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家教給我們的啟示(下)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國外家教給我們的啟示(下)
啟示之二:同情心
★幸福,不僅有從別人那兒得到的幸福,還有為別人造福的幸福有65%的中、小學生說他們“沒有”或“不太”在公共汽車、電車上讓座。為培養同情弱者,有勇氣幫助、愛護弱者的孩子,家長能做些什么呢?父母可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通過日常生活的實踐培養孩子的同情心。父母應率先給孩子做出榜樣,逐漸培養孩子給孕婦、老年人等讓座,當殘疾人遇到困難時能主動上前詢問等等的行為習慣。
★不希望孩子成為歧視他人的人
當發覺孩子有欺負、傷害、污辱別人的行為時,父母有責任教導自己的孩子:對正直的人來說,這是可恥的行為!
在這種時候,與其給孩子講大道理,不如給孩子講講父母是如何愛孩子、希望孩子成為杰出的人;講講看到自己孩子欺負弱者時是多么吃驚;看到自己孩子對別人受到傷害時反而高興是多么氣憤;等等。盡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傳達給孩子。
還有,要向孩子表明:父母自己不持偏見,不欺負別人,也不容許孩子欺負別人。這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人和人不一樣,生命只有一次
眼看著親近的人死去的情況越來越少了,如果漸漸習慣電視節目、電子游戲中不斷重復殺人虛構的死的話,將很難體會到“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游戲、精心培育花草蟲魚等,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各種生物以及看到生物死亡的機會,讓孩子切實感受到生命的尊嚴和珍貴。
還有,讓孩子想象失去親人的家屬和有心靈創傷的人的心情,使孩子理解那種悲傷是多么深切。
★最精彩的書,是父母自己念給孩子聽的書
在孩子感受到父母愛之溫馨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接觸優秀的圖書。和家長一起閱讀并產生共鳴的時候,正是豐富孩子的感情和心靈的寶貴時刻。
就像人必須有吃飯時間一樣,父母也應費心開設“讀書時間”,哪怕只有一點點時間也沒關系,堅持每天給孩子講故事吧!但是,如果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一下子給孩子念很難的故事,會搞得孩子心理緊張、焦慮,反而可能使孩子對書產生厭惡情緒。所以,還是由淺入深慢慢來吧!
啟示之三:個性與理想
1.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動的人
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礙物先全部清除掉──“過于保護”、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過于干涉”的結果是:孩子到任何時候也不會一個人走路。父母這樣做也剝奪了孩子接受挑戰、從失敗中學習以及獲得各種體驗的機會。
父母們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把自己的希望強加給孩子、讓孩子與自己的步調一致,等等。但是,沒有一個孩子是跟別的孩子完全一樣的。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個性,去愛“就是這樣”的孩子吧!
2.不要總是指責缺點,應使優點不斷增多
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愛的精神。這種精神就像植物的根一樣,扎得越深越廣,結出的果實也就越大。父母不要只看表面情況,對孩子的成長、發展要充滿信心。給孩子的心田澆灌豐富的營養和水分吧!
那么,成為營養和水分的東西是什么呢?是找出孩子的優點并加以表揚。該批評的時候就批評,該表揚的時候應好好表揚。在心里定下批評一次、表揚三次的“一比三”標準吧。受到表揚的孩子心情愉快,自信及自尊心也會隨之得到發展。
3.有了理想人,會變得堅強
有這樣一種說法,現在的孩子沒有熱情、對將來不抱幻想和希望、對艱難的目標還未挑戰就先放棄,等等。但是,孩子有孩子自己的夢想、希望,不管多么微不足道。多么滑稽可笑,作為父母,要靜心傾聽孩子講述他的夢想和希望。
還有,父母要抓住時機給孩子講講自己的經驗,講講那些經過長期艱苦奮斗而最后實現了自己理想的人們的生活經驗,教育孩子人生的目標是在流大汗、不斷重復失敗的過程中達到的。父母要熱切關注孩子的成長,父母是孩子的“大后方”。
4.沒有一個孩子跟別的孩子完全一樣
孩子記住了多少單詞,已經學會了多少東西?有的父母只將眼光落在自己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相比、跟平均值相比上,以自己的期望值來評價孩子。這對孩子的個性及孩子的成長、發展沒有好處。在這樣的父母教育下,孩子會變得容易失去自信。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跟平均值比較以后,不要坐立不安。不管什么時候都要相信自己孩子的個性、相信孩子的成長。慢慢地、切實地培養你的孩子吧!
5.“拔苗助長”要不得
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教育的父母正在不斷增加。但是,讓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學這學那的,等到上了小學、中學,不少孩子已感到疲憊不堪。在那種老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相比、想早出成果而焦躁不安的家庭氣氛中,孩子的心理發展容易被扭曲。而且,過早地讓孩子學習,也減少了對幼兒的發展來說很重要的游戲及各種各樣的體驗機會,不利于孩子的發展。
應正確地看待孩子,充分認識根據孩子的個性、以充足的時間踏踏實實地培養孩子的重要性。
6.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
完美主義的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完美無缺。一旦孩子出現小小的失敗、一丁點兒過錯,父母馬上變得神經過敏、心理緊張、焦慮不安。長期下去可能導致“育兒不安”、虐待孩子等。
孩子沒有完全照著父母期望的那樣去做,這是很自然的事。大方向對了就行,不必太拘小節,這一點很重要。自然地養育孩子更能使孩子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