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擬和擬人的區別
來源:查字典生活技能網 發布時間: 2017-04-20
在平時的文學欣賞習題訓練中,當涉及到比擬這個修辭格時,很多同學簡單認為它是比喻或是比喻+擬人。這種認識上的誤區,源于大家沒有很好地了解比擬的定義與分類。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比擬和擬人的區別,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比擬和擬人的區別
把物當作人寫或把人當作物寫、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這種辭格叫比擬。被比擬的事物稱為本體,用來比擬的事物稱為擬體。比擬可分為擬人和擬物兩大類。
擬人是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比如:小鳥在天空中快樂地歌唱。
擬物又分兩類。一是把人當作物來寫,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態或動作,比如:
①敵人雖然張牙舞爪,但卻不堪一擊。
②指導員講得真來勁兒,嘎子豎起耳朵聽。
③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
二是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比如:
①魚翔淺底:賦予魚兒小鳥的動作情態,突出了水的清澈見底。
②火山開始咆哮:賦予火山野獸的動作情態,突出了火山爆發時的狂野,令人恐懼。
③月光靜靜地瀉下來:賦予月光水的特性,使月光的柔和朦朧可觸可感。
比喻和比擬的區別
比擬包括擬人,但不包括比喻,更不等同于比喻。比擬與比喻有相似點,即都是兩事物相比,不同點在于:
一、比喻重點在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大基本類。
明喻的構成方式是本體+比喻詞+喻體,其喻詞是:像、像似的、如、似、仿佛、猶如、有如、一般;暗喻構成方式也是本體+比喻詞+喻體,只不過喻詞變成了是、為、如是、變成、成為、等于借喻則只出現喻體。比擬重在擬,本體與擬體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本體必須出現,擬體不出現。
二、比喻和比擬的另一個重要區別是看本體與喻體、擬體的詞性構成。
比喻的本體與喻體一般由名詞構成,比如:①露似珍珠月似弓。②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③春風像個慈祥的母親。
而比擬除了本體是名詞外,擬體不直接出現,而主要是通過形容詞或動詞來實現。比如:①一池湖水愈發溫柔了。②月亮一露面,滿天的星星驚散了。③小姑娘高興地朝媽媽飛了過來。④白雪覆蓋下的群山在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