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上輔導班 兩學生產生心理障礙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因為上輔導班 兩學生產生心理障礙
哈姆雷特有句經典臺詞:活著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在教育意識越來越深刻的今天,許多家長和學生都有著類似“哈姆雷特”的糾結情緒,課外輔導班上還是不上?近日,在煙臺市區某大型醫院,一天內來了兩位學生患者,他們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都起因于上輔導班。
個例一 沒上輔導班成績一落千丈焦慮了
學生肖珊在棲霞讀書,在今年的新學期里,她升入了初三。從小到大,肖珊一直是個很優秀的學生,雖然父母并沒有給她很大的學習壓力,肖珊卻一直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多年來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
因為新學期將要開啟物理和化學的新課程,在暑假期間,肖珊想要給自己報個輔導班,學習新知識。家人認為,肖珊平時的成績已經非常好了,不想多給她壓力,沒有同意她上假期輔導班。初三開學后,隨著課程的進行,肖珊感覺到了差距,很多以前不如她的同學的新課程成績都比她好。巨大的落差使她的心理壓力越來愈大,開學三周來,每天都睡不好覺,上課也不能認真聽課,并出現了嘔吐、頭疼、失眠等癥狀,在最近的一次單科小測驗中,她的成績在班里排到了十幾名。失眠一夜的肖珊第二天早上哭的很傷心,她說“我完了,沒前途了,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醫生診斷,肖珊是因焦慮導致心理障礙,引發了身體的種種癥狀。
個例二 從小上輔導班不再好好學習厭學了
17歲的少年天明從小學起就一直上課外輔導班,經常提前就學完了在學校要學習的內容,天資聰穎的他曾經是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在課外輔導班,天明在小學四、五年級就學習了初中的課程。由于學校所學的知識天明都已經提前掌握,慢慢的他上課就開始不認真聽課,經常在課堂上玩,養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
上初中后,學習任務越來越大,完全靠課外輔導班的學習根本無法跟上學校的進度,天明成績一落千丈。初三時,天明的成績已經無法考上高中,家人和老師勸說他到技校讀書。曾經學習優秀的天明根本無法接受在技校學習的現實,他覺得自己還是優秀的學生,更加不能在課堂上認真聽課。他討厭在技校上學,不到一學期他就休學了。休學后的天明在家呆了整整一年。家人無論如何勸說,天明仍舊拒絕回到學校。
長期呆在家里看書,不與外界交流,天明的情緒越來越低落,開始自暴自棄,負面情緒越發嚴重,醫生診斷天明出現了抑郁狀態,患上了心理障礙。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學習最重要
那么學生應該上輔導班還是不上輔導班?毓璜頂醫院心理門診的蘇路俠主任醫師認為,這要依據學生的個人情況而定,有的孩子比較聰明,學習能力好,上輔導班容易產生隱患。一些學習能力不強的孩子,在課堂上掌握知識有困難,上輔導班有利于孩子的學習,但是歸根結底,能夠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才是對孩子最重要的。
芝罘區教科研中心副主任王洪濱說,他不建議孩子上輔導班,對孩子最好的是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用各種環境引導其積極向上的學習成長,而非單一增加學習壓力,在孩子的教育中應該更多的考慮孩子的幸福感。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華僑學校的孔令寶老師認為,對于學生最重要的是課堂45分鐘的學習,學校的教育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學生的精力是有限,如果在課堂是都學不好,怎么能在課外學好呢?在學校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聽課,消化老師的知識就足夠了。
不要把成績當成孩子自我評價的唯一標準
19日,記者就這兩名少年的癥狀請教了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鄭淑杰教授。鄭教授說,雖然兩名少年表現的情況不一樣,但他們的共性是,自我肯定的唯一標準是成績的好壞。唯一的自我認可標準不能夠得到滿足時,少年們的心理就出現了問題。
孩子們的自我認知標準是來自于外界,當家長、學校把成績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時,孩子們也建立了這樣的自我認知標準。但是,家長和學校都不能保證孩子離開他們所掌控的環境后,成績是否還是那么優秀。鄭教授說,對于一個孩子的評價應該是全方位的,為人處事、學習成績、各方面的能力等,如果外界如此認可,孩子們也會得到合理的自我肯定。
鄭教授建議,家長們應該對孩子更寬容,學校中那么多孩子,成績總會有高低之分,要看重孩子個人努力程度。在高考教育體制下,成績成為判定人才的標準,這是成績如此重要的根本性原因。此外,家長們還要建立正確的子女觀,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不要將孩子的榮辱與自己掛鉤,加重孩子的學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