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禮儀之職場中的稱呼禮儀
來源:查字典禮儀網 發布時間: 2017-04-20
稱呼禮儀是商務禮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接待活動中,接待人員對接待對象所使用的稱呼,往往備受對方重視。稱呼是交際大門的通行證,是溝通人際關系的第一座橋梁。AAAA有哪些?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職場中,稱呼一般劃分為以下幾類:
【職務類稱呼】
在職場中最好以職務相稱,如林處長、臧廳長、楊總、李經理、石主管等。
【學術類稱呼】
學術類稱呼如吳教授、姜博士、懷老師等。
【泛尊稱】
泛尊稱如金先生、郭女士、拓小姐等。
【稱呼對方姓名】
稱呼對方姓名時,可以稱其全姓名,如張三、李四,比較莊嚴、嚴肅。
商務禮儀中職場稱呼禮儀規范在商務活動中,稱呼要莊重、正式、規范。一句得體的稱呼,既能引起對方的注意,也一下子拉近了雙方的距離。依照商務慣例,在商務會面中,最正式的稱呼有三種,即應當稱呼交往對象的行政職務、技術職稱,或是其泛尊稱。泛尊稱,指的是先生、小姐、夫人、女士一類可以廣泛使用的尊稱。
在商務活動中,以對方的行政職務相稱,以示身份有別、敬意有佳,是最常見的一種稱呼方法。可以僅稱職務,如局長、處長、經理、主管也可以在職務前面加上姓氏,如李市長、張董事長等。
對醫生、教授、法官、律師以及有博士等有職稱和學位的人士,均可單獨稱醫生、教授、法官、律師、博士等。同時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李教授、法官先生、律師先生、張博士先生等。這樣可以表示你對他職稱的認可和尊敬。
對于那些初次打交道的,或者既沒有具體的職務也沒有具體的職稱的人,可以直接稱呼他們為先生、小姐或者夫人,如果知道他們的姓氏,就最好在這些泛尊稱的前面帶上對方的姓,如張先生、李小姐等。在使用泛尊稱的時候,對于男士,不管多大年紀,都可以稱呼對方為先生,但是對于女士來說,夫人這個稱呼可不能亂用的,必須在知道對方已經結婚的前提下才可以用。
商務禮儀之職場中的稱呼注意要點職場中稱呼禮儀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稱呼他人時應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則;
第二,很多人有多種不同的職務,稱呼時應以雙方的關系為優,如是普通關系,則稱呼學術職稱更好;
第三,對于小姐的稱呼,有人容易誤解,應慎用;
第四,在進行自我介紹或稱呼他人時,應放慢語速,咬字清晰,避免出現尷尬;
第五,在工作場合中,一般以職務稱呼為宜,無須太過謙虛。
第六,關系越熟越要注意稱呼。
與對方十分熟悉之后,千萬不要因此而忽略了對對方的稱呼,一定要堅持稱呼對方的姓加職務(職稱),尤其是有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人人都需要被人尊重,越是熟人,越是要彼此尊重,如果熟了就變得隨隨便便,老王、老李甚至用一聲唉、喂來稱呼了,這樣極不禮貌,是令對方難以接受的。
第七,初次見面更要注意稱呼。
初次與人見面或談業務時,要稱呼姓加職務,要一字一字地說得特別清楚,比如:王總經理,你說得真對.....如果對方是個副總經理,可刪去那個副但若對方是總經理,不要為了方便把總字去掉,而變為經理。
第八,稱呼對方時不要一帶而過。
在交談過程中,稱呼對方時,要加重語氣,稱呼完了停頓一會兒,然后再談要說的事,這樣才能引起對方的注意,他會認真地聽下去。如果你稱呼得很輕又很快,有種一帶而過的感覺,對方聽著不會太順耳,有時也聽不清楚,就引不起聽話的興趣。相比之下,如果太不注意對方的姓名,而過分強調了要談的事情,那就會適得其反,對方不會對你的事情感興趣了。所以,一定要把對方完整的稱呼,很認真很清楚很緩慢地講出來,以顯示對對方的尊重。
商務會面中不適當的稱呼1.無稱呼。在商務活動中不稱呼對方,就直接開始談話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2.地方性稱呼。有些稱呼具有很強的地方色彩,比如,北京人愛稱人為師傅,山東人愛稱人為伙計,而在南方人聽來,師傅等于出家人,伙計肯定是打工仔。
3.不適當的俗稱。有些稱呼不適宜正式商務場合,切勿使用。兄弟、哥們等稱呼,會顯得使用這種稱呼的人檔次不高,缺乏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