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跟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溝通
來源:查字典口才網 發布時間: 2017-04-17
遇到喜歡的人,明明想要說很多話,可一到開口全部都變成了一些有的沒的的對話,這樣很讓你喜歡的人對你沒有興趣。那么,你要怎么做才能夠和TA有更好的溝通,從而促進你們之間的關系呢?下面小編整理了跟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A、直接點會比較好
你與你喜歡的人之間最大的溝通障礙在于你沒有辦法表達出你真正的想法和真正想說的話,由于你很怕在對方的心中留下不良的印象,所以你講話很迂回曲折、態度其實也不怎么直接,讓你喜歡的人會覺得跟你講話真的很浪費時間。不要害怕講話太直會傷人或是說錯話,其實你喜歡的這個對象還算滿直來直往的個性,如果你太害羞或是想太多,對方可能根本沒辦法了解你的意思,也會覺得跟你講話真的很累,言語直接、態度溫和,自然什么障礙都沒有啰!
B、學講冷笑話別太嚴肅
你是個務實的人,也想要在喜歡的人面前表現出最真誠最實在的那一面,當然,誠懇面對喜歡的人是非常棒的事情,只不過你的誠懇有點太枯燥,一部份可能是你本身就不擅言語表達、也可能是你太過緊張的關系,讓對方覺得跟你說話很無聊。學學說點笑話讓氣氛比較輕松,或者是聊一些比較生活化、比較軟性的話題,好看的電視劇或是流行的事物都還不錯,總是講太嚴肅的話題真的不會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想一些比較輕松的話題才會拉近你們彼此。
C、需要學習更穩重踏實
你和對方之間的障礙其實是在于你的表現太不穩重,甚至于是有點輕浮不認真。也許你并不想要讓對方覺得壓力很大,所以在表達方面上就非常的花巧、有點活潑過頭,甚至于表現出太過于愛玩的形象,讓對方覺得有點害怕。該認真的時候要認真,輕松自在和玩咖有時候只是一線之隔,很多時候是不適合講笑話或是亂開玩笑,坦白說你喜歡的對象是屬于比較認真個性的人,甚至于比較走嚴肅路線,你也該想想身在怎樣的環境該說怎樣的話會比較適當。
D、競爭對手放話造謠抹黑
你與喜歡的人之間之所以會有溝通上的障礙,最主要的問題并不是在你的身上,而是有其他的競爭者也想追求你喜歡的這個對象、也知道有你的存在,也因此就在你喜歡的人面前講了不少你的壞話,造成你喜歡的人對你有許多的誤會。該找一些機會澄清某些誤會,順便也讓你喜歡的人知道,其實你才是受害者,那個人說的話其實根本就不正確,找對時機幫自己漂白之后,你們之間的關系才會有比較良好的改善,也才能夠消除你喜歡的人心里那些對你的疑問和誤會。
跟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溝通的方法:溝通三步驟第一步:開始階段
我丈夫坐長途航班時,總會給身邊的旅客一塊糖。他的目的在于專心工作,不必閑聊,不受打擾,但分享糖果也是一種小小的聯結,可以調節這段旅程的氣氛。如果你確定對方會接納自己而不是生硬地拒絕,那么身體接觸也可以迅速創造一種聯結感。當你歡迎來賓時,可以試試來一個真誠熱烈的握手,說一句見到你真的很高興或 能再次見面真是太好了 。當你喜歡的人有麻煩纏身時,試著從他的角度考慮一下,你是否應該拍拍他的肩膀或是胳膊,以表示自己的同情和理解,或者冒險為自己的朋友做點什么也是值得的。
在現代社會,我們最常用的聯結方式就是說話。共同抱怨當然不錯,但若能讓他人表露自我,做一個優秀的傾聽者是最受歡迎的。假如你曾經聽某位同事表達過對她正處于青春期的兒子的擔心,那么,你只要簡單問一句 現在你家兒子怎么樣了?還是那么讓你操心嗎就可以順利地建立或加深彼此的關系。
當然在這個開始建立聯結的過程中,適度也是很重要的,不要為難別人,中國有句古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適度顯示的是一種尊重。
總結一些相關實用小技巧:
提供小零食。
勾起別人的自我表露,然后認真參與并仔細聆聽。
主動幫助別人。
給予他人贊美。
適當地請求別人的幫助(不是在極端無助的情況下)。
送點禮物。
友好地碰觸他人。
主動握手。
表示真誠的關心和關注。
說一些體貼的話語。
坦白一些自己的個人經歷。
明確表達這種聯結。比如,能跟你做朋友真好。
第二步:著手建立聯結
有時候建立聯結的第一步會很難,因為你會自然而然地害怕遭到拒絕,但事實上,大多數時候人們都想和你建立聯結。對此,你需要記住四件事,我稱之為微流情意。
微笑:顯而易見,但很容易被遺忘。
進行眼神交流:回避他人的眼神通常是自我排序較低的表現,同樣,這個舉動意味著你在排序狀態而非聯結狀態。
共情:試著完整全面地去理解他人,盡量表達出你的理解。
表達善意:為他人著想,做些體貼和有幫助的事。
哪怕你正心煩意亂,狀態不佳,只要做到這個,一切就會有所好轉。微笑是建立聯結的通行證,而眼神交流(不是死盯著也不是回避)則是平等互重的信號。接電話時,服務人員總是會先用非常歡快友好的聲音應答,然后再配合對方的語氣和聲調作出調整。這兩步看起來似乎簡單明了,但當你在感覺自己是個廢物的狀態時,往往就會忘記要這樣去做。
當你開始一段對話時,試著對他人的感受表達一些共情。如果對方說:我快烤成人肉干兒了。那么,在開始考慮如何解決問題之前,你可以先說:啊,我能想象得到。在大太陽底下排了這么長時間的隊,真是辛苦了。這種時候,你最好不要說 我也是啊或是那你干嗎不把外套脫了這類無法表達出任何共情的話。前面那句的結果是將對話的注意力轉回你自己身上,后面那句則意味著這是你的問題,跟我沒關系。最好還是說:我能為你做點什么呢?
