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挫折教育淺探(上)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心理挫折教育淺探(上)
作者:馮冬怡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無數教育實踐向我們證明了良好的心理品質是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關鍵。從心理學角度看,人的其他一切素質本身隸屬于人的個性心理范疇,人的言行實際上就是其心理活動的不同程度的外在表現。人的心理素質作為整個精神生活的基礎,廣泛滲透到人的一切行動中,深刻影響和制約著人各方面素質的發展,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其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無疑是素質教育極重要的組成部分。
心理素質教育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而心理挫折教育則是心理素質教育的“牛鼻子”。所謂心理挫折是指人們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所要達到的目標受到的阻礙,因無法掃除障礙而產生的緊張狀態或情緒反應。俗語說“人生逆境十有八九”,也就是說人人都可能遇到挫折。在現實生活中人的行為總指向一定的目標,但由于客觀方面的條件有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而人的活動目標有可能順利達到,也可能受到阻礙,使需要得不到滿足,這必然會使人感到心理倍受挫折,沮喪失意。心理挫折不一定都會招致心理不健康,但若不能正確處理對待,使其激化或長期持續就會影響心理健康,發生心理疾病。就中學生而言,不順意的事也常有發生,如學習成績不理想,家長、老師不理解,同學交往不順利;自己的理想與現實難以吻合等等,都會導致他們心理受挫。
造成青少年心理挫折的原因很多,有客觀的社會因素,但最主要原因還在于主觀上的心理動機沖突。與人的相對平穩的心理活動時期相比,處在中學階段的青少年的心理更激烈動蕩,這一時期是他們人生情感體驗非常豐富又易于變化的“危機期”。進入中學,以往沒有或不明顯的心理體驗隨著生理發育而逐漸出現,從而導致一系列心理沖突:青春期的如約而至使他們產生神秘的騷動,他們為之好奇、困惑、渴望、害怕;他們渴望傾訴,但性教育的滯后使他們“羞于啟齒”;隨著抽象思維發展,自我意識增強,他們開始喜歡自作主張,渴望被人尊重理解,與人平等交流,但由于思維、判斷力還不成熟,往往容易偏激、固執,因而他們的想法、意見總得不到老師家長的理解、尊重;這一時期,還由于自我意識發展,他們開始關心審視自己,但因自身認識水平和社會閱歷的局限又形不成正確的自我觀,常常會出現對自己評價過高或過低的情況;偶然成功就認為自己技壓群雄,盲目驕傲,一旦受挫又開始自我懷疑,陷入失落、抑郁、自卑中不能自拔,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一旦超過自己的能力,挫折和失敗便接踵而至,導致嚴重的心理沖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代中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只要求他們學習好,其他一切事都包辦代替,從起床吃飯穿衣上學到注意安全事無巨細,他們為孩子創設了過于優越舒適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免受一切挫折,以致使他們缺乏生活的磨煉,養成依賴心理和養尊處優的不良品格,交往能力和適應環境能力極差,情感意志非常脆弱,一旦受挫,哪怕是極小的挫折他們也會驚恐萬狀,茫然無措,極易因絕望而輕生。在對1000多名中學生調查中發現有神經衰弱和精神異常潛在因素的比例高達50.32%和25.95%。因此,在這些敏感脆弱的中學生中開展心理挫折教育,幫助他們解決上述因身心發展而導致的各種心理矛盾沖突不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那么,中學生心理挫折與成人相比有哪些特點? 他們通常在哪些方面易受挫折呢?從總體看,中學階段所受的挫折程度較弱,且外因性挫折少,內因性挫折多;持續性的挫折少,暫時性的挫折多,實質性的挫折少,想象性的挫折多,大部分只是動機目標沖突,個人條件與單一理想相悖,能力與期望矛盾等等,中學生的身心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受挫的范圍大致有:
㈠學習方面:學習成績達不到自己的目標;沒有能考上理想的學校,沒有能編入理想的班級,家庭作業過多,不能按時完成;無機會顯示自己的才能和興趣,求知欲望得不到滿足等。
㈡人際關系方面:不受老師喜愛,經常遭到老師批評,同學的排斥、諷刺,交不到知心朋友,不良的親子關系,父母教育方法不當等。
㈢興趣和愿望方面:個人的興趣愛好得不到成人的支持,卻受到過多限制和責備,因生理條件限制,不能達到自己的愿望等。
㈣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常受到輕視和忍受委屈,自感多方面表現都很好,卻沒能評上“三好生”,沒被評上班干部,體育比賽、學習競賽中得不到名次;因生理上有缺陷而受到同學挖苦和取笑,思考問題速度、靈活性、學習成績都不如同學,父母和教師管得嚴、壓得緊,沒有自由等。
㈤個人成長發育方面:對第二性征的緊張、煩惱,與異性朋友交往把握不好界限;因交異性朋友而遭非議,因社會不良因素影響而致的性幻想,對異性想入非非、單相思、為交異性朋友爭風吃醋、早戀;因“失戀”而情緒低落消沉,甚至發生婚前性行為而煩惱等等。
針對上述情況,為了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和發展,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廣泛心理素質教育的同時,還要積極預防和正確處理學生中出現的心理挫折,特別是要加強他們耐挫折能力的培養。
加強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我們大致應從如下四個方面給予學生指導:①教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即對影響學習的智力因素給予指導,如指導學生如何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創造等;
②學習環節的方法指導,即對學習過程給予指導,如指導學生制訂符合自己實際的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遵循學習規律和學習原則,指導學生掌握預習、聽課、記課堂筆記、復習和做作業的方法,指導學生課外自學的方法,以及如何運用工具書,查找、積累資料的方法等。
③課程學習的方法指導,即將一般的學習方法應用到具體學科上去的指導,也就是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法、數學學習法、外語學習法等等。
④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主要是對影響學習的非智力因素的調節方法指導。如何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何增強學習責任感,克服厭學情緒,鼓勵積極進取,增強學習信心、消除學生學習中的自卑心理,如何克服考試焦慮,掌握應試技能,如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增強學習毅力,如何培養勤奮刻苦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克服學習疲勞,學會科學用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