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素質教育實踐指導案例(26-30)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南京市素質教育實踐指導案例(26-30)
26、假日生活實踐指南
“假日生活實踐指南”是學校從家庭實踐、社會實踐、學科學習實踐、興趣特長發展等方面全面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安排暑假和寒假生活的指導性計劃。
“假日生活實踐指南”以幫助學生度過一個健康、安全、文明、愉快的假期為目的,著眼學生與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整合了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自立、自強,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假日生活實踐指南”的設計要把握以下要點:
⑴重指導實踐:指導學生開展家庭實踐,學習料理家務,學習搜索、選擇電視節目,學習文明瀏覽網站;指導開展社會實踐,參觀著名場館,游覽風景名勝,投身社會公益活動;指導開展學科學習,嘗試預習新知,開展探究性學習,閱讀中外名著;指導興趣愛好發展,選定發展方向,確立發展計劃,記錄成長軌跡。
⑵重資源整合:指導教師熟知“指南”的框架,告知家長參與“指南”的環節,組織政教處、教務處、教科室等部門對“指南”設計進行論證、編寫和使用后的調查、修訂。
家長是學生假日生活實踐的監督者和指導者,學校要及時加強和家長的溝通,統一共識,充分發揮家長在落實學生“假日生活實踐指南”中的主導作用。
[實踐案例]六合高級中學附屬雙語學校使用《學生暑(寒)假生活指南》已三輪。假期生活已成為學生的心靈驛站:計劃自己訂,內容自己選;網站不退避,電視不沉迷;實踐更豐富,興趣得持續。假期生活已成為學生的自助餐:家庭實踐中學會自理,培養能力;電視、網站上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參觀、游覽中感受到時代年輪的節奏;閱讀欣賞中收獲了精神的食糧。假期生活已成為學生的加油站:體驗中覺悟到應持的道德信念,預習中把握了通往知識殿堂的鑰匙,探究性學習點燃了創新思維的火花,健康的興趣愛好增強了持續發展的動力。學校成為假期生活的導航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天地,教給了方法。家庭成為假期生活的后援團:給予了適度的關注,選擇了適時的參與。
(市教育局近年來為中小學生開設了快樂暑假直通車,提供藝術、體育、網絡文明夏令營、電視短片作品大賽、小能人訓練屋等八大專題共400多項頗具特色的活動。學生的假期變得更充實、更豐富、更健康有益。)
27、跨境“手拉手”
跨境“手拉手”是指中國的中小學學生與外國學生通過互訪、就學、上網、通訊等方式,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相互了解對方國家的文化和風俗民情,建立友誼,并不斷通過各種方式延續和發展他們之間的友誼。
通過跨境“手拉手”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增進對多元國際文化的理解,學會與他人、尤其是與外國人共處,培養學生生存能力,提高學生外語交流能力。
開展跨境“手拉手”活動可采用以下形式:中外學校建立友好學校關系并制定互訪計劃;定期互派師生交流;挑選符合條件的學生到對方國家進行短期居住或學習;接收外國籍的學生到學校就讀;經過教育中介組織,一些中小學校在暑假期間組織學生到國外學校短期社會實踐活動,與國外學生相互交往、建立了友誼。
[實踐案例]南京市外國語學校、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游府西街小學、瑯琊路小學等一些中小學校與國外學校建立了友好學校關系,并通過簽定國際教育合作計劃,定期互派學生代表團,到對方國家庭、學校短期居住和學習、訪問,中外學生之間建立了珍貴的友誼。
南京中山小學向駐寧外國人員子女開放,目前該學校有來自美、法、德、新、日、韓等11個國家的60多個外籍兒童與中國孩子隨班就讀,形成“小小聯合國”。校內中外學生歡聚一堂,共同學習文化知識,相互了解各自文化和習慣。
(目前我市接受外籍兒童入學的學校有38所,有1290名外籍學生在讀。)
28、校園家長開放日
“校園家長開放日”活動,是學校校園、教育教學活動面向家長、社區對外開放的一種活動,是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現代學校“開放性”特征的重要體現。
通過“校園家長開放日”活動,要使家長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學校、了解教育,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相互溝通、相互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通過校園家長開放日活動,增強學校和教師主動接受家長和社會監督的意識,提高學校管理的科學性、民主性和開放性,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校園家長開放日可采取以下形式:
⑴參觀校園。讓家長走進校園,親身感受校園的育人氛圍和學校的巨大變化。
⑵觀摩教學。讓家長走進課堂,參與師生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家長親身感知學校教育的目標與要求,教學的理念與方法,近距離地觀察學生在校的學習與生活方式,孩子的發展水平與狀態。
⑶才藝展示。讓家長看到學生的發展。通過展板、作品展示、文藝匯演、體育技能表演等方式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能。
⑷咨詢、交流、研討。安排有經驗教師接受家長咨詢,對家長在子女教育中碰到的難題進行指導;組織家長交流,讓教子有方的家長介紹經驗。教師和家長就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與發展問題交換意見、形成共識。
⑸共娛共樂。結合學校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活動或班級組織的藝體活動、綜合實踐活動,邀請家長或家長委員會代表參加,共娛共樂,增進感情。
⑹意見反饋。發放“開放日”活動征求意見表,讓家長對聽課,對班級工作,對“開放日”進行評估,提出意見建議;讓家長走進會議室、校長辦公室,對學校工作建言獻策。
