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軍人演講視頻
來源:查字典口才網 發布時間: 2017-04-17
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吃苦耐勞、樂于奉獻、聰明機智、不怕困難的性格,在中國軍人身上體現得尤為顯著。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創業軍人演講視頻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創業軍人演講一
我叫xx。1989年于遼寧省岫巖縣應征入伍,在武警xx支隊服役,1999年退役,現為xx市xx煤炭公司董事長。
回想走過的歲月,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軍旅生涯,正是部隊這所大學校磨煉了我堅強的意志,退伍軍人個人先進事跡從擺小攤賣冷飲、做通訊器材小項目開始,直到如今創建xx煤炭公司。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部隊對我的培養和教育。
一、軍營的錘煉,堅定了我不畏艱辛敢于創業的信念
我時常在想,如果沒有當兵,我會后悔一輩子。部隊所給予我的精神,戰友所給予的友誼,讓我受益終生,如果沒有軍營的錘煉,就沒有我日后開拓進取,敢于創業的理想和抱負。
1989年的嚴冬,我走入兵營。十年的摸爬滾打、刻苦磨礪,練就了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拼搏、特別能奉獻的頑強作風,我曾先后11次榮獲支隊嘉獎,2次榮立三等功。1999年,為了服從部隊發展建設的需要,我脫下了心愛的軍裝,投身到建設第二故鄉中,轉業軍人事跡我憧憬著自己能在xx市這片熱土上施展才能、建功創業。
創業軍人演講三
我1980年入伍,先后在廣州軍區某師小車班擔任專車司機,在總政某干休所任車隊隊長,兩次榮立三等功。1989年轉業,在北京大發公司工作兩年,任車隊隊長,在北京麗都啤酒廠工作5年,擔任北京地區銷售負責人。在這7年里,年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工作者。1997年底,我創辦了北京平谷凱超機動車檢測場。企業現有總資產兩個多億,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優秀企業,我也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優秀企業家。
一、為政府分憂,立志創辦私營企業
在我國繼續深化改革的九十年代,企業員工下崗比比皆是,機關干部下海經商的也大有人在,復員退伍軍人安置問題困擾著政府。我看到深化改革中帶來的陣痛,尤其是和自己一樣在部隊奉獻了幾年、十幾年青春和熱血的戰友,退伍返鄉后工作沒有著落,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
京柒糧液寅午寶酒業有限公司等7個下屬企業,企業總資產達兩個多億,累計納稅2000多萬元。企業先后多次被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技術監督局分別評為守信企業、全國誠信企業、銀行系統aaa企業,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優秀企業,我也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優秀企業家,2006年我還被評為全國誠信企業家、守信先進個人。
我在創辦企業的歷程中深刻認識到優秀企業、誠信企業,取決于企業形象,企業形象取決員工形象,員工形象就是員工的工作作風、敬業精神、團隊意識、職業道德、業務素質、服務態度等各方面的總和。為此,我注意用部隊的過硬作風、優良品德、敬業精神影響企業,帶動員工。在企業開展了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嚴格執法、優質服務學習教育活動。在退伍軍人中開展了退伍不褪色、崗變志不變、適應社會、服務人民教育活動,還吸收發展了36名同志入黨。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為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打下了良好思想基礎。
三、企業發展,不忘回報社會和軍營
我常說:企業發展了,我們不忘黨的政策英明,不忘部隊的培養,不忘對社會的奉獻。1997年以來,我的企業先后幫助安排復員轉業軍人、下崗職工400多人,其中復轉軍人186人,下崗職工115人,待業青年68人,農民工31人。
