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福,全才少女榮登“中國少年榜”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挫折是福,全才少女榮登“中國少年榜”
時下,“抗挫折教育”很時髦,有些家長卻大搞“抗挫折表演”——用轎車把孩子送去“吃苦夏令營”,讓孩子帶去營養品,接孩子回家后又趕緊“大補”。殊不知做家長的要心“硬”一點兒,才有利于孩子社會化。
人物背景:2002年7月,我刊刊發《偏才少年韓寒的“文憑”去哪里考?》一文,再度引發青少年成才話題大討論。曾在中央電視臺與韓寒“針鋒相對”“對話”的全才少女黃思路,是北京大學二年級學生。她曾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不僅錄制過英語教學磁帶,鋼琴考試通過十級,主演過一部電視劇,出版了兩本書,獲得“宋慶齡獎學金”,還榮登我國惟一鐫刻少年兒童親筆簽名的花崗巖石碑“中國少年榜”。談及女兒黃思路的成長時,王晶夫婦說:我們最大的付出就是給孩子足夠的挫折。
女兒知道媽媽的脾氣:原則問題沒商量
女兒思路出生時,王晶和丈夫還在福建一所山區學校教書。
一天晚上,他們去給學生上晚自習,出門時關上燈,讓思路自己睡覺。待10時回到家,打開燈,他們發現女兒睜大眼睛驚恐地盯著他們,王晶的心幾乎碎了,撲上前去抱起女兒,思路“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女兒在這三個小時里經歷了怎樣的恐懼和盼望啊?王晶把女兒緊緊地抱在懷里,淚水落在孩子的臉上。
王晶還要復習考研課程,不得不離開女兒,只好硬著心腸說:“媽媽又要去忙了,不能再陪你。”思路用小手緊緊地抓住媽媽的手指,奶聲奶氣地說:“親親。”媽媽親完她的左臉,她又要媽媽親右臉,接下來還要媽媽親左手、親右手,親兩只手的每根手指,然后舉起小腳丫……王晶知道女兒這是故意拖延時間,不愿讓媽媽走,可她還是硬著心腸走了。思路的嘴一撇一撇的,卻沒有哭出來。
思路出生時早產20多天,加上照顧少,一直體弱多病,到了1歲半還是瘦瘦小小的。上街時,王晶把她放在菜籃子里,她就像小鴨子似的在籃子邊上探出小小的腦袋,左看看右瞧瞧,看得街坊鄰居都憐愛得眼睛發酸。
有一次,王晶到江西學習,走的時候思路沒有哭,只是哀哀地看著媽媽。半個月后,王晶回家了,思路竟在媽媽的懷里一聲不吭,只是愣愣地看著媽媽,臉上沒有任何笑容。睡覺時,思路忽然用手撫摸媽媽的臉,哭著喃喃地說:“媽媽,你回來了。”還忍不住大哭起來。王晶不禁摟著女兒失聲痛哭。
王晶覺得自己欠女兒的太多太多了,但即使這樣,她和丈夫從不嬌慣女兒。
思路第一次上幼兒園時哭著找媽媽(那時,她還不到3歲,比幼兒園里的其他孩子小1歲),老師心一軟,把她送回家去(幼兒園就在生活小區內)。王晶先送走老師,然后把家里的鐵門關上,隔著鐵門對女兒說:“小朋友都在幼兒園,還沒到放學時間,誰也不能回家。現在,你自己回幼兒園吧。”思路“嗚嗚”地哭著不肯走。不過,她知道媽媽的脾氣:原則問題沒商量。后來,她妥協了,央求道:“媽媽送路路回幼兒園。”王晶當時真想把女兒抱起來,為她擦干淚水,送她回幼兒園去。但她轉念又想,孩子盡管年齡小,卻已學會從生活中積累經驗,如果今天送她回幼兒園,明天就有可能再發生這樣的事。想到這里,她蹲下來,故意繃起臉說:“好孩子,你自己回去。下午,媽媽第一個去接你。”思路無奈,流著淚,背著小書包,面對著家門,一步步倒退著向幼兒園走去,手還不停地揮動:“媽媽再見。”直到看不到家門了,她才轉身向幼兒園跑去。
思路不愛吃青菜,王晶就把青菜喂到女兒的嘴里,見女兒吐出來,她就再喂,女兒一遍一遍地吐,她就一遍一遍地喂,直到女兒咽下去為止。后來,思路的胃口變得十分好,不再挑食了。
思路渴了,王晶就遞給她白開水,從不給她喝飲料,開水里連一點兒糖也不加。
領思路出門的時候,王晶絕不抱她,也不坐車,通常是騎自行車帶她,還特意把小椅子上的坐墊拿掉,讓她直接坐在鐵架子上。
……
就這樣,思路的生活自理能力越來越強: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她就自己整理書包、削鉛筆、包書、裝訂本子,她書包里的東西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別人幫她整理,她反而會埋怨別人打亂了她設定的“程序”;衣服的扣子掉了,褲子的線斷了,她找時間自己收拾,有時忙不過來,就在上衛生間時坐在馬桶上干縫縫補補的活兒……有一次,王晶和女兒一起外出,思路竟把行李往媽媽面前一放,說:“你在這兒呆著,別亂跑。我去交機場建設費,馬上就回來。”弄得王晶哭笑不得:兩人到底誰是媽媽?
