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學改革 推進素質教育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深化教學改革 推進素質教育
□ 陳大理 羅躍文
當今世界,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于基礎地位,國力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對于培養和造就我國21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構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奠定堅實的人才和知識基礎,值得認真思考、探討。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一場事關大局、影響深遠的系統工程。教育工作者在素質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要率先轉變觀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師應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鄧小平理論中的“三個面向”,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艱苦奮斗的統一,并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深化教育改革,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堅實的物質條件
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職責。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大教育投入,進一步依法加強城鄉教育費附加的征收與管理,不斷完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創造性地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三、優化結構,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教師要熱愛黨、熱愛祖國,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生觀,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要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業,要有寬廣厚實的業務知識和終身學習的自覺性,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手段;要遵循教育規律,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創新,要尊重學生人格,因材施教,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只有造就了一批政治素質高、知識淵博、業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育出全面合格的新型人才。
其次,要建立優化教師隊伍的有效機制,完善教師聘任制、校長負責制、結構工資制,引人競爭機制,吸收優秀人才從教。在中小學要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和能發揮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師隊伍。對于不勝任教育事業的人員要限期達標和轉崗分流。
四、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是要更新觀念,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要根據大綱要求開足開全課程,克服重主科輕副科思想,教學方法上要摒棄“注入式”、“填鴨式”,采用“啟發式”、“分層目標教學”、“主動參與教學”等新型現代教學方法,盡量在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上動腦筋;教學評價上要改單一的書面考試為筆試、口試、實踐考核并重,變百分制為等級評估,變單純的期末考試為過程系統評估,并且要加強德、智、體、美、勞的評估力度,使教學評估更具科學性、合理性、規范性。
實施素質教育,需要領導高度重視,政府行為到位,更新觀念,優化教師結構,健立健全教育評估體系,更需要一代開拓創新、奮力拼搏的教育奉獻者。
(作者系平昌縣元山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