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社會課素質教育案例及評析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小學社會課素質教育案例及評析
作者:(賈美華 顧瑾玉)
小學社會課是一門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的綜合課程,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而事實上,社會生活的變化是難以捉摸的。如何使社會課教學的內容具有時代感,是社會課學習極為重要的方面。朝陽區惠新里小學胡艷輝老師在教學中就非常重視教學內容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在《日本》一課的教學中,沒有拘泥于教材中有關日本國家基本內容介紹,而是在教學中注意反映變化中的社會和變化中的日本。
一、案例流程簡介
1.在課前組織學生就目前日本的政治、經濟兩大類的6個焦點問題進行調查,收集資料。它們是:日本政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事件;東史郎事件;日本修改教科書事件;東芝筆記本電腦事件;日航對中國公民不公正待遇事件;三菱帕杰羅汽車事件。
2.利用課本內容,結合錄像資料,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風土人情等,在認識日本經濟“資源小國和經濟大國”的基礎上,聯系近期日本的一些在中國銷售產品出現的質量問題,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說明日本某些產家的商業欺詐行為。
3.從日本的經濟到日本的政治。日本在商業出口和商業服務方面極大的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的同時,近期在日本國內也發生了破壞中日友好關系,傷害全世界愛好和平事業人們的典型事件,比如: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
4.學生用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說明,經過相互啟發逐漸了解到,對一個國家應從整體上認識,僅僅看到其經濟高度發達的一面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全方位、多角度地認識世界上的一些國家。
二、評析
遵照學生認識的規律,將現代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信息與社會課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這一認識雖然已經廣泛被社會課教師所接受,但是在社會課教學中如何靈活的運用和體現,是社會課教學改革的難點。
社會課的教學目的決定了社會課教學要幫助和引導學生正確地觀察和認識社會,由于社會的發展是瞬息萬變的,社會教材在某種意義上說是靜態的,如何把握時代的脈搏,有效地將社會生活中鮮活的信息資源運用到社會課教學中,是社會課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以往教師習慣于“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對教材的使用缺乏創新性,大多數教師還停留在教教材上,不愿或不敢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更不用說對教材進行新的改編和創造了。胡老師在這方面作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注意引導學生將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社會緊密地聯系起來,及時補充具有生活氣息的資料,讓學生認識和了解真實的社會現象,使學習內容具有時代的氣息或生活的感受,有利于學生形成適應現實社會和未來社會的生活能力。
如何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
解決問題學習是社會課教學中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主要是指讓學生直接面對實際、真實問題,通過學習、研究并提出解決方案。崇文區曹瑩老師在《人造衛星升空》這一單元正是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一、案例流程簡介
1.根據學生實際和社會熱點問題,提出真實任務——課前,老師發現學生對有關航天面的知識十分感興趣,而且各種媒體對航天方面的報道較多,這對學生的學習十分有利。于是,教師便提出問題情境,為學校校園網制作中國航天網頁,讓全校學生都能了解這方面的內容。
2.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自愿結合,組成五個專題小組:“火箭”組——主要研究我國研制長征系列火箭的情況;“中國衛星”組——主要研究我國用長征系列火箭發射我國研制的衛星的情況;“外國衛星”組——主要研究我國長征系列火箭為外國發射衛星的情況;“神州號”組——主要研究我國神州二號飛船的情況;“展望”組——主要研究我國未來航天的發展前景。
3.分組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借助書籍、報紙雜志、網絡等多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并在組長帶領下,進行整理、綜合。
4.課上通過不同方式進行匯報,交流研究成果。在匯報中,每個小組都各有特色。比如,“火箭”組將他們的研究成果制成了多媒體演示文稿,從而使他們的匯報有聲有色。在學生小組匯報的過程中,老師適時地為學生補充一些精彩的錄像資料,并有針對性的引導。
5.最后,對每個小組的研究過程和成果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自評、他評和小組互評等方式,對每個小組、每個同學進行了客觀的評價,有集體獎,如合作獎、組織獎;有個人獎,如搜集資料獎、最佳創意獎等。
二、評析
解決問題學習旨在讓學生在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綜合全面地分析和思考問題的一般性方法,以促使其形成關心社會的態度并積極參與社會生活。
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這一目的,具體說有:首先,從社會熱點問題出發,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實際,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其次,問題解決得如何,關鍵在于資料收集、調查的過程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過程。教師不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途徑收集資料,并鼓勵學生在各自對社會生活觀察和體驗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從中體會解決問題方式本身的多樣性。第三,教師通過綜合評價的方式促使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有一個正確的評價,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
正是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不僅提高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欣賞,學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