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練抗挫折能力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磨練抗挫折能力
鐘偉華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現代社會的必然需要,而抗挫折能力在現代競爭社會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從某種意義上講,抗挫折能力是現代人生存發展的基本素質。當代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而高中階段是人生走向成熟的一個轉折時期,是一個身心健康發展的特殊時期,卻也是一個不穩定時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隨時隨地都可能遇到挫折情景,如考試發揮不好,同學之間產生誤會等等,這些打擊可能在學生不經意時讓他們體驗到挫折。此刻,教師給予一定的挫折教育、心理疏導,能為他們完善人生提供相當的能力基礎。只有正確地認識挫折,才能學會抵抗挫折。
一、 正確認識挫折
什么叫挫折?挫折含有兩種意思,一是指阻礙個體動機性活動的情況;二是指個體遭受阻礙后所引起的情緒狀態。心理學中是指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在環境中遇到障礙或干擾,使其需要和動機不能獲得滿足時的情緒狀態。
高中學生的挫折通常有兩個方面。一是學業挫折。學習是極為復雜的活動,學習中的學業壓力、同學間的競爭、考試失敗、成績陡降、教師的誤解和指責等導致的心理壓力總難免讓學生感受到或大或小的挫折,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如有的同學初中時學習成績在學校里名列前茅,進入高中后,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感受到極強的挫折感,被煩惱、苦悶和自卑等不良心理狀態所圍困,以致有點怕學,甚至有的產生厭學。二是交往挫折。學校是一個群體,在學習和生活中,學生總要和不同性格的同學、教師交往。高中生已經有了較強的獨立意識,對事有一定的見解,很容易因為自己與別人的意見、觀點不同而產生矛盾,一旦不能處理好這些矛盾,即使是細小的問題,容易產生交往挫折。如有的同學由于成績問題與父母鬧得比較僵;有的同學因為某些事而搞得同學關系緊張不和。
挫折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既有客觀性,又有兩重性。因為客觀事物不僅紛繁復雜,而且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人們對它的認識需要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同時,要達到目標也要有一個積聚力量、創造條件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碰到困難是很難避免的。某一目標能否實現,既取決于這種目標是否具備實現的客觀條件和環境,也取決于人們的主觀認識是否與客觀事物相吻合的程度。無論是客觀條件的影響,還是主觀認識水平的提高,都需要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所以,挫折的產生具有客觀性。
挫折也具有兩重性。盡管各種各樣挫折是來自多方面的,但挫折本身并不可怕。雖然遭受挫折容易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煩惱、痛苦、悲觀失望,甚至消極頹廢,從此一蹶不振。但它同樣可以給人以教益,使犯錯者猛醒,認識錯誤,接受教訓,改弦更張;也可以激發學生的進取心,促使學生努力去克服困難,改變自己的境遇。然而,高中學生的心理機制還不完善,被挫折感控制的學生往往無從進行有效的推理或采取有效的行動,只會“意氣用事”。這不利于健康人格的發展。因此,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教師的責任是要學生認識到經歷挫折是難免的,適度的挫折感并不是壞事。教育他們以積極的心理態度去對待挫折,才會產生積極的意義,甚至可以把挫折看作是對自身的一種鍛煉和考驗,砥礪自己的意志,這樣更有利于擺脫挫折,走出挫折的困境。
二、培養抗挫折能力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與挑戰,也充滿機遇的社會,為了更好地適應并立足于這個現代競爭社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高中學生必須培養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增強自我適應能力,磨練自己的意志,才能從容應付并戰勝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挫折。
