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課本的新西蘭教育(華人家長手記)
來源:查字典國外教育網 發布時間: 2017-04-28
沒有課本的新西蘭教育(華人家長手記)
作者:E.愛麗絲
在新西蘭,無論是讀小學,還是就讀中學,學生們是沒有課本的。沒有課本?那孩子們在學校里都學習什么呢?是的,對此,曾經,我也抱著同樣的質疑。
話說,我女兒在7歲時,跟隨我到了新西蘭,當時,她在國內念二年級。那時的她,每天清晨去上學時,書包里總是賽滿了各類書籍。
嗯,當她跟隨我到了新西蘭后,我帶著她到當地的一家小學辦理注冊手續時,被學校老師告知:除了購買一些必須用的文具,作業本,小飯盒之外,其他的,啥都不用了,聽罷學校老師的話,我即刻很疑惑:沒有課本,孩子們在學校里都學些啥呢?
事實上,沒有課本,新西蘭全國的學校幾乎都是這樣的。后來,隨著我們的不斷搬遷,我女兒一共在新西蘭入讀過三家小學,一家中學,而這四家學校,無一家學校向我女兒提供過:課本!
今早,我拍攝下的我女兒書包內的情景,每日里,她的書包里,除了一個小飯盒,一點文具之外,竟然沒有任何的課本?不過,現在的我,對此已經習慣了。
在新西蘭的學校,孩子們每天9點開始上學,下午三點放學,而家長們每天要做的即是:給自家孩子準備好午飯盒,OK了!
不過,在這里,學生雖然沒有課本,但是老師是有統一的教科書的,而且,新西蘭教育部也專門制定了達標標準(即,每個年級,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達到的何種教育標準),據此,每個學校會根據教育部的標準---因材施教。
一般地,在這里,孩子們的主要學習方式,不是死記硬背,而主要靠著:讓孩子們閱讀一些有趣的故事卡通書,看電影,等方法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一般地,在這里的小學教室里,都放有很多的卡通故事書,而這些卡通故事書依據內容的難易,單詞量的多少,而被劃分為不同的等級,然后,每個孩子依據其閱讀能力來揀選"卡通書"閱讀。
當我女兒初次入讀新西蘭的學校時,那時,她一句英語不會講,不過,每天,按照老師的規定,我女兒都會帶回家一本卡通兒童讀物閱讀。我發現:那些卡通書都有著很吸引孩子的小故事,諸如,怎樣和自己的小寵物相處,再或者,遇到了外星人之類的科幻小故事,等。嗯,通過閱讀這些有趣的故事書,我女兒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她,幾乎就能和當地的孩子們用英語對話自如了。除此之外呢,在這里的小學階段,孩子們就已經開始學習到圖書館如何查找資料,在電腦上搜尋資料,等綜合能力的培養了。
不僅如此,在這里讀小學,孩子們幾乎沒有啥家庭作業。尤其是在小學的低年級階段。最多,孩子們拿著一本幾頁紙的卡通故事書回家,于是,家長每天聽孩子念書,這就是家庭作業了,呵呵。
隨著年級的增長,孩子們開始有家庭作業。不過,在這里,一般地,家庭作業都是一周上交一次,而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大都需要孩子進行一番搜索和思考才能完成,絕非是死記硬背就可以完成的。
例如,曾經,我女兒在小學階段做過一個家庭作業,題目是:"你的愛好是什么?"那時,我女兒喜歡收集各種古錢幣,于是,為了詳解自己的這個愛好,她不得不在互聯網上查找有關古錢幣的信息,諸如,歷史,起源等。然后,又把自己收集的古錢幣沾在了一幅厚厚的紙上,向同學們展示她的收集成果等。嗯,當時,我女兒為了完成這份家庭作業,才9歲的她,破費了一番腦力和時間,,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她的這份作業竟然登上了學校的"展覽傍"??上М敃r,我沒有拍攝下她的這份作業的圖片。
保存的我女兒的部分家庭作業:一張A4的紙,即OK了。呵呵。
