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德育論文
來源:查字典班主任網 發布時間: 2017-03-21
大學生德育論文(二)
一、影響學生心智的主要因素
1.教育體制所造成的心智失衡指揮棒使得絕大多數學生無暇有時間顧及高考以外的事情,高等教育專業至上,太過注重知識的傳播,忽視了人格的養成和能力的培養,文科畢業生連燈泡都不會換的現象普遍存在,而知識結構性失衡又使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傳播不夠,學子沒法真正面對現實生活。高校招生的地域劃分人為地在學生心里埋下了不平衡的種子,記憶力以外的能力在高考中難以得到體現和認可等等……
2.精神空虛、情感淺薄造成的心智失衡課程單一,主要是簡單的記憶,教學活動只是圍繞課堂和圖書館進行,實驗與實踐活動嚴重不足,課堂相對封閉,校園智力活動單一,導致知識上的虛無主義;思想政治課不能觸及學生心靈,造成學生自以為是,思想偏狹,理性判斷膚淺,情感淺薄。
3.就業壓力造成心智失衡就業壓力使得家長和學生只考慮就業,這種單純的功利主義思考阻礙了學生們熱愛生活、熱愛知識的心智活動。
4.對信息傳遞過程進行解析,新聞和信息的生產與傳播不存在純粹的“客觀中立性”,而是依據傳媒的一定立場、方針和價值標準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的取舍、選擇和加工活動。同時,新聞和信息的選擇還受到媒體的經營目標、公眾需求及社會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與媒介的方針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內容更容易入選,優先得到傳播。也就是說,對媒介的信息需要有判斷力,如果媒介素養欠缺、判斷力不夠就會造成心智失衡。
5.社會不良環境造成的心智失衡校園氛圍、伙伴、家庭教育及周邊大人的行為模板都是不可忽視的心智發育環境,對心智的發育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腐蝕著不少年輕的心智,少數或官或商的社會既得利益者以官吏自居,肆意踐踏人權已成了慣性……拼爹現象造成的“不學無術工作好,一無是處住別墅”的現象使得平民百姓因駭之、妒之、慕之、無可奈何之而影響了他們積極向上的熱情。
二、心智缺陷可能帶來的問題
防微杜漸、防患未然是教育賦予的責任和義務。心智缺陷帶來的問題有:思想日益僵化、缺乏活力、精神萎靡;拜金思想日盛,養成炫耀性消費習慣;心智承接不起競爭壓力而產生迷茫,導致精神失衡,沉溺感官快樂;慣性盲目服從,容易被別有用心人的花言左右;創新能力不足,精英人才質量下降;踏入社會,不良風氣相互感染,腐蝕和諧社會。四、高校培育學生良好心智的途徑高校是培養各類高級專業人才的機構,為社會輸送的應是既有專業知識又有文化道德修養,還有健康生理、心理狀態和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大學階段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忽視任何一方都不能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因此,高校教育中心智培育應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內容。
1.自身修養的培育
中華五千年文明,涵蓋有豐富的修身養性法則,良好的個人修養是文化、智慧、善良和知識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種內在力量,是優秀品質與價值的外在體現,每時每刻都綻放著一種理性與形體美,而這種美又每時每刻散發著極其誘人的人格魅力。“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是的修養。“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始終把黨的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這是共產黨人的修養。個人修養包含更寬泛的內容,在豐富自身素質內涵之外應注重“謙虛、尊重、寬容”三原則。