首先,教育學生要經得起逆境和艱苦的磨練。經得起逆境和艱苦的磨練,應有意識增強積極的心理態度。心態積極,就能瀟灑自如,就會特別自信。考試的失敗對學生無疑是最大的打擊,由于成績很不理想導致自信心下降,一個惡性循環可能由此開始。此時此刻,教師及時的疏導、鼓勁真可謂雪中送碳。我在一次主題教育課上,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老太太,她的大兒子是曬鹽的,二兒子是賣傘的。晴天時,她為二兒子擔心傘賣不出去,陰雨天,她為大兒子擔心曬不了鹽,每天憂憂郁郁。后來,有人對她說,晴天時,你應為大兒子高興能曬好鹽,陰雨天,你應為二兒子高興能賣好傘。從此,這位老太太整天興高采烈。同樣一件事,這位老太太為何前后判若兩人???通過這個故事,學生深刻認識到凡事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心靈才會一片燦爛。我不失時機地教育學生應正確地對待考試的失敗,考試的目的就是為了暴露自己知識的缺陷,從而得以補救,以便以后能學得更優秀。
要經得起逆境和艱苦的磨練,也應有意識地通過逆境積極、主動地鍛煉自己,培養堅強的意志力,因為堅韌的毅力更能抵抗挫折。如班中一位同學,有輕微的精神疾病,時常出現一種幻想狀態,思想不能集中,嚴重影響自己的學習,他感到很苦、很悲。又由于成績不理想與父母的關系也有些僵。在高一、高二兩年中,我時常和他談心,了解病情,提供一些解決方法,指導他如何以輕松的心情投入學習,幫助他盡快地恢復。每次癥狀發生,我要求他能說出來,共同分析解決,并不斷地鼓勵他。經過努力,他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高三來,他的心理疾病基本沒有了),也增強了自己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對自己有了極大的信心。
其次,教育學生增強自我調適能力。要擺脫因挫折產生的消極情緒的困擾,減輕心理壓力,必須通過合理的方式去調節自己的心理,尤其是自我調適能力,因為抵抗挫折只有靠自我內在力才是最有效的。而心理上積極的自我暗示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因為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能調動一個人的潛能,令人振奮精神,集中注意力,去應付不尋常的挑戰。如班中一位女同學,高一時因為成績不好一度產生自卑心理,對自己感到失望,對學習失去信心。我詢問她以前的情況,她說人家都說高中的課程很難,尤其是女同學到了高中成績肯定會落后,她很怕自己象他人所說的那樣。顯然,這位同學一進高中,就已經喪失了信心。為了消除她這種“我不行”的潛意識,我要求她找回以前的自我,發掘自己的潛力,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能學好高中的課程。給她講女性成功的先例,希望她在以后的學習中始終暗示自己“我能行”,加倍努力,拼搏一番,終會有成效的。如今,她的學習成績在班中是優秀的。
再次,面對挫折不妨重新調整自我目標。挫折尤其是學業挫折,有時是因為學生所定的目標過高而引起的。當他們預定的目標沒有實現而遭受挫折時,應當及時反省自己的目標是否合理,達到目標的途徑是否恰當等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目標,有利于減輕壓力,發揮出自己的最大潛能。如班中一位女同學,進高中時,雄心勃勃,自己定下一個很高的目標。但經過一個時期的學習,由于學習方法不當,學習能力較低,成績一直上不去,她感到很苦悶,甚至有點自卑。我要求她重新認識自己,給自己定個恰當的目標,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抓好基礎,扎扎實實地學習,逐步提高學習成績;教育她要不氣餒,堅持不懈地努力,實現預定的目標。
最后,教育學生要采取寬容態度。由于有些學生思考問題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挫折也就往往產生于主觀臆斷,此時學生寬闊的心胸、大度的氣量是抵抗挫折的最好方法。如一位同學借了別人的學習摘要,卻不知后面的日記,無意中翻到(還沒有看)正好被撞見,引起誤會。他在解釋了還不被同學理解、信任之下感到很苦悶,而且影響了學習。我一方面讓他真誠地向同學道歉,教導他“心底無私天地寬”,并向另一同學做工作,教育該同學要真誠、信任地對待同學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教導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補償法應付挫折)。后來,他們相互諒解,和好如初。
總之,高中生身處一個特殊的時期,他們在學業和社交方面處于一個摸索階段,我們教師有義務教育他們如何去對待挫折,給予他們這方面的經驗。不但通過理性的思考,更是通過學習與生活實踐,使學生學會抵抗挫折,磨練他們的抗挫折能力,鍛煉他們的意志,增強他們的毅力,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