在新西蘭,孩子最早的小學入學年齡是5歲。在這里,小學是6年制的教育,初中是2年制教育,高中則是4年制教育。這里的學校每年分4個學期,一般情況下,從2月初到4月中是第一學期,然后放假2個星期;4月底到6月底是第2學期,再放假2星期;7月中到9月中下旬是第3學期,休息2個星期之后進入第4學期,第4學期一直到圣誕前結束。圣誕假期剛好是暑假的開始(南半球跟國內的季節相反,這里的圣誕節是夏天),因此差不多可以放2個月的假,一直到2月初又是一個新學期的開始。這些假期安排,會提前一年在教育部的網頁上公布。
至于在假期里,孩子們的家庭作業如何呢?嗯,完全是"0作業",即讓孩子們真真實實地放假。 不過,在放假期間,很多當地的孩子們會按照自己的興趣,有的學騎馬,有的學射箭,有的學畫畫,而這些課程呢也大多數是2、3天的短期課程而已。例如,我女兒在每年的假期里都會學習一些不同的課程,諸如,手工藝品課程,游泳課程等。嗯,在這里,我感覺:學校和家長都會不強迫孩子學習什么,再或者"跟風"學什么。即,一切完全遵從孩子的意愿而來。
說到這里,你或許依然會疑惑:沒有課本,沒有作業,沒有考試,那,新西蘭的孩子們都在學校里學到了啥?嗯,大體來說,我感覺:有以下幾項:
1)演講的能力:一般地,在這里,演講是每個學生都需要面對的學習課程。通常是:在小學的階段,孩子們一般地進行3-5分鐘的演講。演講的內容不限,低年級的時候只是描述性的演講,諸如,孩子們說說太空、橄欖球運動、自家的貓、狗,甚至,連發夢都可以是他們演講的話題;而到了高年級,孩子們則需要對某些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例如,捕鯨是好事還是壞事?男女生分校上學,你贊同還是否認?等等。而真正要做好一次演講,孩子們需要從圖書館借閱很多相關的書籍,或者,從網上查找相關的資料,然后,再寫出一篇長長的文章,反復進行刪減,然后,在家不斷練習,諸如,如何控制演講的時間,如何吸引聽眾的注意等。
其實,我感覺:在準備一篇演講的過程,對于孩子來說,實則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上周,我女兒在現在就讀的學校舉辦的"文化周"里,專門就此演講了"中國文化介紹"。為了這次演講,我女兒頗費了一番力氣,從演講題目的選擇,再到她的服飾,發飾,及為了配合演講內容而準備的中國食物,等等,足足準備了近一周的時間。這其中,我和珀羅不得不屢次作她的聽眾,諸如,給她提建議,掐時間,等等。
為了配合我女兒的這次演講,我到當地的中國超市專門購買了咱們中國風味的小食品。
演講是在學校的大禮堂進行的,幾乎,全校的師生都到場了。
2)生活能力的培養。在這里,游泳課是每個學校必備的課程。另外,高年級的學生會在每個學期到野外森林里"露營"一周,在這一周里,孩子們居住在野外帳篷里,目的主要是:鍛煉孩子們的野外生活能力,而到了中學階段,學校里還會開設烹飪課程,縫紉課程等與生活有關的課程。
3)社會公德的培養:在這里,老師不會教條地告訴孩子們:要聽話!而是教育孩子們:要學會尊重!即,尊重老師,尊重同學,尊重父母,尊重財產等等。
4)體育活動。這里的學校,每年冬季,都會舉行一次題目為"cross country"的長跑活動,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除此之外,每家學校都把體育鍛煉作為學校教育中不可取少的一部分,例如,我女兒現在就讀的中學規定:每天,每個孩子必須跑步至少20分鐘以上。
5)除此之外,這里的學校,幾乎每年都會舉行演出,義賣等活動,而每每這些活動開展時,每個孩子都一律平等參加(不是靠評選)。另外,我不得不額外提及的一件事情是:在這里,班干部不是靠著老師的指派,或者學習成績的好壞而定,而是輪著來,即每個孩子都能夠被輪到做"班干部",呵呵。而且,在這里的學校,做班干部,一般地就是為大家服務,諸如,倒垃圾,幫助老師整理教室,等。
我女兒現在就讀的中學內長長的走廊里,展示的都是孩子們的"藝術作品"。這所中學竟然沒有院墻圍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