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開展德育工作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在倡導“以德治國”的今天,加強對青少年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德育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個方面的內容。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中學階段是中學生性格品質的形成時期,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是社會主義文明程度的體現,并決定著我國未來的社會風貌和民族精神。對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當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不斷發展,必須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始終如一地抓緊抓好。作為班主任應該挑起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重任,經過不斷地探索與實踐,筆者認為: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要堅持“分析原因,對癥下藥”的工作方針。
首先,要想抓緊抓好德育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學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當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仍存在著很多問題,這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學生的發展乃至社會的進步。經過分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社會因素:成人社會一些不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在誤導青少年,使青少年深受影響。比如:金錢至上、雷鋒精神已過時等。社會上的一些壞風氣也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影響。近些年來,社會上一些人借改革開放之機,把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也開放起來。諸如賭博、電子游戲、以及形形色色的不健康音像制品,都將使學生的思想受到污染,使一些學生荒廢學業、誤入歧途甚至犯罪。
二、學校因素:當前學校教育中學生德育工作還存在著以下問題:只注重理論的說教,忽視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吨袑W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墻上高掛,而學校沒有做到及時督促檢查。為人師表,但有些老師在行為習慣上不能成為學生的表率。有些教師只教授學生知識,而不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只要成績好就是好學生,老師重點培養;成績不好就是壞學生,老師冷落。這種態度和做法,常常引起學生的不滿和逆反心理,使學生不聽從老師的教誨,對老師產生反感,從而作出違反中學生行為規范的事。
三、家庭因素:家長常常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教育方式來管理子女,使青少年產生逆反心理。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們不愿意聽家長的話,學生自我封閉,使家庭的教育無法進行。再有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溺愛孩子,使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沒有一個正常的規范,惡習滋生。在家庭保溫箱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心理素質極差,不能吃苦,經不起風雨。一些不完整的家庭,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也是不健全的,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青少年自身因素:依靠習慣的力量來調節自己的行為是道德的一個重要特點。習慣是一種無意識心理的反應。個體的習慣一旦形成,自發地支配著人的言行舉止。中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對社會上新奇的言行常產生一種迫切的追求心理。但由于涉世不深,辨別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壞,盲目地模仿。中學生正從幼稚向成熟過渡,性格很不穩定。對周圍事物分辨能力差。無意識心理活動,容易受主客觀條件的影響,中學生尚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中學生生理上心理上都發生了顯著變化,情緒很不穩定。有時無法想通一些問題,出現了逆反心理和行為。學校或家庭反復強調的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有的學生卻自以為是、我行我素,不良行為習慣就是在這種無意識心理指導下而形成的。
第二、根據以上全面分析,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江澤民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一文中曾說道,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事關重大,不容忽視。作為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它的導向作用發揮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受教育者的人格定位、價值取向。古人云:“師而無德,不足為師”。教師要善于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榜樣力量去感化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信其道”而“親其師”。
(一)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對學生充滿愛心是前提。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保持友好平等的師生關系。作為一個班主任面對學生的錯誤,不能挖苦、諷刺,而應尊重學生,就會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愉快。班主任老師要心中充滿愛,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是真心希望自己能健康成長。師生互敬互愛,對學生的教育才會事半功倍。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關系的橋梁。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只有當班主任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學生才會對老師敞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癥下藥”。班主任老師要熱愛每一位學生,對待學生不能只看成績好壞,而應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努力把每位學生都塑造成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
(二)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加強師生之間心理溝通是基礎。
思想教育工作不光要注意方式,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教師熱愛學生真誠幫助學生,學生理解老師使之愿意接受老師的教導。這種相互理解的新型師生關系,有利于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班主任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慧眼,不僅要觀察班集體的整體變化,還要注意每個學生的細微變化。做到明察秋毫,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和學生溝通,以聊天的形式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家庭狀況、心理問題、興趣與愛好等等。經常和家長保持聯系,及時掌握學生在家里的生活、學習習慣、性格特點等,全面摸清每位同學的思想動態和存在問題,以便開展德育工作;和學生溝通可以在各種適合的場合,如課間活動、集體勞動。不管在什么場合談話,班主任要用同齡人的心理、朋友的語氣去交談,學生就會打開心扉,暢所欲言。在師生溝通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就會水到渠成。
(三)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講究形式、全面教育是重要環節。
1、必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要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權利意識;在進行共產主義思想教育時,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我們的崇高理想;還要對學生進行歷史、國情教育。
2、要創造一個德育教育的良好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建議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有戰略遠見,要以民族的昌盛為已任,加強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教育,加強自身免疫力。注意謹慎交友,不要去網吧、游戲廳等不潔凈場所,避免心靈污染。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班主任要加強與家長聯系、密切配合,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3、加強集體主義教育和法制教育。人的發展必須反映社會的需要,個人與社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鼓勵學生堅持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發揚“我為人人”的崇高風尚。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可使同學們規范好自己的日常行為,避免違法犯罪。班主任可以以講座、圖片展覽的形式,開展集體主義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
4、要認真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要督促學生認真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用教師的言傳身教,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總之,要想順利開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就要對學生充滿愛,搞好師生之間的心理溝通;要對學生進行全面地思想道德教育,嚴格要求合理約束。教師要做到既是嚴師,又是益友,才能使學生從情感上深深地體會到班主任是可敬可親的,既是學業上的導師,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個人成長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