時刻讓女兒生活在苦中,讓她“身在苦中不知苦”
女兒生活自理能力解決了,王晶又把目光轉向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上。
有一次學校排練,由于走時太匆忙,思路忘記帶排練舞蹈用的錄音磁帶。本來,女兒出門時王晶就已經發現這問題了,但她沒吱聲。她心想,如果提醒女兒,女兒的依賴心理就會增加一分,那么,以后女兒就可能需要提醒上百次上千次。于是,她“冷淡”地站著,“幸災樂禍”地看著女兒像小鳥一樣遠去。
思路到了學校門口才猛然想起忘記帶錄音磁帶了,連忙往家里打電話:“媽,我時間來不及了,麻煩你給我送過來。好嗎?”當時,王晶正好放假在家,完全有時間送去,但她硬著心腸說:“你自己犯的錯誤必須自己來承擔。你先到學校報道,向老師說明情況,讓老師把排練次序調換一下,然后自己回來取。”
手握話筒,思路本想再央求媽媽幾句,但最后還是知趣地慢慢把話筒放下了,然后按媽媽說的去做:向老師說明情況并請假,騎自行車匆匆往家里趕……
通過這件事,思路明白了一個道理:因自己的疏忽導致的失誤,自己要獨自面對并解決。她對自己說:以后應該細心一些,不讓失誤再次發生。
可是,思路又犯了一次更嚴重的“錯誤”。
思路見班里有個特困生交不起學費,就在全年級的同學里發起捐款活動。錢捐到了,老師讓思路負責保管,讓她每次交學費時替那位同學交上。由于事情太多,思路交了錢后常常忘記登記。王晶發現女兒的粗心,曾提醒她:“到最后你得算總賬,沒有記上的部分你是要賠償的。”后來就不再過問這事了。思路并沒有把媽媽的提醒放在心上,還是不時忘了登記。小學畢業結賬時,思路發現賬目和現金有200多元的對不上號。思路的老師對王晶說:“算了,反正捐款的目的已經達到,那個同學也把小學讀完了。”“不行!”王晶堅決反對,“思路一定要把賬補齊,缺的部分由她賠償。”思路知道這回惹的麻煩大了,拼命回憶,盡量把漏記的賬補上,可是最后還差120多元說不出去處,只好把自己平時積攢的零花錢拿出來賠償。
經歷這件事后,思路再也沒發生過因遺忘或不細心導致的錯誤。
這是故意讓思路“吃苦頭”。但在日常生活中,王晶并沒有刻意讓女兒吃苦,而是把吃苦當家常便飯,時刻讓女兒生活在苦中,讓女兒“身在苦中不知苦” 。
家里有四個房間,其中三個房間已裝空調,沒裝空調的那個房間便是思路的。開始時,思路覺得很委屈:“夏天多熱啊,我還要練琴,我需要空調。”王晶想了想,把鋼琴從女兒的房間搬到了有空調的房間。思路不吭聲了,抹著淚躲進自己的房間里,吃飯時也不出來。事后,王晶把《安徒生童話》放在女兒的床頭,翻到《豌豆公主》那一頁。第二天,思路想通了,跑到媽媽面前笑著說:“你們住空調房吧,我有風扇就行了。鋼琴也搬回我的房間里吧。我可不想當豌豆公主,七層被子下面放個豌豆也一整夜睡不著啊。”
那年,學校開運動會,老師讓思路去借運動服、買標語牌。運動服借來了,標語牌也買回來了,那么多東西,只有思路一個人往學校運,簡直有點兒不可思議。這一次,王晶主動對女兒說:“我幫你運到學校吧?”思路卻不領情:“不用,我自己能行。”說著,她在自行車前后掛上包成大包的運動服,用一只手扶著車把,用另一只手抱著門板大的標語牌,搖搖晃晃地向學校騎去。王晶不放心,騎車跟在后面護送。到了學校,思路累得滿頭大汗,但仍和同學一起把運動服一一分送到大家手中。同學們都說思路太辛苦了,思路笑嘻嘻地說:“那塊標語牌像一面風帆,我好像在大海里航行一樣,一路‘漂’到了學校。”
吃過種種“苦”,思路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好,心理素質也得到提高,無論處境多么艱難,她總能保持快樂的心境。
