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何在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教育的目的何在
欲求得好分數、好工作容易,而欲求得教育之成功卻并非易事。請看眼前這位學生特莉莎。她因缺乏睡眠而眼窩深陷,然而她的考卷卻答得無可挑剔,她的文章也超過老師要求的字數,她還把數學作業重抄一遍以求其整潔。她閑時拉小提琴、彈鋼琴,在一家醫院無償幫忙,還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團體活動,然而她并不能從中獲得樂趣。她好像生來就非要成功似的,她情愿為成功付出任何代價。在特莉莎畢業典禮的那天,她胸前佩戴著全優畢業生獎章,然而她的雙眼卻透出茫然。
今天,許多學生在擇校、擇業、選擇研究領域時毫不猶豫地把能掙多少錢擺在首位來考慮。從1989年作的一次全國性大規模高校學生問卷調查結果來看,72%的學生認為他們上大學的首要目標是能在畢業后掙大錢。這是這一代人的普遍心態。而研究表明,在美國生育高峰期(1947年—1961年之間)出生的這代人中大多數卻認為上大學是為了發展自我、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就整個美國來講,以商業為專業的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其原因在于人們對教育、對職業優先權看法的轉變。在杜克大學,經濟學專業是全校最受歡迎的專業,有近15%的大學生選擇這個專業,而選擇歷史專業者只占大學生總數的5%。而30年前,情況恰恰相反。這種變化是由于經濟學專業的學位含金量高,能使持有者掙大錢。
不過,任何事情都有矛盾的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們只把學習當成實現掙錢這一目標的手段,因此學生們對課程設置沒有要求,對教授水平沒有要求,對自身發展沒有要求。他們只把大學生教育當作簡單的體育項目來對待——遵守規則、努力競技、最后獲得學位了事。學校因過分強調各種考核分數和標準化考試成績而助長了這種風氣的滋長。這種選拔方式常常草率地把考試成績當成衡量學生真實水平的準繩。如此,學生們認為檢驗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尺度便是各科成績的平均積分點;他們認為只需要把精力放在對成績的追求上而不是對知識理解的探求上。
殊不知,求知與發展自我的過程比最終結果更重要。能理解這一點的人會感到追求的樂趣,而專注于結果的人卻只能品嘗到轉瞬即逝的一點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