最后,要表達出善意。記住,聯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想要了解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滿足他人的需求。所以你必須理解他人真正的需求或試著去接近他們;而不應該假設你知道什么對他們最好,那樣很可能會使你作出不恰當的行為或表現出極強的控制欲,一旦如此,你就又重新回到了排序模式。所以,不要想當然,而是先問問看:你需要我幫你拿點水嗎?盡管看起來這個人人都會做,但很多人都會忽視這些表達善意的小小機會。
第三步:加深交流
如果想要建立一段真正的聯結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問候,你就需要繼續加深交流。人們通常都比較喜歡談一些和自己的孩子、伴侶、職業或童年有關的話題,不過最好是在他們主動提及后,你再涉及這個話題領域比較好。要確保自己所提的問題都是出自真誠的關心和興趣,并關注對方的回答。這樣繼續聊下去,就會顯示出你的真誠。如果你的問題前后矛盾,就會讓對方覺得你只是為了排序而裝出一副關心的樣子。
總結一些比較合適的話題及后續追問:
看起來你結婚了(如果你看到對方戴了結婚戒指),你們兩個是怎么認識的?你是怎么知道他就是那個真命天子的?
你是在這附近長大的嗎?你小時候的這里是什么樣子?
我聽說你喜歡旅行。最近去了什么有意思的地方?還會再去嗎?
我聽說你家里養了一只(狗或貓的類型),它叫什么名字?養這種寵物的感覺如何?
不開會(參加宴會等)時,你會做些什么?(盡量避免具體問到他人的職業,免得遭遇他此時正好失業的情形。)那些事大概是怎樣的呢?
第四步:加強聯結
所有聯結都有兩種模式:給予和接受。一個人說話,另一個聆聽;一個人提供食物,另一個大快朵頤;一個人贊許表揚,另一個感覺不錯。盡管有時看起來似乎是那個接受者更為重要,但事實上,這兩個人的角色與排序毫無關系。這種給予與接受往往是輪轉的,也取決于接受者此刻的需求,但都與排序無關。
聯結的核心本質,就是給予他人某些特定的東西讓他開心或滿足他特殊的需求。這并不是取悅他人。
▲給予
情感代入:首先,思考一下在他人身上正在發生什么,你對此有怎樣的感受。
分析洞察:考慮對方需要或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用言語加以表達:將談話作為給予的一種方式,這樣聯結就會變得清楚明晰。表達你個人情感代入后的感受。如果恰當合理的話,告訴對方你希望能夠為他做些什么,詢問這樣是否可行。共情。在整個過程中的每一步,都試著從對方的角度觀察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
▲接受
當他人以善意對待我們時,接受并沒有那么難。但有些時候,他人需要明確了解你的需求,才能為你提供幫助。試著回答下面三個問題,看看讓自己放松下來,接受或請求別人的幫助究竟是否恰當:
這種幫助對你來說是恰當的嗎?時間、地點或提供幫助的人是你所需要的嗎?你弟弟可能很適合幫忙搬家,但在你需要情感慰藉的時候他就不太合適了。
這種幫助對他人來說是恰當的嗎?你的朋友今天是不是已經連自己的事都忙不過來了?
是不是該輪到你幫助別人了?盡管在聯結模式中錙銖必較并不太合適,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依然是有某種規律和節奏的。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有助于你意識到也許自己的付出已經超過了平衡點,從而允許自己接受一些他人的善意。
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在接受和給予之間作出選擇,這在一段新的人際關系中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人際關系中的平衡點被打破,那么聯結又會轉換為排序(單方面無休止地付出)。一旦關系確立,雙方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分配給予和接受的程度。不要總是急于回報而忽略或削減了自己的需求。如果有人說聽起來你今天過得很糟,你不必立刻回應我知道你今天也很辛苦。
如果你正在扮演付出的一方,不要急著分享自己曾經類似的苦惱經歷,因為那會讓你聽起來像是更需要接受別人的關心而非給予,同時也會阻礙你們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從而使這段關系流于膚淺。如果有人說我很擔心我媽,她的病理活檢報告今天出結果,這時不要說我明白這種感受,因為去年跟我關系最好的小姨就有過這種經歷,而是換成我的天哪,等待的過程一定讓你如坐針氈。如果在后面的對話中發現需要你用切身實例去共情,你再分享自己的經歷,不過大多數時候的情況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