我和部隊有著深厚的感情,雖然退伍20年了,但時刻牢記部隊的培養,不忘為退伍軍人排憂解難。我在企業招工時都是優先考慮復轉軍人,對其中家庭困難多、困難大的,給予了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河南籍退伍戰士余本昌,剛來企業時勁頭很足,時間一長思想便開始不夠穩定,細心的我看到他的變化,便與他促膝談心,了解到他家的實際困難后,一方面從思想上幫助他,鼓勵積極工作,另一方面從生活上給予關心,為他解決住房。后來,余本昌不僅年年被評為優秀員工,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談到我的戰友情,員工們都知道我千里迢迢請連長的故事。在2005年10月,我和四川籍退伍戰士李樹杰交談時,得知自己的老連長雷發喜86年轉業后創辦的企業已倒閉多年,負債不少,且工作沒有著落,家里生活比較困難。于是我專程趕往江西豐城市把老連長請來安排到北京平谷凱超機動車檢測場工作,為了使老連長安心工作,順心生活,又將他愛人和兒子一同從江西接到北京。我對老連長一家人無微不至的體貼和關懷,不僅感動了老連長,也感動了江西省有關領導,稱贊我是復員軍人的典范。
創業軍人演講二
19歲那年,我帶著青春的夢想,闊別家人,踏上了開往他鄉的列車,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穿上綠色軍裝走進了軍營,邁進了人生的第一站。時光如水,四年后我退伍復員,告別了親如兄弟的戰友,含淚走出了軍營。回頭看看熟悉的營房,往事歷歷在目,想起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那首歌,心里真是有無數個忘不了啊!四年的軍旅生涯雖然很苦,卻練就了我吃苦耐勞、越挫越勇、永不言敗的精神和鐵一樣的意志。也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做軍人!什么又是所謂的值得!正是這種精神和意志為我后來的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在臨夏飯店采訪臨夏籍企業家,甘肅興發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何英平時,這位曾經的空軍老兵身上依然流露著軍人的豪爽和堅韌。
何英平是臨夏縣先鋒鄉河堡村人。由于家境貧困,1990年,剛剛19歲的他初中畢業后參軍,在廣州當了四年空降兵,并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12月份退伍。退伍后他留在廣州打工,讓他想不到的是,這一段經歷,卻是他在第二故鄉創業的開端。
1993年底,帶著對部隊的無限眷戀和感激,何英平依依不舍地離開軍營,開始了在廣州的打工生涯。他說,退伍后就出去找工作,滿大街找了一天也沒找到自己能干的工作,當時內心很矛盾,為什么在部隊能立功受獎,可回到地方就什么都不會干了呢?有一種自己與時代脫軌了的感覺這樣不行!失去的我一定要找回來。何英平認為自己在部隊上曾經是名優秀的軍人,回到地方也應該是名有志青年啊!
懷著這一想法,何英平第二天便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玻璃鋼防腐企業擔任業務員。當面試經理問我以前做過什么時,我說我什么也沒做過,但是無論做什么,我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面試經理轉身就走了,我心里想又沒戲了。;可那面試經理回頭丟下一句話:明早8點來公司,可不要晚了啊。我心里狂喜,這可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啊!于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好。就這樣,何英平風里來雨里去,整整跑了四年推銷業務。這讓他學會了很多專業的知識,也積聚了在這個行業內的一些人脈。
何英平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一些積蓄后,他覺得應該是試試身手的時候了。1999年,他辭職單飛,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從建筑行業里的環保設施做起。打拼期間,他的足跡遍布廣州的很多大型建筑工程。2000年,他在廣州白云區自租廠房成立廣州華英防腐工程部,任總經理。那時移動電話很少,市民間的聯系主要通過有線電話進行,他瞄準此商機后,2001年通過多處爭取成功拿下了廣州全市的電話亭安裝項目。當時廣州的紅棉電話亭全部是我們做的,我親自安裝、生產,我制作的電話亭遍布廣州市。2004年,何英平在廣州市花都區自建廠房6000平方米,成立了廣州市華英防腐設備有限公司。