2.媒介素養的培育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媒體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從60年代的報紙到80年代的黑白電視迅猛發展為手機、報紙、收音機、電視、互聯網……多方位立體式的媒體大軍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紐帶,在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視聽需要的同時,也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產生極大的影響,由此,有人提出了媒介素養的概念,但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媒介素養教育卻近乎空白。不僅是中小學未開設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高校的人文素質教育也忽略了媒介素養教育這一部分。雖然我國學界近年來有關媒介素養教育的研討曾掀起數輪高潮,但在實施方面鮮有動作,大學生媒介素養狀況令人擔憂。美國傳播學者喬治·格伯納說“任何一種新聞,同時都是一種見解”,即是對這一特性精辟的詮釋。從傳媒的制作流程來看,它是一個層層“把關”的多環節、有組織的過程,個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關”的過程及結果,在總體上是傳媒組織的立場和方針的體現。那么,怎么去閱讀、理解、過濾、吸收媒介信息就成了提高媒介素養的關鍵,涉及到心智能量和淡定力的問題,要提高強化自己的分辨能力。
3.心智力的培養心
智力,即提高心智能力的能力。于丹提出了“淡定力”概念,包豐源提出了“心智能量”概念,一個從文學的角度、一個從理學的角度分別剖析解讀心智。大到歷史的變遷、小到身體健康都是能量聚合與離散的結果,而人的心智則作用和影響著能量的流動方向,說明心智的鍛煉和培養是一個極其復雜、艱苦而漫長的過程,應該堅持不懈,努力鍛煉,不斷改進。心智的某些因素往往復雜而脆弱,好不容易練就的良好狀態,外界突然的意外事件就足以將其摧毀,以至于心智重又陷入巨大缺陷。比如心智中的情商因素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因素,須以積極的態度付出毅力和恒心。所以,鍛煉和培養好的心智不僅需要自身努力,還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積極參與,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努力營造公平、正義、良善、和諧的社會大環境。只有把抱怨環境的心態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只有把抱怨自己的態度變成寬廣的寧靜才是人生的幸福。
4.大學教育改革
(1)根據新教育方針確立高校教育理念,尋求就業與社會需求的契合點,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整合型人才。一邊是企業求賢若渴,一邊是,在勞動力市場的兩端,擁有人力資本的畢業生和需求人力資源的企業都在摸索著、找尋著彼此的方向和位置,尋找二者最佳的契合點。“想招到適合企業需要的畢業生,不容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總經理唐登杰坦言。專業設置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是現階段高校人才培養“不適應癥”的表現之一。人大會上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當被問及企業最看重大學畢業生身上的哪些素質,大學畢業生跟企業需求的匹配度等問題時,李東生駐足回答說:“大學生身上的創新精神、能力素養、團隊精神都是我們特別看重的。”
(2)大膽鼓勵學校進行具有自己特點的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思路,加強人文主義和科學精神教育。放眼世界,一些國際知名的大學無不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這同成功的教育是密切關聯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包含許多子系統的復雜體系,中國儒、墨、法、道……等各派哲學思想的多元文化合力造就了中華民族文明的諸多特質,例如崇尚和諧的特質等,然而現在的大學卻少有特色元素。
(3)讓篩選教學變為為興趣和理想而教學。從科舉制度到現在的高考制度都過于側重其篩選功能,將教育的各階段異化為更高一級教育的預備階段,故而應對考試選拔成了教學目的,而其他一切都成了服務于考試的手段,這在中學階段尤為突出。這種為選拔而教,為選拔而學,不符合教學的目的和方向。
(4)自主選擇課業,走素質教育的道路,積極改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高等教育文理一家,培養大學生的理性批判能力,做到思維自主、獨立分析,能夠對多元世界作出自己的正確選擇。制度化學生參與實驗及科研的機會,同世界各國教育進行廣泛的交流,積極參與世界科技文化項目,培養創新精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1969年由MIT本科教學院長麥克維加提出的“本科生研究機會方案”,被認為是最成功的學生科研的學習計劃,得到廣泛響應,取得了極佳的教學及社會成果,我國高校里有多少學生能真正地參與進來?能否有一個制度化的提高學生實踐和參與的機制?總之,對現代大學生而言,良好心智的培養與教育對健步跨入世界之林的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大學生德育論文(三)
