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孩子心理承受力 挫折教育助全面發展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增強孩子心理承受力 挫折教育助全面發展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時也很無奈。做父母、當老師,不能庇佑孩子一輩子。所以,學校、家庭、老師、家長要有意識地對孩子加強挫折教育,增強其心理承受力,讓他們身心俱健,全面發展。
如何切實有效地開展對青少年學生的挫折教育,以增強其社會心理適應能力,以下5種方法可以嘗試。
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教育。在挫折教育實施過程中,讓學生明確并認同兩個基本觀點:一是挫折不可避免,人生的道路不會總是一帆風順的;二是挫折成就人生,挫折處理得好往往就會成為人們走向新天地,進入新境界的起點,是人生的一種“特殊財富”。
正視挫折的非凡勇氣教育。這里講的勇氣既包括思想認識上的勇氣也包括行為實踐上的勇氣。孔子說:“知恥近乎勇”,即幫助自己樹立自信心和勇氣,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學會戰勝自己的虛榮和膽怯。
戰勝挫折的信念教育。人的行為,只有以堅定的信念作支撐,才能不屈不撓,持之以恒。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面對各種考試或競賽名落孫山這樣的嚴重挫折,如果缺乏信念,失去信心,就會前功盡棄。如果信念堅定坦然面對,吸取教訓,重振旗鼓,就會條條大道通羅馬。
克服挫折的務實行動教育。一般有4種:一是升華,變挫折為向上的動力;二是加倍努力,在措施上加大力度;三是改變策略,降低行動目標或重新選擇達到目標的方法;四是補償,亦即人們常說的東方不亮西方亮。“不在一棵樹上吊死”,以其他方面的成功,彌補某一方面的缺陷,仍不失為明智之舉。
挑戰挫折的實力教育。戰勝挫折也要靠自身實力。面對挫折,青少年學生一方面要冷靜分析產生挫折的原因,仔細審視自身的優劣,揚長避短,不斷調整自己的生活目標;另一方面要精于謀劃,巧用方法出奇制勝。一般說來,學生時代一份失意,走向社會后就可能多一份實力。
以上5種教育,構成了挫折教育的基本內容,在教育實踐中應同步實施并有機統一起來,采取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實施“挫折教育”。
來源: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