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戀很正常 八大秘訣應對青春期戀情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早戀很正常 八大秘訣應對青春期戀情
有不少家長向我提出了關于青春期孩子教育的問題,其中,有一個家長的問題是這樣的:“李老師,我的女兒今年十六歲,我注意到她現在很注重穿著打扮,而且有早戀的傾向,學習成績也下降了,我不知道該怎么跟她談。”我相信,這位家長的問題并不罕見,如果您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或許您也遇到和她相同的問題。正是這個家長們普遍遇到而且感到措手不及的問題促使我今天想借助這篇文章和大家一同談談“如何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早戀現象”。
首先,我想談談“早戀”這個詞。其實,在西方國家,并沒有“早戀”這個說法。我女兒在新加坡工作,我去看過她幾次,發現即使在亞洲國家新加坡,也沒有“早戀”這個說法。十六七歲的孩子公開戀情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更傾向于把“早戀”稱為“青春期戀情”。這并不是說我鼓勵青春期孩子公開戀情,我只是想借此提醒各位家長:青春期的戀愛并不是一件很見不得人、很齷齪、很反常的事情。孩子大了,生理在發育,心理在成熟,對異性產生好感和愛慕,對家長來說,應該把這看成一件好事,因為這證明你的孩子處于正常成長階段,而且有豐富的情感,這對今后他/她的社會交際能力,與人建立親密關系能力都是有極大幫助的。而且,青春年華有一段青澀的情感,也是一種成長的體驗和經歷。很多人成年后回憶起青春年少的情愫,都會覺得美好和懷念。但因為青春期的孩子仍需要花絕大多數精力在學業上,家長很怕心思分到別的地方就影響學習成績,而且青春期孩子畢竟心理不夠成熟,很難把握愛情的界限,所以當您的孩子出現了“青春期戀情”時,就需要您的有效疏導。
1. 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的“青春期戀情”一個合理客觀的評價。
告訴孩子這是正常的,證明他們已經從小孩子進入為對愛情有渴慕的青春期階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切忌不可諷刺、譏笑孩子。
2. 幫助孩子正視“青春期戀情”。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美好的愛情并不只是單純的異性相吸,還包括高尚的情操和充實的精神生活。如果您的孩子已經有了戀情,家長應當幫助孩子分析這段戀情。如果孩子是被對方的優點和長處吸引,就該把這種美好的情感和對對方的欽佩、欣賞化為努力自我提升的動力;如果孩子是被對方的外貌或家境所吸引,家長就該告訴孩子這種感情是膚淺的,物質和外在只是表面,內在精神的高尚和充實才是最重要的。
3. 家長在這一階段應該多和孩子聊天,注意孩子的思想動向。
甚至可以安排一些親子活動,比如:一起看場電影、和孩子一起去K歌、去看演唱會、一起進行體育運動,等等。不要刻意的“說教”孩子,而是像朋友聊天一樣,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家長不要刻意避免在孩子面前談“青春期戀情”。其實,家長越是開放坦白的和孩子談“青春期戀情”的事,孩子越是能打破對“戀愛”的神秘感。
4. 鼓勵孩子多跟不同的異性交往。
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跟異性同學打電話、發短信、出去玩就一味責罵孩子。我想起前幾天在微博里看到一段話,大概是說中國的家長在孩子青春期時打壓孩子、禁止孩子跟異性交往,而等孩子大學畢業后又恨不得孩子趕緊找一個各方面都好的合適伴侶結婚。這的確是很矛盾的,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在青春期階段學會與異性相處、溝通的能力,那么對他們今后的人際關系、婚戀觀念都有極負面的影響。所以家長切忌不能禁止孩子跟異性交往,反而應當鼓勵他們和異性同學建立友誼。
5. 家長應當加強對孩子的性教育。
如果您的孩子已經和愛慕的異性有交往密切的傾向,家長就要坦然的跟孩子講交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教育孩子管好自己的行為,預防性行為的發生。家長不要覺得跟孩子將這種事很難看。現在信息這么發達,孩子獲取這種信息的途徑非常多,與其孩子自己去尋找,不如家長告訴他們科學的性知識。
6. 家長應當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育孩子不是乞求得到愛慕的異性的回應,而是對對方多關心一點,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和鼓勵。如果孩子只是暗戀對方,家長就應該告訴孩子,愛情是雙方的,如果對方并不喜歡你,你就要把這份感情放在心里,不失風度、落落大方。這樣能夠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愛情”,也能幫孩子建立健康的愛情觀。
7. 告訴孩子他們現在就像一顆小樹,需要不斷汲取營養、經受風吹雨打,長成一棵茁壯的大樹,才能承擔起家庭和愛情的責任。
8. 至于那位家長提到的女孩子愛美、愛打扮的問題,我想說:這是女孩子的天性!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家長需要做的是:告訴孩子,外在的美是重要的,我們應當穿著整潔大方,盡量以一個好的形象出現在別人面前。但對一個人來說,內在的精神和氣質更重要,如果女孩子只是外表漂亮、頭腦空洞,徒有外表、沒有內涵,那即使外表再美,穿著再漂亮,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