15歲時,思路要到日本演出,可出發的前一天發生意外,她的左肘摔脫臼了,于是,她吊著胳膊隨團出發。表演那天,她往傷處噴些止痛藥就上臺了。演奏時,有一位小演員蹲在她身邊,為她托著左臂。當她嫻熟地完成鋼琴獨奏曲時,臺下觀眾都不約而同地站起來長時間鼓掌,人們不僅被這個中國少女的琴藝感染,更被她的精神感動。
很多熟人得知這件事后,都抱打不平地埋怨王晶夫婦:“孩子傷得那么重,別說讓她跑到日本去表演,就是她呆在家里也要好好照顧啊!你們怎么忍心讓她去?你們做父母的不擔心嗎?”
“不擔心!”王晶夫婦回答得很干脆。他們了解自己的女兒,思路不是那種經不起風雨的溫室花朵,她完全能夠照顧好自己。
不搞獎勵和懲罰,讓女兒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
王晶夫婦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又都是英語老師。思路從出生開始,他們就一直對她講英語,所以思路會說話時已能聽懂不少英語故事,會背一些英語兒歌。剛上幼兒園時,有一次,思路要拿毛巾,卻忘了漢語該怎么說,竟一個勁兒地對老師喊:“Towel! Towel!”急得老師團團轉。
在英語科學習方面,思路得天獨厚,但別的科目她和其他孩子的起點是一樣的。為了讓女兒注重實際知識,王晶夫婦有意淡化分數概念。每次思路的試卷發下來,他們只對具體分數隨意問問,更關心的是女兒在哪些方面出了錯,為什么會出錯,把女兒的注意力從分數轉移到具體學習內容上。
有一個時期,思路的語文老師為提高全班的作文成績,在大考前總是押幾個題目,讓大家認真寫出作文再背下來,上考場時碰到哪個題目就默寫哪篇作文。思路遵照老師的吩咐做了。王晶發現后,認真地對女兒說:“考試的目的是檢查在規定的時間寫作文的能力,而不是檢查背書的本領。我不贊成你這樣做。”
“可是大家都這樣做,如果我不這樣做,成績就會不如別人。”
“這樣做,可能這次成績會好,卻不能保證每次都好。假如你每次考試都事先押題,那你永遠也學不好作文。”
思路沒再說什么,但已記住了媽媽的話。之后,她的每一篇作文都從自己的觀察、體會和思考寫起。
很快,思路在報刊上發表第一篇文章。“祝賀你!”王晶只給女兒一個深情的微笑和一次有力的握手。在思路的學習上,王晶從不搞獎勵和懲罰。她只希望女兒能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
既然學習是自己的事,思路就要想辦法學好。她在書本里尋找生活的影子,在生活里印證書本里的知識。
有一次,學校組織殺魚比賽,王晶抽空陪平時很少動刀子的思路練習殺魚。那段時間,王晶帶女兒買了許多魚,還不時把魚舉起來仔細觀察一番。這樣一來,思路認識了不少種類的魚,掌握了識別鮮魚的技巧,還觀察了魚的內臟。她還利用買魚的機會觀察市場物價,為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幾個星期過去了,一家人見到魚都不想再吃了。比賽結束,思路以絕對優勢獲得了第一名。回到家,她興奮地告訴媽媽:“其他選手見了活魚都傻眼了,根本不知如何動手。我完成任務后,有的同學還看著桌上的魚發愣呢。”
主課學得好,思路的業余愛好更是豐富。她不但愛彈鋼琴,還參加舞蹈訓練班,后來又去學吉他、架子鼓。小學五年級時,她看到一則影視招生廣告,曾報名參加,因為她一心想當影視主角。她當選“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后,北京電視臺要把她的事跡拍成電視劇,導演一眼就相中了她,讓她在劇中飾演主角。她終于圓了“主角夢”。
