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象力要怎么培養
來源:查字典IQ智商網 發布時間: 2017-04-17
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智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去思考,有效的提升學習能力,因此家長應該重視孩子想象力的培養。那么,你想知道孩子想象力要怎么培養嗎?現在,小編來告訴你開發孩子想象力的方法。

一、列舉法。
不僅要求孩子列舉出物品的用途和功能,還要引導他列舉出和物品原有屬性無關的其他用途和功能。
示例:用毛巾給孩子洗臉時,媽媽問:毛巾可以用來洗臉,還可以用來做什么?孩子答:用來洗澡,擦腳丫。還有呢?當抹布擦桌子,當圍巾圍脖子,當枕巾睡覺,當繩子拉,當玩具扔,當棉被給布娃娃蓋孩子的生活經驗越豐富,他的想像范圍就越廣闊,越能體現思維的新穎和靈活性。
二、違反常規法。
媽媽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反常規的問題讓孩子回答,讓他張開想像的翅膀,開動思考的機器。
示例:媽媽說,如果天空下的不是雪,而是白糖,會怎么樣?孩子肯定會說,太好了,多美的事啊媽媽又說,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白天只有黑夜(或沒有黑夜只有白天)會怎么樣?如果汽車像鳥兒在天上飛會怎么樣?如果車輪子是方的會怎么樣如果后面的怎么樣,就交給孩子的想像力去天馬行空地馳騁啦。
三、物品替代法。
在從事一項活動中,當一種東西缺少時,思考有沒有別的東西來替代它。找到的替代物越多,越能表明孩子思維的流暢性。
示例:和孩子玩假裝游戲當護士。在準備演出道具時,媽媽突然故意說: 哎呀,沒有針筒怎么辦?孩子自然會去找用來當針筒的東西,如筷子,圓珠筆。又比如,媽媽假裝要炒菜,對孩子說,如果鍋鏟壞了,用什么炒?讓孩子為你想出替代的工具。不管孩子找來什么,只要他能想得到,能配合你的提問和工作,都要加以肯定、鼓勵和表揚。
四、故意為難法。
媽媽提出一個假設問題,要孩子想辦法,等他想出來后,媽媽繼續順著這個答案提下一個怎么辦,故意為難孩子,直到提不出問題為止。
示例:媽媽:如果你回家時,爸爸媽媽都不在,家里沒人,你進不了門。你會有什么辦法?孩子答:打電話給爸爸媽媽,叫你們回來開門。萬一我們回不來呢?我到鄰居阿姨家等你們回來。鄰居家也鎖門了呢?我在外面繼續玩。你要是不想玩呢?我就在門口等。你等得很煩呢?我就坐在門口睡著了!不知不覺中,把孩子引入思考的境地,挖掘想像的潛能,養成愛思考、善于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五、故事接龍法。
和孩子編故事。媽媽說一兩句,孩子接一兩句,媽媽再接下去,如此循環。不管故事編得如何,編到哪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接上,邏輯上說得過去就行。孩子接得越快,說明思維越敏捷。
示例:媽媽說:有只小雞出去玩,遇到一只小狗。 孩子接:小狗嘴里叼著骨頭。媽媽接:小雞很想吃骨頭,眼巴巴地望著小狗。孩子接:小狗想分骨頭給小雞吃。媽媽接:可是,小狗想起媽媽的話,骨頭要給生病的狗爸爸吃開始的時候,接一句就行,不要太長。太長了,孩子把握不住故事情節,反而增加了續接的難度,因為孩子本身要把精力放在續接下一個情節上。
六、形象比喻法。
通過觀察某種事物,聯想到類似這種事物形態的另一種事物。媽媽可以根據事物的多個角度來引導孩子去比喻和聯想。
示例:媽媽把書立起來:書的樣子像什么?孩子答:像扇門,像窗子。媽媽把書放平問:現在又像什么?孩子答:像豆腐,像大積木,像一棟樓,一塊平地。媽媽把書打開豎放再問,孩子答:像扇子,像商場的旋轉門。媽媽把書攤開平放,孩子答:像張開的兩片葉子。從不同視角來比喻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孩子一時答不上,可以不斷鼓勵和啟發他,甚至報出你想像出來的東西:你再看看,是不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