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挫折的感悟遠比成功更深刻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對挫折的感悟遠比成功更深刻
“希望你們從小溪開始,吸收容納,越走越寬闊,不管遭遇任何障礙,都能勇于前進。正如長江沖破三峽,最后到達海洋;即使當時沒有沖破,也要迂回向前,就像黃河九曲十八彎,最終匯入渤海。”近日,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的大禮堂以及分會場里,1500名學生傾聽了俞敏洪的“萬流歸海”說。這也是他多年創業的真實心境寫照。
困難可以令生命之旗高揚
上世紀90年代,當連續3年被美國拒簽,認為這輩子去美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的俞敏洪并沒有想到,多年后,他創建的新東方教育集團已經成功在美國上市,他拿著10年里多次往返美國的商務簽證,可以隨時隨地出入這個國家。然而,起初,他的人生并不光鮮,他是在失敗和痛苦的伴隨下一路走過來的。
“生命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障礙,不是讓你的生命停滯,而是令生命之旗更加高揚。”為了離開農村,實現做城里人的夢想,他連續高考3年,考入北大。畢業后留校任教,因在外兼職,受到了一級處分,無奈離職創辦了新東方。2003年,非典肆虐,北京城里人人自危,新東方門前,已報名參加學習班的學生成群結隊地等待退款,機構瀕臨倒閉的邊緣,所幸朋友相助,渡過了這場危機。
“人一輩子最重要的是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更不要澆滅對自己的熱情。”俞敏洪坦言,成長中經歷的挫折帶給他的感悟,遠比他生命中的成功更加深刻。
成功需要努力更需要正確評估自己
當天的互動環節,是北大附中的學生期盼已久的,他們抓住一切機會與俞敏洪交流。
一個學生問俞敏洪:“您當時的創業起點很低,經過十幾年發展,站在了一個非常高的位置。現在的社會環境已經大不一樣了,我們要成功需要具備什么素質?”
對此,俞敏洪回答:“雖然時代不同了,但成功要具備的素質都一樣:敢于吃苦、敢于冒險、敢于努力,同時要更加敏銳地搜集信息,熟悉現代化社會運作模式,這樣才會更加成功。”
又有學生問:“怎樣讓自己更有發展潛力?如何發現最適合自己的特長和能力?”
俞敏洪說:“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可能需要5年甚至15年的努力。這需要知識、智慧和為人處事能力的積累。要發現自己最適合的特長,首先要學會做自我評估,如文科理科哪門課學起來最有天賦,自己的個性是內向還是外向等等;另外,還需要他人的評估,熟悉你的老師、大學同學、朋友對你的評估是比較重要的。”
人才是世界性的
當前,很多優秀的高中生畢業后出國留學,并留在國外發展,優秀人才流失嚴重。
對此,俞敏洪認為,人生而自由,選擇也是自由的,不管在哪個國家,人才是世界性的。他舉例說:“新東方財務總監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本科生、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伯克利大學法學博士,最后進入新東方工作,美國的人才不是留在中國發展了嗎?所以,不要擔心人才走出去,也不用害怕人才走進來,因為這才是年輕人應該有的心態。”
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但當今有的高中生不能正確面對遇到的困難。演講中,俞敏洪勉勵同學們不要逃避困難,他說:“人必須像面團一樣,本來是一堆面粉,一拍就散了,加上水不斷揉,最后變成一個面團,越揉越不會散,到一定程度拉不斷就變成拉面,我們要有這樣的心理狀態。同時還要像彈簧一樣,可以被壓,甚至被一直壓著,但我們依然可以頂起千斤重壓,因為我們有釋放的空間,壓得越久彈得越高,我們要具備這樣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