時間就像流沙一樣從指尖溜走,當我們以為它很多的時候,總是不耐煩地把指縫裂得大一些。而當它真的已經要全部滑落的時候才發現,我們的手指卻在不知不覺中閉得很緊。然而即使閉得再緊,再努力的挽留都只能徒勞無力。人生就是這樣,分分合合,懂了遺憾,就懂了珍惜。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自己一個人一次次的逛校園時,腳步開始漸漸變慢,越來越慢,慢慢的賞識著河大的一樹一草一花;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發現食堂的飯菜并不是那么難吃,回味南院的菜更迷戀北院的餅,總也覺得吃不夠;更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發現保定的天其實很藍,晚上的星星也很亮……每次走到超市門口,總會習慣的抬頭望望宿舍的窗戶,努力努力的想要抓緊這稍縱即逝的每一分鐘,卻總是顯得那么無能為力,一切,終究還是要過去的。
曾經以為四年會很漫長,所有的所有就像剛發生的一樣,回憶歷歷在目。第一次離開家,第一次踏進一個陌生的城市,沒有興奮,沒有期待,沒有夢想。火車上,一直拿著手機不停的記錄著爸媽的囑咐,到學校每天該吃什么,衣服怎么洗,怎么和人相處等等,很多很多。慌慌張張的辦完了各種手續,大包小包的跟隨著一位學姐準備進駐腦海中夢幻般的“荷園公寓”,路上媽媽一臉幸福的說:“豆豆第一次住校就住公寓,多享福啊!”。近了,更近了,爸媽由失望轉向了絕望,破舊的小樓,陰暗的通道,八人間的宿舍,地板還是水泥的,老媽哽咽了,老爸說:“求學嘛,都這樣,別人都住,又不是一個人”。于是開始了張羅,老媽覺得既然沒得挑宿舍,那就挑個好床位,這時,宿舍唯一的穿紅衣服低著頭照鏡子的女孩(將來的三姐)開口了:“床位不能挑,都有號的”,老媽一愣,連床位都不能挑,那就挑個好柜子,女孩又開口了,“柜子也是按號的”……帶著失望和不安,大學生活開始了。
日復一日的軍訓,不敢喊一聲苦一聲累,晚上一進被窩就偷偷哭。整整一年,吃飯,洗澡,逛超市,去哪都跟著七個姐姐,小心翼翼的,寸步不離。那些日子里,下鋪無微不至的承包了我的一切,儼然一副“老媽”的形象。三姐更是對我關懷倍加,天天帶我走街串巷的找吃的,二姐也不甘落后,每次見網友都帶著我一起吃飯,于是我胖了,一年胖了二十斤,原來消瘦的臉和尖下巴從此徹底銷聲匿跡。那時,我們激情高漲,積極的參與各種活動,為學生會和社團奮不顧身的奔走著,我更是典型的勞模,天天風雨無阻的拎著漿糊貼宣傳海報。就這樣,在告別三年緊張的高中生活后,大一,在自以為是的忙忙碌碌中度過。大二,莫名其妙的翻然醒悟了,其實,直到現在都不曉得自己醒悟了什么。推掉了可以推掉的瑣事,除了學習,就是看從圖書館借的書,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屢見不鮮,更有各種青春情感的“腦殘書”,天天沉浸在“葉的離開,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肯挽留”的遐想中。開始了頻繁的逛街,只逛不買;開始了想談戀愛,只想不談;開始了逃課,只為吃飯。那是多情善感的一年,依舊保持著寫日記的習慣,坐在毓秀園,坐在操場的看臺上,望著天,記錄著每一天的點點滴滴;那是腳力十足的一年,追隨著二姐,天南地北全憑兩條腿,走哪都不坐車,風風火火的出門,匆匆忙忙的回來;那是最勤快的一年,窩在宿舍給家里人挨著織圍脖,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織好了寄給弟弟當腰帶,擠火車扛回去給老媽,覺得自己開始了懂事,開始了賢惠;那是姐妹們最瘋狂的一年,一周一小聚,一月一大聚,吃飯看速度,慢了的一準吃不好,因為慢了代表已經晚了。大二褪去了大一時的青澀,除了上課上自習的學習外,愜意無時不刻的重復著。
有人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7秒后它不會記得以前的事,于是很多人開始憧憬和幻想著成為一條魚,那樣就可以無憂無慮的徜徉在屬于自己的河流中。而我,永遠不會那么想,自由快活,轟轟烈烈和大家鬧騰在一起才是生活。大三了,生命中注定出現的那個人出現了。其實每個人都不會一輩子孤單的,合適的時間遇上合適的人,繼續下去的或許就是一份幸福的開始。相逢是一種緣分,相知相愛也是一種緣分。懵懵懂懂的我,戀愛了,就像所有戀愛中的女孩一樣,天更藍了,花更美了。那年的六月,學長學姐的身影在消失了一段時間后,悄然的重新在校園里穿梭著,不同的是,他們每個人都多了一絲莫名的匆忙。那時,不懂,不懂他們的匆忙,不懂他們的留戀,不懂他們的狂歡,只知道他們要走了,而我們依舊在。一位學長臨走的前一晚請吃飯,一直在重復著一句話,“未來是夢,但也不是夢,生活是自己的,路也是自己的”,那晚,我們幾個都哭了。轉眼大四了,曾經的漫長開始了屈指可數,大家都匆匆的忙碌起來,為自己的求職之路奔走著,為自己的考研之路奮進著,一切都開始了沉寂。