有了幾年做防腐設備的經歷,何英平逐步涉足鋁材行業。剛開始大部分地區的鋁材商對環保設備不太重視,后來由于國家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鋁材商們才開始重視起來,可當時全國范圍內做防腐處理的企業并不多,何英平以良好的口碑贏得了業界的信賴,更贏得了市場。不僅廣東省,甚至全國各地鋁材行業的防腐設備處理都是何英平的企業做的。據他介紹,當時全國80%的大廠防腐工程是他的企業做的,廢氣處理塔也占到90%。目前何英平在廣州共有5個公司,其中3個公司是他獨資的,其他2個公司里何英平也是大股東之一。其中的4個公司以租賃的方式占地面積大約40畝至50畝。
談起自己的創業之路,何英平說得最多的還是誠實和吃苦。他說小時候家里窮,母親去世早,弟兄五六個,放棄學業去參軍,乃至后來選擇留在廣州創業都是無奈之舉,當時就是想減輕家里的負擔。經過20年的打拼,何英平總結了兩個字吃苦。他說做什么事能吃苦就行,不吃苦干什么都不行。這些年很多人問過他一個問題,你在外面一無所有時怎么混的?何英平很自信地說:我沒有多少文化,唯一有的就是對人很誠實,我對什么東西要的是質量,為了質量,就是虧錢的事我也做。以誠起家,我的優勢就是這個。只要是接的活我絕對會保質保量按期交工,有些工程就是虧本也要做好。所以久而久之,他的公司在當地樹立起了很高的信譽。他舉例說,2010年的12月底,那段時間自己身體不好,正在住院,馬來西亞一公司有個項目欲在廣州尋找合作伙伴,其老板是華人,他從別人跟前打聽到何英平廢氣處理設備和防腐設備在行業內做得最好,但他提出一定要見一下何英平本人,沒辦法他只能抱病乘飛機趕過去。雙方經過了詳細介紹和商談后,該老板望著何英平黝黑的皮膚和臉上歲月洗滌的年輪,斷定他是一位實打實干工作的人,打消了原來的顧慮,信任的與何英平簽訂了合作合同。
還有一個例子:福建的風安鋁業,老板是一個女的,工廠在廈門,她的企業在福建能算得上是大的鋁材廠之一,老板人很精明,她要做一個比較大的防腐處理工程,她先找了五六家設計公司讓他們各自推薦,這些設計公司考慮競爭對手基本上都是互不來往的,但他們都和何英平有過業務交往,因此都異口同聲地推薦說華英就是做防腐的專家。這位女老板見面后問他,你的優勢是什么?何英平說,我沒什么優勢,但能保證100%給你做好,但價格也貴點。她聽后,二話沒說馬上叫她的助理來簽合同。2008年,何英平的廣州市華英防腐設備有限公司成為《中國防腐蝕技術協會》會員;2010年成為《廣東省有色金屬學會鋁加工專業委員會》會員,同時何英平本人也榮幸成為《廣東省有色金屬學會鋁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2011年,該公司成為《廣東省復合材料學會》理事單位,何英平又成為《廣東省復合材料學會》理事會理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何英平的事業越做越大。但他飲水思源,時刻不忘回報社會。2011年,他和鋁材行業內的幾位朋友旅游來甘肅后,他邀請朋友們到臨夏走走。經過一番考察,何英平和三位好友合伙成立了總投資2.8億元的甘肅興發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落戶臨夏經濟開發區。這個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創新中心、綜合實驗室、現代化生產車間、深加工配套功能為一體的鋁合金建筑型材、裝飾及工業用型材的生產基地。
何英平介紹說,公司生產和經營陽極氧化、電泳涂裝、粉末噴涂、氟碳噴涂、木紋、隔熱等大類多系列、多規格型號的建筑型材、家居裝飾型材、工業型材等。公司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生產設備,選用可循環再生式熔鑄爐,日本高節能環保永磁攪拌設備,在線熔體凈化設備;選用帶有伺服液壓系統技術的短行程擠出設備,全自動牽引機及后輔設備;瑞士金馬全自動立式噴涂生產線;集日本、韓國技術一體的全自動氧化生產線;先進的注膠、穿條隔熱生產線、全自動仿真木紋生產線;與之配套的德國臺式直讀光譜儀,鋁型材專用材料實驗機(含隔熱型材高檢驗設備裝置),耐候實驗箱等實驗檢測設備,保證產品的先進性和產品性能。
何英平最喜歡讀《七分做人,三分做事》,他深諳其中的道理,這些年來,他也是這么做的。從部隊復員以后,他是兢兢業業的企業生產者,又是投身市場經濟的商界楷模,在做人和做事上有口皆碑,為地方經濟發展,為創建和諧社會和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盡了一名退伍軍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