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第一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案例4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北京大興第一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案例4
(2)進行學校管理機構的增設。首先,根據學校寄宿學生多的實際情況,從加強德育管理的角度出發,學校增設了安全處,加強了職能部分的協調能力和強化了德育管理力量,改變了德育管理的切塊、游離問題。同時,學校實行了高中年級分部管理,加強學校中層與基層的粘著力,保證了學校政令的暢通無阻,使教書育人真正成為每個教師份內事。其次,從現代教育的需要出發,學校專門設立了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屬中層行政機構,負責學校現代教育設施的配置、管理,師生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學校對外信息交流與合作等工作,提升了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增強了學校教育發展后勁。
(三)環境育人
1.實施“軟件硬化、硬件軟化”策略,激活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
在綠化、美化、凈化和亮化校園的基礎上,學校實施了“軟件硬化、硬件軟化”,充分激活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具體包括:一是充分利用建筑、綠化地、走廊、報欄、燈柱等硬環境,進行精心布置,宣傳學校的教育理念,讓它們成為會說話的育人工具;二是通過師德風范、校風、班風的建設,創設良好的育人軟環境,發揮它們無所不在,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三是通過建立《晨曦》記者站,創辦校報、班報,成立學校廣播電視臺,每天收看新聞聯播等措施,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發揮輿論的導向作用。
2.面向社會,加強溝通,促進人際環境的育人功能
從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看,21世紀對人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社會的公民不僅要智慧聰穎,道德高尚,而且要具有適應社會變遷,文化交流和各種思想價值觀念沖突,開展人際交往和合作的素質,在新時代,人際交往技能已成為個體適應社會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核心因素,是個體發展與事業成功所必備的重要素質。未來社會越來越看重一個人在崗位上是否合群,是否能與人協作共事,是否能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等。值得注意的是,人的交往與合作能力是在人的活動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但現有學校關注這方面的研究還遠不夠廣泛和深入,不能有效地利用人際環境達到育人的目的。針對上述情況,結合學校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交往能力普遍弱的特點,學校重點加強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化師生關系,通過師生結對,民主教學,與學生做朋友等措施,促進相互溝通,鍛煉學生與大人交往的魄力;二是強化同學關系,通過教師有目的的引導,鼓勵學生公平競爭,幫人所需,大度為懷。我校每個班級都建立了幫扶小組,做到一人有難,八方支援,增進了同學間的溫情與友誼;三是強化集體關系,通過班級自主管理,組建學生社團,大型活動放手讓學生組織等方式,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四)服務育人
在學校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后勤工作中的服務育人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近年來,學校后勤工作牢記“服務育人”這一宗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增強后勤管理中的服務育人功能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優化員工素質抓關鍵,注重示范育人
學校以“三抓”促進后勤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建設一支具備“三種意識”(即育人意識、服務意識、效率意識)和“三種精神”(即求實精神、奉獻精神、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后勤職工隊伍。一抓學習培訓。堅持一月一次政治學習,兩次業務學習,一季度一次業務考核考試的制度。二抓技能競賽。主要是抓現場技術競賽(例如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紅、白案現場操作競賽)。三抓職業道德。充分認識學校后勤工作的教育屬性,始終圍繞教育教學中心,牢記“服務育人”宗旨。全面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制訂了后勤人員道德行為規范,加強了后勤隊伍的工作作風建設,廣泛聯系實際,深入調查研究,主動聽取師生員工的意見和要求,解決師生員工的實際問題。
2.強化后勤管理抓重點,堅持活動育人
學校后勤工作的職能不僅僅是管管“吃喝拉行睡,生老病死退”,也不僅僅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式的被動服務,而應是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根據自身特點,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實施后勤管理,開展育人活動,以優良的管理、優質的服務共書育人華章。在工作中,學校著力強化“三性”來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1)服務活動的主動性。例如教室桌椅、玻璃、燈,寢室的水龍頭、門鎖壞了,屢報不修,一拖再拖,學生就會感到失望,就會感到沒有人關心他們,從而對教育教學產生不利的影響,在教育學生關心集體、關心他人方面就會缺乏說服力。學校設立了“總務公開欄”、“后勤服務通報欄”,及時收集師生的意見,及時維修損壞的教育教學及生活設施,不斷改善師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使廣大師生感到家一樣的溫暖,產生歸宿感,形成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
(2)管理活動的規范性。管理校產的關鍵是使用規范的操作程序,執行嚴格的規章制度,確保固定資產發揮最大效益,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學校制定了財產管理制度、班級和寢室公物賠償制度、財產維修制度等。學校將公物管理制度、維修制度及賠償制度等印到學生手冊上,發給每位學生,組織他們學習,啟發學生遵守規章制度的自覺性,增強他們的紀律性和組織性。通過公物管理,配合班主任的教育,使學生懂得學校的各項設備是教學物質基礎,是勞動人民的勞動結晶,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的品德。
(3)教育活動的經常性。在為師生服務的同時,針對各個時期學生中出現的不良習慣,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活動。例如,針對學生就餐習慣差、環境意識差的現象,在學生中廣泛開展了“治理校園環境、杜絕八亂行為”的活動;針對今年開學以來學生中亂扔、浪費、損壞公物的現象,開展了“不要亂扔,不要浪費,不要損壞公物”的“三不”活動,在師生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3.硬化教育設施抓保障,實現開放育人
學校后勤工作的教育功能還體現在對全校整體教育的物質保障上。基本物質條件不具備,教育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和削弱。大興一中寄宿學生1000多人,學生每周才回家一次,平時的生活一般是“寢室――教室――食堂――運動場”四點一線,校園成為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因而對學習和生活中的物質條件依賴更強,要求更高。學校后勤想師生之所想,急師生之所急,配齊了教學及生活所需的物資和設施設備,加強管理,充分發揮后勤服務的保障功能。
案例反思
總結大興一中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上述“一二三四工程”,主要有下面一些成功經驗:
理論上,一是落實了素質教育的辦學理念――即在“人”字上找準了素質教育的目的,在“全”字上探索了素質教育的渠道,在“特”字上追求了學校素質教育的個性;二是探索了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即通過積極推進為學生發展奠基的“一二三四工程”,開始形成了以德育、課程和學科改革為主體的具有大興一中特色的素質教育途徑。
實踐上,一是教師素質教育能力日益增強――即通過教育觀念的切實轉變和實施素質教育自覺性的提高,教師的素質教育能力不斷地得到了增強;二是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即通過實施為學生發展奠基的一二三四工程,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和自主能力,實現了“優良+特長”這一素質教育目標;三是學校教育教學成果顯著。同時,素質教育“一二三四工程”的實施,也使學校顯示出生機勃勃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