[實踐案例]夫子廟小學在開展“校園家長開放日”活動時,注意加強計劃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把它列入學校工作計劃,開展了學生才藝展示,家長聽課評教,專家專題咨詢,家長交流座談,家校共娛共樂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了家長與教師間的理解和溝通,促進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取得了良好的實效。
29、數字化校園
數字化校園是指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將學校的各類信息資源數字化,并實現數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育教學方式和溝通傳播方式。數字化滲透在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教師教育、公共服務以及社區服務等各個領域中,形成高度數字化的人才培養環境。
實施數字化校園的核心目標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建立多層次、創新型、開放式、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環境,提高師生的信息化素養和辦學的質量、效益。
建設數字化校園,一是要以新的教學觀、質量觀、人才觀和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做好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規劃;二是加大投入,抓好分步實施;三是要抓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四是要加強教育資源建設,不斷豐富網絡教育資源;五是提高信息網絡設施的利用率,充分發揮育人效益。
[實踐案例]2000年,中華中學建成了符合學校特色,技術一流的校園網,經過多次的升級,目前中華中學的校園網已經是擁有頂級域名的獨立的局域網站,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有設備的場所登錄到中華中學校園網獲取信息,將學校教育延伸到家庭、社會,充分發揮了信息化的優勢。中華中學目前利用現代媒體進行教學的比重已經上升到總課時的50%以上,學校將“九五”期間研究探索形成的網絡教學模式推廣到各個學科,并根據各學科的教學特點,建立更具有個性的基于數字化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同時,中華中學加強管理工作的數字化建設;財務、圖書館、課表和財產管理都實現了數字化。學校的各項德育工作與數字化實行整合:心理咨詢、班會課、主題團隊會、家長會、學校與家庭的聯系溝通、社區的聯系工作等都與信息技術進行了有效的整合。
濱江小學結合課改,加強了校園數字化建設,目前學校建立了校園管理平臺;建立了適合教師需求的教學備課系統、教師和學生互動的論壇交流平臺;建立了反映校園教育教學情況的校園網站;安裝小學生網上作文系統;配置了VOD視頻點播服務器;教師和學生可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去點播相應的教學視頻;設立了濱江小學校園電視臺;建立了校園網教學資源庫;全面啟動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培養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能力。
2001年,在“南京教育信息網”下設立了“小學生網上作文”平臺,該網站欄目眾多,內容豐富,拓寬了小學生的視野和交往的范圍,培養了小學生語文寫作的興趣和能力。四年來,有十幾萬名小學生用戶在此平臺注冊,全國所有城市(包括港澳臺)和外國的一些華人小學生,在此平臺上發表的文章約50萬余篇。
(目前,我市有90%的中小學實現“校校通”,其中500多所學校實現寬帶光纖接入,為數字化校園創建提供了條件。)
30、南京學校“五室”建設
南京學校“五室”建設是指學校建設的圖書閱覽室、網絡學習室(校園網吧、電子閱覽室)、技能創造室、心理咨詢室(談心室、心靈小屋等)和校史室。“五室”是教育技裝備的基本項目,是實踐新課程理念,提高素質教育實施水平的重要條件。
“五室”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學校“五室”建設要根據全市的總體規劃和規范要求,從學校實際出發,體現學校文化特色;要講求科學、實用,以滿足教育教學活動需要為原則,力求低成本、高效益;要注意建管用結合,向學生充分開放,提高“五室”設施的使用率,充分發揮“五室”的育人功能。在一定區域內,可以實行校與校之間開放合作、資源共享。
[實踐案例]鼓樓區一中心小學技能創造室,分主題裝備了手工編織、金工、木工、陶藝設備與工具,組織學生開展分組合作動手制作和創造活動。同時還裝配了網絡電腦設備、音像軟件資料、相關書刊雜志,便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時查閱相關信息資料。重視技能創造室的環境建設,注意通過標語、壁畫的張貼,實物、標本的陳列,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傳播科技文化和科普知識。學校還把學生的創造作品,放在櫥柜中展示,以此營造激勵學生創造的氛圍。
游府西街小學于2003年在校園網服務器上安裝了北京騰龍電子圖書管理系統,建成了基于校園網的網絡學習室,內有電子圖書4萬余冊,并可不斷更新添加。學生可在學校的多媒體網絡教學或家庭的可上網電腦,登陸學校的網絡學習室,隨意查找、瀏覽自己的喜歡的書籍;班級和學科組也可以利用學校的網絡學習室,開展閱讀心得交流活動和提供閱讀方法指導。
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將技能創造室命名為創新教室,陳設了大量可以演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的器材設備,學生可隨時進場演示實驗,或直接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某些想法,并可置身其中感受相關科學現象,從而加深對學科知識的了解和理解,激發對科學的興趣。該校設備先進,許多演示實驗新奇有趣,不僅學生頻頻光顧,不少教師乃至來校參觀的客人也會滿懷興趣,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