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之路:山東素質教育改革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回歸之路:山東素質教育改革
2008年山東的教育,注定要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這一年,山東人以其回歸教育本源的探索精神,以其回歸教育規律的科學態度,敢為人先,以高中教育為突破口,打破“改革繞著高中走”的慣常思維,打破“高考(論壇)”的固有桎梏,按照既定“路線圖”,在全省范圍內全力推進素質教育。
這是一種膽略,一種責任,一種擔當。
為此,2008年山東教育前行的足跡注定蹣跚,注定厚重,注定難忘;
為此,2008年山東的教育值得銘記,值得反思,值得梳理,值得回眸。
上篇: 山東素質教育之“關鍵詞”
仰望星空,使人眼界高遠;腳踏實地,更知使命重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一份厚重責任,我們沒有推脫的遁詞,也沒有回避的理由。讓我們大家齊心協力,負重前行,做出無愧于時代的努力!
時代賦予的一份厚重責任
2008年1月,春寒料峭。
17日下午4時許,濰坊富華大酒店報告廳,長達1分多鐘的雷鳴般掌聲如春雷給山東教育界帶來了驚喜,帶來了振奮,帶來了期盼。
很久沒有這樣令人心潮澎湃的掌聲了。也許我們的教育“沉寂”得太久,也許我們的教育“背負”得太重,也許我們的教育“偏離”得太遠。
一份肩負責任的凝重,一份新征程開始的忐忑,一份對山東教育未來的期許,清晰地寫在步出會場代表們的臉上。
經過2007年一年時間的充分調研、論證和準備,2008年1月16日、17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在濰坊召開了500余人的大會,向全省發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號令。
參加會議的有各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長、教育局長、部分縣市區的教育局長、高中校長、專家學者和新聞媒體的記者。會議不僅有專家報告,有領導工作部署,還有素質教育論壇,有典型經驗推介。
動員號令吹響在春寒料峭時。新年伊始,山東再次旗幟鮮明高揚素質教育大旗,并于會議前后出臺了系列相關文件政策,提出了許多創新性思路。有專家稱,山東此次推進素質教育的系列思路極具研究價值。有媒體稱,此次素質教育大會奠定了2008年乃至今后幾年內山東教育的著力點,這是山東教育開始新征程的號角令。
此次強勢“出擊”,省教育廳做了充分準備,設計了系統的“路線圖”。其基本軌跡是:強力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切斷“時間+汗水”這種違背教育規律的辦學道路,強化高考信息管理,為高中教育減壓,為高中教育松綁,為素質教育實施奠定堅實基礎;在規范辦學行為基礎上,以課程為載體,在三五年時間內開全開齊課程,將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在國家課程方案上;加快標準化學校建設步伐,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素質教育實施的差別,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由此可以看出,“規范、改革、發展”是山東推進素質教育的一條基本思路。
素質教育涉及到整個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大問題、老問題、難問題,可山東為何在這個時候又揮起素質教育的大旗呢?山東省副省長黃勝用了“天時、地利、人和”來概括。
黃勝說,“天時”,是改革開放30年了,我國實現兩大轉型,一是農業化社會向工業化社會轉變,一是鄉村化社會向城鎮化轉變,這兩大轉型為教育轉型提供了經濟社會基礎,教育由外延發展向內涵發展是時代的必然要求。還有各級各類教育快速、協調發展,高等教育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跨越,職業教育不斷發展壯大,基本打造起廣大學生多元成才的“立交橋”,升學競爭的壓力得到有效緩解。此外,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一直是國家的重大戰略,2006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將實施素質教育上升到法律層面,黨的十七大立意鮮明地對實施素質教育提出了更明確要求。
“地利”,是指教育總體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全面建立和不斷完善,為我們一心一意抓教育教學改革、一心一意抓素質教育提供了堅實保障。
“人和”,是指素質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社會需求和評價標準出現了多元價值取向,應試教育積重難返,社會、家長及學生對素質教育的渴求日益迫切。山東經過近20年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早在1997年,全國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會議在山東召開,山東有很好的基礎。為此,山東省在2007年調研、準備的基礎上,2008年將素質教育作為全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由省里搭建一個“齊步走”的平臺,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盡管是一次動員會議,是一次工作部署會議,但在會上,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齊濤沒有慷慨激昂地給與會代表描繪素質教育藍圖,也沒有條分縷析地部署工作,他春風化雨般地為代表們詳解了實施素質教育應該處理好的9個關系,包括素質教育和教育本質的關系,實施素質教育與滿足群眾升學訴求的關系,中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和預備性的關系,素質教育與高考改革的關系等等。他說:“只有把這些‘關系’理清楚,我們在實施過程中才會少走彎路,少付代價。”
素質教育的號角甫一吹響,即得到了社會強烈反響。一位家長說:“山東的教育的確有些走上歧途了:校長累,老師累,家長累,學生更累!最令人心痛的是我們的教育使學生失去了靈性,失去了個性,失去了創新!為了孩子,為了祖國的未來,再也不能搞應試教育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經過幾年的教育變得背駝了,眼睛近視了,頭腦僵化了,目光呆滯了,這些都是誰的錯?”
“我是一名高中教師,參加工作將近20年了,這20年來我目睹了這樣一個事實: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老師的壓力越來越大,校長的壓力越來越大。學校工作的硬指標是高考上線人數,這是壓倒一切的最具權威的評價標準。為了完成或達到更高的目標,我們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我們可以不管學生的思想品德,我們可以不引導學生關注活生生的社會,真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有時候,看著一教室明晃晃的眼鏡片和明顯的睡眠不足的精神狀態,我就想,我們是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但竟然成了學生身心健康的‘劊子手’。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作為一個疼愛孩子的父親,作為一個有點良知的中國人,我要說,我們的教育不能再這樣走下去了!”
素質教育大會上,齊濤在講話結語時凝重地說:“仰望星空,使人眼界高遠;腳踏實地,更知使命重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一份厚重責任,我們沒有推脫的遁詞,也沒有回避的理由。讓我們大家齊心協力,負重前行,做出無愧于時代的努力!”
山東這次推進素質教育,不是改革,不是新政,更不是革命。我們只是試圖讓山東的教育回歸到國家的教育方針上來,回歸到教育的基本規律上來,回歸到國家的課程方案和辦學要求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