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中最常用的邏輯技巧
來源:查字典辯論網 發布時間: 2017-04-17
辯論是指把對人進行考查后所作的鑒定加以認真分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辯論中最常用的邏輯技巧,希望能夠幫到你。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這種錯誤往往很具迷惑性,許多辯手場上反應不過來。
前幾年很熱門的一本書叫《貨幣戰爭》,里面有這樣的描述林肯總統表面上看是被南方暗殺,實際上他是在簽署了XX金融協議X天后被殺害的...肯尼迪總統遇刺前簽署了XX金融協議,試圖打擊大財團利益....里根總統在簽署XX金融協議后,旋即遇刺....這些煽動性的描述讓許多讀者自行聯想,從而腦補出美國金融集團控制了美國政壇,如果總統試圖限制他們的利益,那么他們連總統都敢殺掉這個結論。
這就是犯了把前后聯系偷換成因果聯系的錯誤。
打個比方,我每次考砸前都會吃早飯,但我不能說我因為吃了早飯所以考砸了。同樣的,美國總統每年都會簽署無數的文件,不能把遇刺總統都簽署過金融相關文件就得出總統遇刺和金融文件有關。這里打個比方,宋鴻兵試圖以總統遇刺前都簽署過金融協議來論證相關性,但每個總統遇刺當天都會吃早飯,難道能證明總統遇刺是因為吃了早飯么?顯然不能。何況,林肯、肯尼迪、里根等人的遇刺,顯然和金融體系不直接相關。
一般情況下,因果聯系都有前后聯系,但前后聯系不一定有因果聯系。
辯論中最常用的邏輯技巧二:倒果為因個人認為,如果要挑選一本最重要的必讀書給辯手,那非《統計陷阱》莫屬。這本書里面的邏輯講解和案例分析既生動有趣,又嚴謹科學,我看了5遍,每遍都能學到很多。
里面提到了一個案例:美國某州的麻風病患者全國最多、比例全國最高,因此許多人得出結論這個州的氣候一定是很容易得麻風病。
但其實恰好相反,這個州的氣候是全國最有利于麻風病患者治愈的,所以全國的麻風病患者都會來這里治療,所以這個州的麻風病患者才全國最多、比例全國最高。
前幾天的熱門狀態也是一個道理:二戰時,盟軍請了一位科學家來研究該加強飛機哪塊機身的防護。這位科學家統計了飛機的中彈區域分布圖,發現機翼是中彈最多的部位,座艙和發動機則是中彈最少的。那么是不是該加強機翼的防護呢?事實是,能統計到的樣本都是中彈后活著回來的飛機,而那些中彈后墜毀了的是不在統計范圍內的。也就是說,機翼中槍只是輕傷,中彈最少的座艙和發動機才是致命部位,這里才是最需要加強防護的。
在辯論場上時,當對方提出了一個讓你覺得很突然的數據(比如X州麻風病人最多)時,不要本能地逃避或者害怕,而應該仔細思考一下,對方的數據是否能推出相應的論據。
辯論中最常用的邏輯技巧三:偷換概念/偷換前提將辯題的前提和定義偷換成與公眾認可的定義不相符的前提和定義。
它有以下幾種情況:
1,偷偷改變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使之變成另外一個概念。比如情在理先/理在情先,這個題目本來討論的就是人際關系中人情和道理的比較,可許多反方會把理定義成宇宙萬物的生存規律等奇怪的定義,就屬于偷換概念。
2,利用多義詞混淆不同的概念;比如02全辯網聊有聊,有聊在語境中是有意義的意思,可是正方電子科大偷換成了存在有聊天這一活動,就是典型的偷換。
3,混淆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類事物的整體屬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組成一事物類的每個分子的屬性。
4,偷換論題。在論證過程中故意違反論題要明確、要同一的規則,偷偷地轉移論題。
這里說個題外話,由于語境的區別,出現定義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定義分歧一般都要先交鋒定義。一般原則是第一常識定義不需要過多演繹,但是反常識定義必須開展論證演繹。比如上周六的南京09明星表演賽,反方將夢想定義成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憧憬,這個定義違反第一常識,所以反方就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演繹論證,雖然這個定義很難得到評委的認可,但是也成功打亂了正方部署,使得比賽一直在反方的節奏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