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1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1
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一種能力。大綱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為了開發學生的智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必須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激發自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鉆研、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更加積極,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參與的狀態,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下列方法來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1、以疑激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才能激起他們自學的欲望和興趣,所以,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時,我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學會設疑,釋疑。如教《撈鐵牛》一文,我讓學生自己讀讀課題,想想通過讀題目,想知道些什么?學生根據題目設疑:“為什么要撈鐵牛?誰去撈鐵牛?撈鐵牛前應做些準備工作?他是怎樣一步一步撈起鐵牛?……”然后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課文,學生學習情緒極佳,很快便弄清課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這篇文章的脈絡。最后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抓住重點段落,展開討論,他們終于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找到了總是的答案,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2、以境引趣:只有帶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才能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對《頤和園》、《黃繼光》等文章,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再現書中所寫的情境,播放配樂課文錄音,視聽結合。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
3、以讀生趣:只有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讀激情,才能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如教《荷花》一文,我采用了“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并配合采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發情思”、“多讀激發情思”等方法,讓學生在讀中生疑,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生情。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容,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樹立自學的信心。
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在堂上“你講我聽”的思想束搏,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一些問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他們自己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能解決的問題堅決不講,讓學生自學解決;對學生自學尚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眼、動腦等方面給學生創造條件,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
三、教給自學的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鑰匙,去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讀懂各類文章。如《西門豹》一文的教學,我讓學生圍繞“西門豹是怎樣破除迷信的?”這一個重點去細讀課文,了解事情的經過,讀懂課文,從而明白西門豹是一個怎樣的的,憑借這課的教學,讓學生明確應抓住重點去品詞品名,精讀有關片段,去弄懂課文。
有的課文各段內容的寫作方法相似,就精講一段,啟發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去自學其它各段,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對《海浜小城》一文,在學習寫小城的美麗景色一部分時,我先精講小城庭院的美景,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優美詞句,體會庭院的美。接著我讓學生運用剛才的方法,自學小城的公園和街道的兩小節,適時出示歸納的自學方法:①認真讀第5、6兩小節。②找出你喜歡的詞兒或句子反復讀幾遍,再說說你喜歡的理由。③想想小城的公園和街道有什么特點。這樣,學生通過分析好詞好句真正體會到了小城的美。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指導學生學習,他們的自學能力又有了提高。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學習方法轉化為學習能力,就需要引導學生反復實踐,所以我常常選擇不同類型的短文,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去自學,讀懂短文,在班里還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定期交流學習經驗,使同學們能互相學習,通過長期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
四、培養自學的習慣。
大綱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要看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因此,我常跟學生講培養良好的自學習慣的好處,讓他們明確要培養哪些好的自學習慣,把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納入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中,貫穿于平時聽說讀寫訓練之中,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細心培養,并持之以恒,直到學生養成好的自學習慣。如為了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我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邊讀邊想。“手到”則要求學生勤查工具書,邊讀書邊圈圈點點,寫寫劃劃,作摘記或做筆記等。
又如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我采用把預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決定預習方式。如教《五彩池》一文,我給學生提供三種方式:⑴“基礎型”,即根據導讀要求,能正確讀準詞音,正確讀通課文,邊讀邊畫,養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查查字典。⑵“作業型”,能按照導讀、預習,課后思考、練習的要求,帶著問題學。讀中有思,去認真讀書。能按自找、自讀、自練的方法自學。⑶“自能型”,能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在自讀中提出不懂的問題,有質疑總是的好習慣。這三種預習法,體現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為學生自主學習營建民主、自由、寬松、探究的學習情境,讓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去發揮自己的潛能,這樣為學生學習拓寬了空間。
任何習慣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持久的強化訓練。所以,我堅持引導學生在語文園地里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此外,還經常表揚有良好自學習慣的同學,讓他們介紹自己的做法,使同學們學有榜樣,趕有對象,從而促進同學們良好自學習慣的形成。
總之,自學能力的培養不能一中文蹴而就,必須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中培養。我們應該多給孩子們營造廣闊的時空,還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權利,讓閱讀教學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