動水平的運動員或是對體育運動沒有什么擅長的人,就不會產生這種抱負,因為這離目標的距離實在太遠了。
一個要確定適度的抱負水平,就應當把社會利益、自己的主觀條件、客觀環境條件等綜合起來加以考慮,才可能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國外學者對于確立適當的成就目標,提出了4項參考尺度:
(1)智力程度。即先對自己的各項能力(如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等)進行普遍觀察,根據各項能力的高低,再參考各項具體工作的缺點以及對各項能力不同程度的要求,恰當地選擇主攻方向,確定成就目標。
(2)知識厚度。根據每個人的智力程度,對各學科所需要具備的知識量,面臨問題的難易程度加以考察,衡量一下每個人的知識厚度是否能夠鉆透所選擇的主攻目標,達到預期的成就水平。
(3)人才密度。根據本人的智力程度和知識厚度,考察一下本人所要主攻的那個領域內人才分布的情況,疏密程度,然后決定自己的目標。
(4)興趣濃度。根據以上三個尺度,參考本人對各學科興趣的濃度,最后決定本人的主攻方向和成就抱負水平。
此外,挫折總是跟目標連在一起的,挫折就是行為受阻,目標沒有實現。因此,當受到挫折后,要重新衡量一下,目標是否訂得過高,是否符合主客觀條件。如果是由于目標不切實際而造成挫折,那就要重新調整目標。對建立的遠大目標,應分解成中期、近期和當前的各種子目標。子目標的排列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形成一個層層升高、步步逼進的目標體系。這樣,經過努力不斷地實現一個個的具體目標,會使人接連獲得成功的喜悅而產生更大的心理動力,同時又總有一個巨大的具有吸引力的總目標呈現在前方,而使人又長久地保持旺盛的進取的熱情。
外國心理學研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投環實驗:投擲距離由被試著自己確定,距離越遠,投中的得分越高。實驗結果表明,凡是抱負水平高的人,多選擇在中等距離投擲;而抱負水平較低的人,則多選擇很近或很遠的距離投擲。即他們或者要求很低,或者孤注一擲。由此可見,真正具有高抱負水平的人,他自己定的目標總是很適度的,既要做到有足夠的把握,又要經過一定努力能夠達到目標。毫無把握的冒險,或不經過努力就可輕易達到目標的事,他是不干的。
對抱負水平的調節,還應特別注意這樣兩種傾向:一種是自信心不足,對成功不抱希望,自暴自棄,憂懼羞愧。這種人一般都有較多、較久的失敗經歷,要幫助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取得好一些的成績,使他們從成功中體驗到愉快和滿足,從而引導他們把愉快的情感同自己的努力聯系起來,促使他們有再作努力、再獲得成功的期望,逐步提高其信心。另一種是表現為盲目自信,自我評價過高,即使在實際中遇到多次失敗,卻仍固執已見,不承認實際能力與抱負水平之間差距過大。對他們,要誘導其客觀地剖析自己,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標準,使他們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把目標擺在既有一定難度又可能達到的水平上。
(四)創設一定的挫折情境
個人對挫折的感受和對挫折的承受程度不同,與其挫折閾的不同有關。一般來說,挫折閾越低,對輕微的挫折就感越敏感,挫折承受力也相應較低;挫折閾越高,對挫折就越不敏感,挫折承受力也相應越高。
挫折閾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與挫折經驗有關。經歷坎坷。有較多挫折經驗的人,比一帆風順的人挫折閾要要,挫折承受力和對挫折作出適應反應的能力也更高。這就像在氣溫較低的時候去水里游泳,如果先撩一點水在腿上,再走進沒膝的水中往身體其他部位灑水,直到皮膚適應了水溫,再縱身躍入波濤中。這樣,無論水多冷也不在話下了。
人類應付挫折的能力也可以這樣去發展。人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像其他心理品質一樣,也是可以經過學習或鍛煉而獲得的。要提高挫折閾,鍛煉對挫折的適應能力,可以通過一些方法進行鍛煉:
1.有意識的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情境
要培養不屈不撓,再接再厲,堅韌不拔的精神,鍛煉堅強的性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對付壓力的能力,在挫折中學習和掌握對付挫折的方式和技巧,增強適應力。當我們把生活中遭到的種種挫折和逆境,作為磨礪自己,增益其所不能的一種激勵機制時,就不僅能夠面對挫折坦然自若,無所畏懼,而且能夠從中學到東西,獲得長進。
2.有意識地創設一定的挫折情境
即不斷地讓自己經受磨難,自找苦吃,自尋煩惱,對自己進行加強意志、魄力和挫折排解力的訓練,最終使自己能經受住任何殘酷的打擊。《一千零一夜》里有一個勇敢的航海家辛伯達,他每次航海歸來,都可以放棄冒險事業,過上安逸的生活。但他卻執著地去尋求那種大自然抗爭,與海盜搏斗的驚險旅行,而恰恰是這些經歷使他抵抗挫折的能力大大增強,使他一次次大難不死,在航海中安抵陸地。
袁偉民訓練中國女排,讓主力陣容在10:14,只輸一球就要丟掉全局的危急情況下進行練習,一球一球往回扳,這就使中國女排多次在世界大賽出現類似局面的關鍵時刻,心理穩定,臨場不亂,技術、戰術發揮得好,從而反敗為勝;特種部隊對士兵進行的應付突發事件、復雜情況以及在孤島、密林、荒漠、高原等特殊條件下的生存和戰斗訓練,就是為了他們一旦遭遇類似情況,能夠從容自若,銳不可擋。挫折適應能力的提高,同樣可以采取類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