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大學生活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尾聲。終究我還是一個過于感性的人,每每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眼淚就會悄然在眼簾中淌過,過去曾經那么多的盡情歡笑,最終定當成為明天含淚帶笑的點滴思憶。四年了,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讓我們留戀不舍,似乎我們都沒有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的淡定,親身經歷過的畢竟不可能那樣云淡風輕的一帶而過。我們無法挽留時間,但是無論走多遠,親愛的姐妹們,我的心總是會緊緊和你們在一起。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有的人注定是暫時的,但有的人注定是一輩子的。注定一輩子的那些人,他們活在記憶里,會讓我們刻骨銘心。大學里的同學都是在我記憶里不能抹掉的最美好的回憶。大家在一起笑過,哭過,鬧過……還有那些傳授給我們知識的老師們,或可愛,或幽默,或嚴厲……可能在當時對一些老師嚴厲的行為很不理解,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心里會涌現的是愧疚之情,然后默念一句“真的不應該,老師都是為了我們好”。這些定格在記憶中的是永遠抹不掉的感動。在大學期間我們得到了歷練,也成長了很多很多,從懵懂走向了透徹,懂得了更多的為人處世之道。雖然期間是走過一些彎路,受過一些傷,但我認為這是我們路途的標志,也是我們成長的代價,不要因為畏懼而躲避,因為保護而拒絕。有些人與事,只有經歷了,你才能品嘗出世態百味。有些彎路,會痛,但也只是一陣子;有些看似是彎路,我們繞過了,然而那種傷痛,卻一輩子也沒有散去。在大學的象牙塔里我們不會風吹雨淋,享受著作為一個大學生的簡單愜意,但是總歸是要長大的。四年的時間,不知不覺間就要走到盡頭。曾經是多么的盼望著早些畢業,拋開學生這樣的稱呼,離開教室,丟掉課本……但是到了真正不得不離開的那一刻才知道,原來我對大學是這樣的留戀。在這里,有我太多的記憶,快樂的、傷心的統統涌現在心頭。似乎是真的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了,向我們的大學,向我們的青澀青春,也向我們的學生時代……大學的時光也許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并不屬于難忘,也不屬于永遠,而僅僅是一段記錄了成長經歷的回憶。但有了這段大學時光的經歷的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有了值得回味的過去。在回味中感悟人生,在回味中尋覓安慰;回味我們是否真的一無所有,回味我們是否真的青春無悔。
親愛的朋友們,時光流不走往事的坎坷,時光也同樣洗不去沉淀在心中的記憶。向前奏,前方是希望的田野等待我們去耕耘;向前走,那里是一片秋,等我們去摘。或許是最后一次作為學生走出校門了,那就請對自己的青春回憶做一個告別,將一切的記憶,深深的埋在我們心靈的深處。時間可以證明一切,時間可以改變一切,時間可以解釋一切,時間可以成就一切,但是,時間抹不掉回憶。
感謝河北大學,給了我這樣一個無比廣闊的平臺,感謝河大的機房,感謝河大偌大的圖書館,感謝河大的毓秀園,感謝河大的操場,感謝河大的超市。感謝河北大學里每一位教過我的老師,感謝你們對我的每一句諄諄教育,感謝你們沒有掛我一科,不是矯情,我真的認真的學習了每一門學科,只是有些科目真的是腦子不大靈光,但我真的認真的努力過了。還要感謝大學里那些沒教過我的老師,你們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學生,包括我認識的一些朋友,沒有你們的教育,我也不可能找到那么多優秀的搭檔去完成一些共同的小小夢想,感謝,感謝。
大學四年就此徹底告別了,心中那份莫名的感傷黯然升起,我喜歡這個學校,喜歡這個學校里的每一個同學,你們給了我夢想,讓我堅強,今后的日子里雖然聚少里多,但河北大學的影子在我的腦海中已經深深的扎了根,說不上魂牽夢繞,但也會在一個人安靜的回憶的時候,溫馨的享受著每一個回憶的片段。
讓我們最后一次緊緊的抓住這即將遺失的美好吧。再見,河大,再見,河大的朋友們,再見,祝你們早日實現各自的理想,祝你們早日找到屬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再見!附錄:
親愛的們,多少話多少淚都道不出不舍和留戀,大家都好好的吧。
讀研的賣力點,爭取學歷高的同時找個好老公;有老公的呢就好好把握,爭取把老公拐帶到自己身邊。
工作的賣力點,爭取早日高升的同時順帶著結個婚生個娃。
著急嫁人的主賣力點,爭取找個對自己好的人嫁了,從此能徹底小女人起來,做一個賢惠主。
再次努力奮斗的人賣力點,爭取通過堅持,通過不懈的努力,實現愿望。
醉也只醉這幾日,心碎卻是一輩子的。
離開了,心依舊在一起。