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長談性色變國外性教育從幼兒園抓起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中國家長談性色變國外性教育從幼兒園抓起
來源:中國廣播網
中國家長多談性色變 美國澳洲性教育從幼兒園抓起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最近,央視繼“你幸福嗎”這樣的街頭采訪之后,又推出了“我從哪里來”的調查。
記者:你第一次知道這些就是有關性別方面的知識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是從哪兒知道的?
受訪者:初一的時候。
記者:是從學校?
受訪者:學校,生物課嘛。
記者:對這些問題好奇嗎?
受訪者:好奇肯定好奇也沒人告訴關鍵是。
記者:第一次課是怎么上的?
受訪者:老師講也不好意思講我們自己看的書。
記者:當時對這個武裝東西好奇嗎?那時候?
受訪者:挺好奇的。
中國人談性色變,這個問題著實讓很多父母頭疼:告不告訴是個問題,如何告訴、告訴多少又是個問題。有的家長覺得順其自然更好,有的則認為教育是必須的。采訪中記者發現,有相當多的家長認為,這方面的教育不宜過早。
家長:我想根據我們過來的經驗,我認為太早也不好,沒有必要。
記者:為什么呢?
家長:懵懂懵懂的就這么過來了嘛,我們不是一樣嗎?
同樣的問題在西方國家也有發生。不過,我們看到美國、瑞典、澳大利亞等國家,從上世紀40年代,就從學校開始了對孩子的最初性教育,甚至從幼兒園抓起。澳大利亞2AC電臺胡方告訴我們,澳大利亞的性教育課程特別重視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胡方:澳洲現行的性教育課程是從初中開始的,澳洲青少年性教育是一個坦誠而且需要家長互動配合的過程,學生需要攜帶問題去詢問自己的父母,例如說你是在幾個月的時候發現懷孕的,懷孕的時候是否嘔吐了,我是頭先出來還是腳先出來的,我是被母乳喂養大的嗎等等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方面讓孩子了解生育整個過程,另外一方面也把可能會讓父母尷尬的性教育問題直接推到臺面上說開,在今后的生活當中孩子如果遇到類似的困惑能夠更直接和坦然的向父母尋求幫助。在第三個方面,通過孩子向父母了解自己的生育過程之后,孩子往往會更加知道父母養育的不容易,從而也就增進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
在韓國,互聯網色情信息的滲透導致孩子性早熟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學校也很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和誘導。
韓國觀察員南黎明:電腦和網絡已經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了,色情視頻對孩子們來說可以說是一種防不勝防的東西,韓國小學生50%都擁有智能手機接觸色情視頻就更容易,因此韓國的學校也意識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也采取每周一次性教育授課或者是特講等方式來引導學生,但是大部分學生都覺得這種知識性的教育比較乏味,不感興趣。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每年人工流產人次多達1300萬,其中大學生成為高發人群。這樣的情況讓學校頗為頭疼。沈陽建筑大學建筑學院的郜世杰副院長就認為,性教育應該從基礎早教開始,到大學再普及已經太晚了。
郜世杰:由于我們基礎教育的缺失有很多問題都會在大學階段凸顯出來,杜絕或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我個人認為國家應該統一制定一個性教育教材,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并結合當前青少年生理發育階段性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性教育,保證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玫玫教授主張,除了課堂教育,在學校管理和家庭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可以滲透性教育的理念、知識、正確的方式方法。
《愛心導航》心理專家潘銳則指出,家長首先應該自我提高素質,給孩子正面的能量和影響,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排斥。
潘銳:這些孩子借由他們這樣的一些行為,一些表現,其實正是給我們家長,也是給我們社會在照鏡子,他們現在的成長就是我們曾經種下的因,他們就是我們結出的果,真正要去做一些工作的是從我們自己開始,每個人的內心的醒覺和成長。
網友評論
“真實李小兵”:小時候父母告訴我是撿來了,到了我這一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當然是要用科學來解釋。
“龍武”:還是需要從科學的角度來告知孩子,不能打消了孩子的求知欲。
“武凌飛”:小時候爸媽跟別人一樣說我是撿來的,上初中的時候我自己好奇偷看碟片才明白是從媽媽肚子里來的?,F在我自己也有了女兒了,如果孩子問我這個問題,我基本上會按常識說,確實要正視性教育。
“西區倒霉翔”:教孩子劃火柴不等于教孩子去放火。
“學者波波”:我覺得這個事情是要在青春期之前告訴孩子的,最好是由家長來充當這個角色。
“朱澤宇”:其實說石頭里蹦出來的挺有意思,這些東西上了初中自然就會明白了,家長沒有必要講的那么細,孩子太小的時候講了也不會明白。
“好運的向往”:我建議還是別太直接了,畢竟孩子還太小。
“陳得超”:還是別太過早的教性知識,以免導致孩子們不良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