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興趣 培養能力 扎實開展素質教育
來源:查字典素質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激發興趣 培養能力 扎實開展素質教育
怎樣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當前外語教學研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而培養能力又離不開素質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質教育呢?教育家徐特立認為:根據社會需要,有計劃地、有組織地把人類的知識、技能、藝術以及各種建設活動、社會活動等等生產和斗爭的經驗傳授給后一代,這就是教育。所謂素質教育,完全是在現代經濟、科學高速發展的社會條件下,對教育本質屬性中的核心――創造教育的思想的體現,而且正是創造教育思想要求素質教育著重開發、培養、提高以至改革人的固有物質,并以此確定素質教育的內容、方式和方法。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必須在學生對外語這門課具有濃厚的興趣,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主動性來實現。可以這樣想,興趣是掌握知識的動力,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而能力的開發又是素質教育的目的。筆者在英語教學中緊緊抓住激發學生興趣這一重要環節,使學生在樂中求知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電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好外語的先決條件,也是學習動機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欲。如果老師還始終采用那種“灌輸式”、“填鴨式”或者那種令人悶得發慌的講讀式,很容易使學生的大腦疲勞,至學生于昏昏欲睡之中,使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像一潭死水,學生很快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如果采用電教手段,把無聲的課本文字變成有聲有色的語音和語調,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這樣,學生記得快,記得牢。
例如,在講課之前,可以先播放幾遍配音磁帶,讓學生對本段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結合課前準備好的幻燈片進行播放,主要內容為本段有關短語和句子,然后再對該段的重要語言點進行講解,使學生在搞好聽說的同時對語法、語言重點掌握。然后取出投影片:
Ready e.g Supper is ready.
Favorite e.g It is my favorite.
Home cooking: to be away food
I would like Chinese tea with nothing in it.
當屏幕顯示I would like Chinese tea with nothing in it時,要對with做重點講解。放完之后,要讓學生回憶,老師適當提示;也可老師說短語,學生說句子。
在學生對這些語言材料有了感性認識之后,讓學生把這些語言材料讀幾遍,老師再提示著把重點句子說一至二遍。接著老師讓學生對本段內容進行復核,然后進行對話。整個聽、視、說的過程,活躍了課堂氣氛,展現出一片興致勃勃、生動活潑的局面。
在講解課文時,老師也可以制作活動的動畫片式的幻燈片,替代靜止的教學掛圖。
實踐證明,在外語教學中,由于電教媒體的介入,使教學內容立體化、形象化,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單位時間的教學效果。
二、開展課堂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的年齡在十一至十三歲之間,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個年齡的學生思維敏捷,好說好動是他們固有的天性,若忽視這一點,課堂上一味地限制秩序井然,實際上并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了使課堂教學既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又符合外語學習自身規律,我大膽地把游戲引入教學中,想辦法活躍教學氣氛,變被動為主動,變老師“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通過游戲教學,學生的情緒格外高漲,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對外語的學習興趣。比如,講解一般過去時,可先讓學生理解一般過去時的概念,然后準備大量的動詞過去式,如got up, went to school, had, swam, closed, wanted, looked for等。老師告訴學生除了可以用黑板上這些動詞外,畢業論文還可用別的其它動詞。然后給學生半分鐘時間作準備,看看誰在半分鐘內說的句子最多、最好。起初,老師可讓學生說陳述句,講解了一般過去時的疑問句之后,讓學生說疑問句,并自問自答,老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然后,進行分組訓練。把一個班分成兩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各選五名學生。在半分鐘內說出三個完整句子加一分,多一句再加一分,少一句扣一分。老師抽查學生時,要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使中、差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準備。最后評出優勝組、最優學生進行表揚,不可批評最差學生。
游戲過程中,兩組各不示弱,氣氛異常活躍,既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又給學生更多機會在眾人面講話,對培養學生健全心理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適時設置情景,創造學英語的氛圍
我們是怎樣學會母語的?大家都知道,自從我們出生那天起,我們就處于母語的環境中,每天都在聽、模仿。學習英語也是如此,教師要盡可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說英語的環境,營造說英語的氣氛。
例如:在What's this? It's a / an…這個句型的教學中,教師先說幾遍,然后讓學生模仿著說,然后老師再拿一些別的實物,讓學生進行操練。在學生基本掌握句型后,可讓學生齊聲說,對說得好的學生要及時鼓勵。
實踐證明,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扭轉了以往呆板、機械、無味的學習局面,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