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家教“六讓”為孩子一生奠基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國外家教“六讓”為孩子一生奠基
國外家庭教育,這里主要指西方家庭教育,他們的著眼點是培養孩子具有適應各種環境和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基于這種觀念,西方國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培養和自身鍛煉。一個良好的習慣,往往會讓孩子受益一生。你是否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也許我們一些父母正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孩子天性和才能。以下文章適合正在尋覓家庭教育方法的父母閱讀。我們總是在錯了以后才知道錯,可我們不總是有機會改正錯誤,所好的是我們還能從別人那里得到經驗,我們只需要知道然后理解這些經驗就行了。
英國:“讓孩子有失敗的經歷和機會”。孩子做某件事失敗了,英國人的觀念不是索性不讓孩子去做或家長干脆包辦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機會。比如孩子洗碗將衣服浸濕了,就指導孩子再來一次,教會他避免失敗的方法。英國人倡導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許多學齡前兒童都是在父母講述的美妙故事陪伴下進入夢鄉的。
美國:“讓孩子制定一個家務勞動計劃”。美國父母教孩子做家務,每周一次貼出要干的家務勞動內容。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某一孩子去干,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輪流干某些活兒,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去做沒有興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使孩子因自己的勞動而產生一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加拿大:“讓孩子學會玩”。在家里孩子們很少有家庭作業,沒有父母關于學習的喋喋不休,他們注重的是讓孩子能整天輕輕松松,做游戲、玩玩具,在玩中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德國人:“讓孩子與大人爭辯”。德國人認為“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于下一代來說,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爭辯,孩子覺得父母講正義、講道理,他會打心眼兒里更加愛你、依賴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過爭辯弄明白了,會心悅誠服地去做。你有難題,孩子參與爭辯,也能啟發你。
日本人:“讓孩子獨立自主”。為了增強兒童的生活自理觀念,家長有意識地讓兒童學會判斷是非,作出選擇,如去商店購買玩具,家長事先會定出一個金額,讓小孩子自行決定買什么;家里準備外出旅游,也會征求一下孩子的看法。日本孩子上了初中后,能夠自己獨立地上街購買衣服,而且會貨比三家,精打細算。
猶太人:“讓孩子早知書本是甜的”。在每個猶太人的家里,當小孩子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經》,滴一點兒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常常就有書本,說是在夜深人靜時,死者會來看書。這種做法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即生命結束有時刻,求知卻無止境。
擴展閱讀
美國學者戴維劉易斯總結的教育孩子四十條,集中反映了西方的家教思維,可作為中國父母的家庭教育參考。
1、對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耐心、老實地回答。
2、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問題和看法。
3、豎一個陳列架,讓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4、不因孩子房間里或者桌上很亂而責罵他,只要這與他的創作活動有關。
5、給孩子一個房間或房間的一部份,主要供孩子玩耍。
6、向孩子說明,他本身已經很可愛,用不著再表現自己。
7、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8、幫孩子制定他的個人計劃和完成計劃的方法。
9、帶孩子到他感興趣的地方去玩。
10、幫助孩子修改他的作業。
11、幫助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正常交往。
12、家長養成合理的 行為習慣并留心使孩子學著去做。
13、從來不對孩子說,他比別的孩子差。
14、允許孩子參加計劃家務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15、向孩子提供書籍和材料,讓孩子干自己喜愛的事情。
16、教孩子與各種成年人自由交往。
17、定期為孩子讀點東西。
18、讓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
19、鼓勵孩子編故事,去幻想。
20、認真對待孩子的個人要求。
21、每天都抽出時間和孩子單獨在一起。
22、不用辱罵來懲治孩子。
23、不能因為孩子犯錯誤而戲弄他。
24、表揚孩子會背詩、講故事和唱歌曲。
25、讓孩子獨立去思考問題。
26、詳細制定實驗計劃,幫助孩子了解更多事情。
27、允許孩子玩各種廢棄物。
28、 鼓勵孩子發現問題,隨后解決這些問題。
29、 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贊許的地方。
30、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誠的表揚孩子。
31、誠實的評價自己對孩子的感情。
32、不存在家長完全不能與孩子討論的話題。
33、讓孩子有機會真正做決定。
34、幫助孩子成為有個性的人。
35、幫助孩子尋找值得注意的電視節目。
36、發揮孩子積極認識自己才干的能力。
37、不對孩子的失敗表示瞧不起,并對孩子說:“我也不會干這個。”
38、鼓勵孩子盡量不依靠成年人。
39、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40、讓孩子獨立完成他所從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會有積極的結果。
在歐美國家中流傳著一首很有哲理的《育兒歌》,現將歌詞抄錄如下,供參考:
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刻;
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斗;
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
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
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
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
稱贊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欣賞;
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
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
贊成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
友受中成長的孩子能感受到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