小學六年級將要中考時,其他學鋼琴的孩子都停止了練琴,思路不僅堅持,而且在寒假鋼琴考級時通過了九級的考核,暑假時又通過了十級的考核。那一年,她獲得美國愛斯本音樂學校的全額獎學金,獨自前往美國學習了三個月。回來后,她不但帶回打工攢到的錢,還把在美國的故事寫了一本書發表。她還抽時間灌制英語教學磁帶、到電視臺做業余主持人……
學習這么多東西,思路當然很累,但也感到十分輕松:“說不累是假的,但我感到充實、快樂,就像腳在跑步而心在歌唱。”在快樂的辛苦中,思路得到了許多獎項,獎品都被她收進了大編織袋里,家里的墻上只貼著一張學校發給她的“文娛活動積極分子”的小小獎狀。
那年,學校來電話通知思路,她被評上“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王晶接到電話后,有點兒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隨之,興奮地把這一消息告訴女兒。
“評上了!評上了!評上‘全國十佳少先隊員’了!”媽媽在女兒耳邊叫道。
“評上了?” 正在做作業的思路停下手里的筆,淡淡地應了一句,然后低頭繼續做作業。
“怎么了?”女兒怎么一點兒也不高興,王晶有點兒擔心,“一點兒反應都沒有,不高興嗎?”
“壓力有點兒大。”思路笑了笑。
思路的喜悅在第二天才表現出來,她不住地笑啊、跳啊,一個勁兒地對媽媽說:“媽,我帶你到北京去!”仿佛帶媽媽去北京是比評上“十佳”還高興的事兒。
隨后,思路又獲得“宋慶齡獎學金”,榮登“中國少年榜”,她手書的自己的名字被鐫刻在上海兒童博物館門前的石碑上,那是我國惟一鐫刻少年兒童親筆簽名的花崗巖石碑。從那以后,思路的門上貼了一張字條:“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她把所有榮譽都放在身后,每時每刻從零開始。兩年后,她從父母關愛的目光中淡泊寧靜地走進了北大校園。
著名教育專家王曉春點評:
這篇精彩的家教故事告訴我們:家長不能“心太軟”,“心太軟”必然導致溺愛和過度保護,結果必然是孩子的任性和無能。其實,這不是什么新鮮觀點,而是人所共知的家教常識。問題是,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家長明知故犯呢?這主要不是教育觀念問題,而是情感和意志問題。也就是說,家長溺愛孩子,主要不是不明白,而是不理智。有句口號是“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這口號有毛病。孩子在家長面前從來沒受過委屈,這非常危險,這就意味著孩子離開家長后會受到更大的委屈,因為社會不是孩子的家,別人不會像家長那樣護著他,不會為他掃清前進的障礙。所以,做家長的心要“硬”一點兒,才有利于孩子社會化。
現在“抗挫折教育”很時髦,可惜有很多都是假的。有些家長用小轎車把孩子送去“吃苦夏令營”,還讓孩子帶去一大包食物。孩子在夏令營忍受十來天,獲得“抗挫折”的好名聲。家長把孩子接回家后趕緊把孩子暫時失去的享受補回來:吃海鮮,逛游樂場。這哪里是什么“抗挫折教育”,分明是“抗挫折表演”!真正的挫折不是刻意制造的,而是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真正能吃苦是黃思路家長所說的“身在苦中不知苦”。
作為家長,如果很理智,很有原則性,那就是真為孩子的前途著想。反之,如果只有情緒化的疼愛,那就不是為了孩子,而只是為了自己的心理需要,為自己不“難受”,為自己的面子,是打著“愛”的旗號的自私。
《家庭》責任編輯:鄧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