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論文:如何在低年級開展德育教育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1、我認為低年級學生一般很喜歡集體活動,老師要從小在他們心目中確立“集體”這一概念,讓他們懂得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為個人原因損害集體利益,讓他們從小就有集體榮譽感,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行為規范的競賽、一次又一次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活動中,如學校開展“六項競賽”,讓學生逐步培養起了集體榮譽感,知道個人要為班級爭光,而班級獲得的榮譽也是個人自我榮譽的體現,讓他們能努力在為班級的榮譽而規范自己的行為活動。這種集體榮譽感是建立在學校切實可行的德育活動中的。
2、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將與小學生年齡特點相適應的德育規范放入其中,例如,從檢到一角錢,拾一片廢紙,幫助他人等德育系列活動中來熏陶孩子,實踐證明,將德育的要求化為一條條班級具體的奮斗目標,可以激勵全班學生向著目標奮進,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體同呼吸、共甘苦的,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這無疑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3、通過少先隊組織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低年級學生對于能成為少先隊員感到很驕傲,我們正可以通過這一組織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通過一條條具體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對照自己執行,每得到一朵小紅花,對他們來說都是極大的喜悅。在少先隊活動中設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體的范例,有助于幫助小學生理解道德要求,讓學生在活動中慢慢把德育內化為自身的東西。
4、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課堂是我們教師對學生教育的主戰場。對課文內容進行引申,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低年級小學生的理解常常是膚淺的、表面的,概括水平很差。在課堂教學中,有的課文還要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行為指導,引導學生實踐。這樣既明理,又導行,讓學生既知道為什么去做,還知道怎樣去做。要讓學生結合自身進行比較,確立明確的導行目標,構建課堂多維交往結構,采用小組討論等方式,就可以滿足低年級小學生交流的欲望,通過學生的自我教育、學生之間的相互教育從而產生德育效能。
5、啟發誘導堅持正面教育。低年級學生最害怕教師大聲地批評他們,會極大地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他們下次不敢再跟老師進行交流了。因此,教師要循循善誘地啟發他們,讓他們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從正面講清道理,堅持以表揚為主,啟發誘導,說服教育;要從關心和愛護出發,撫慰他們稚嫩的心靈,不給他們增添痛苦,不去觸動他們心靈的創傷。
總之,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從無到有,從外部調節到內心自覺,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起來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地對低年級小學生開展德育工作在小學生的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學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